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96章 水军陆战

作品:《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曹魏对夷陵结果的记载是“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考虑到史书一贯的水分问题,以及有五溪蛮出兵补充。



       大概可以推测出来蜀汉出兵至多五万,加上五溪蛮凑了个约七八万之数,号十万。



       陆逊的兵力记载的比较清楚,“逊为大都督,假节…五万人拒之。”



       但孙吴的兵力不能简单的这么看,例如赤壁之战周瑜仅率三万人,后方孙权领数万人驻柴桑为第二道防线。



       夷陵之战也是同样,诸葛瑾领军在公安构筑第二道防线,孙权领大军驻武昌是第三道防线,整体投入保守估计至少十五万人。



       而且所处的战场夷陵是于峡谷作战,刘备是攻方,兵力分散,陆逊防守能将兵力优势集中在一处。



       所以在局部战场上反而是吴军的兵力占优,很难说是真正的以少胜多之战。】



       说到战阵几个将军并不陌生,一起研究了一下。



       关羽从主帅的角度推测道:



       “出五万,那后方子龙领军至少还有三万。且五万之兵应当还要分出一部予那黄权走江北。”



       “那这样后来至夷陵至多四万人。”

m.quanzhifashi.com

       “江东兵不能打,但是真多啊……”张飞有点艳羡。



       如今即使算上乐进的一批降卒,可战之兵也才三万人。



       而这个大舅哥动不动就是十万以上,要是能认真操练士卒,那该有多强?



       刘备面无表情的看着“备仅以身免”几個字,心中却感觉在滴血。



       即使按二弟所说仅四万人,那也是好不容易攒出来的一支人马啊。



       他们本应该为国讨贼,却白白葬送在了这里。



       【221年,刘备任冯习为领军进夷陵西界。



       依靠兵力优势,前期的战斗相当顺利,破巫县占秭归,五溪蛮首领沙摩柯遣使响应蜀汉。



       次年初,刘备向猇亭进军,与此同时年逾六十的刘备也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开佷山之道,遣马良由此至武陵联络五溪蛮,当初在荆州时马良就被刘备派到武陵郡授农桑修水利,在本地少数民族中风评很好。



       而果然,五溪蛮响应蜀汉纷纷从军,蜀汉兵力增加了近两万人。】



       马良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想不到微末之功竟被后世知晓?



       只是不知道在后世看来,引五溪蛮是功呢?还是治理武陵郡才是功?



       庞统则是感觉自己又学了一招:江东对山越多以大军征伐。



       江东的将军也都评价,山岳之民悍勇,然掳为吴兵之后便怯懦。



       如此看来然山越感治化之功,自愿来投也是一种方法?



       只是……近两万的蛮兵,不知道主公粮草充足否?



       孔明低声道:“年逾六十依然亲征……主公何必如此。”



       【面对顺江而下士气正盛的蜀汉,陆逊认为应该需要暂避锋芒。



       从益州至夷陵,整体地形沿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是山谷、峡谷、小平原,而这个小平原就被陆逊用重兵死死锁住。



       出口被锁,蜀汉军队推进至此无可奈何,只能在峡谷连续扎营近百里。



       刘备急欲求战,但陆逊死守不出,任凭百般叫骂我自岿然不动。



       双方一直从年初相持到了炎热的六月,直至此时刘备才显露了第一个破绽:



       酷暑难耐之下刘备命水军上岸,于山中扎营避暑以图秋后再行进攻。】



       “如此怎可!”关羽大急:



       “弃船而登岸,岂不是将水路白白让与那陆逊?”



       刘备挠挠头:“若是发现那孙吴水军来袭,复令上船即可。”



       关羽痛苦的摇摇头:“兄长,船行无声,何必日袭?”



       “以船藏兵,入夜而行,使兵卒噤声,断后路,连营首尾不能兼顾,岂不是阵脚自乱?”



       刘备的脸这才白了一分。



       关羽复请失言之罪:“夷陵之败,其则在我,若有知水军之人,定会劝谏兄长。”



       “云长何须自责?”孔明起身将关羽拉了起来:



       “如今知之,吾等疏漏又补一矣。”



       唯有刘备还是十分自责:“季汉,成于汝等,败于我手。”



       “主公何必如此自罪!”孔明十分生气:



       “若无主公,亮此时还在南阳种地,云长翼德也不过贩夫屠户!”



       “曹贼窃居天下,后世何以会对一窃国之贼津津乐道?”



       【陆逊见蜀汉士气已然回落,且吴军相较益州兵更适应炎热的天气,知晓胜机已然来临。



       坚守半年后陆逊组织了第一次进攻,虽然进攻失利,但陆逊相当有深度的丢了一句话:



       “吾已晓破之之术。”



       一般来说会认为这里的“术”便是火烧连营。



       但实际上来说,魏蜀吴三方对于夷陵之战并无过多关于火攻的描述,因为火攻往往需要借风势。



       比如经典的赤壁火攻的描述是“时风甚勐…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夷陵时既没有大风记录,火攻破敌之法在史书一笔带过:



       “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诸军俱攻。”



       基本就是让每人带个易燃物,点着后扔到蜀汉军营里,就这么简单。】



       “纵马烧营,此乃乱军之法。”



       关羽对此非常清楚,此刻倒是有点欣赏这个敌手了:



       “面急军而知死守,待敌疲能择机而出。”



       “攻前晓敌情,攻时寻巧法。所作所为,俱是恰当之处。”



       简雍也笑道:



       “赤壁时,周公瑾之计使得风火相生,若无猛风,曹贼难有此败。”



       孔明也点头认同:“火借风势,如此曹贼方才自顾不暇,若无猛风,曹贼从容撤回何至于一战丧胆?”



       “至于夷陵,荆州仲夏何来大风,如云长所说,不过扰军心手段而已。”



       “连营定然已被孙吴水军所断。”



       众人不由点头,来荆州也已经两年多了,夏季时候气候极热,一丝微风也无。



       【陆逊给孙权的上书里也从没有提过火攻如何如何,可见火攻从来都不是夷陵的主角。



       反而是进攻前陆逊给孙权的上书里点名了此战最关键的胜负手: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



       蜀汉和孙吴双方的胜负,八万将士的生死,炎汉三兴的关键之处。



       皆系于那四个字:水陆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