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623章 谢谢大哥

作品:《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东汉幼儿园?”



       本来只是抱着听故事心态的刘备没想到还能被扫射了一下子。



       看了光幕这么久,他自也知道后世谓两汉是东西汉,以京师所在方位划分。



       检索范围是本朝,再加上“扶植”“乳臭未干”“掌控”等关键词,这东汉幼儿园说的是什么便也呼之欲出了。



       刘备顿时哭笑不得,最终也只能摇头自嘲道:



       “我汉,于后世可沿袭之范例多矣。”



       但旋即眼看着这被扶植起来的泰定帝在位八年便又壮年崩殂,刘备也忍不住有点奇怪:



       “不过这元帝怎的都如此短命?”



       孔明放下手中的硬笔活动了一下手腕道:



       “知元廷之事前,张神医与我便聊过胡人之事。”



       “胡人皆生北地中原以外苦寒之地,贫衣短食,能存续者无不悍勇。”

m.quanzhifashi.com

       “故而得富贵者脱苦寒之地,往往少健体魄而沉溺于酗饮暴食,致使短命。”



       刘备点头,孔明所说的他自是信服的。



       然后就听到斜坐在远处的孟德拱了拱手高声道:



       “这位诸葛军师所言句句在理,且据吾征乌桓所知,酗饮而亡者少,暴食致使身体不便因而殒命者多。”



       “足可见此况非胡元独有,匈奴人归汉者亦有此患。”



       孔明略微沉思了一下便点头道:



       “曹丞相所说倒与张神医之判断吻合,至于少酗饮而亡者,恐怕与此前后世所说的酿酒技艺之革新有关。”



       于是曹操的脸上浮现出一点笑意道:



       “某乃军师阶下囚,如何敢托大?若是不嫌弃可称某表字便是……”



       刘备一时间便感觉,不愧是曹操。



       即便腿伤未愈,即便在这殿中皆敌,但依旧还能面不改色大言不惭的去跟孔明套近乎。



       也恰在此时,光幕中那个声音也缓缓念出了篡位的范本名单,曹操之名赫然列在其中,打断了其话语。



       眼看着呆若木鸡的曹丞相,没见过其这副面貌的刘备感觉很是新奇,当即调侃道:



       “孟德以为,这元丞相之行径,宜否?”



       搓了搓脸,曹操的声音有点沉闷:



       “自是不宜,若太子才九岁,那自是其愈早登位愈宜。”



       “尔后时时在幼帝面前追思其父之恩,斥不喜之人皆为不念天恩之辈。”



       “摄政制权之后,外有勋贵,孱弱天子能倚靠者唯有此宰相而已。”



       孔明轻笑摇摇头,继续专注于推敲眼前那些精简了许多的记录。



       看着眼前虽是失神但还坦然的曹操,刘备略有慨然:



       “孟德若是能生于这元廷…”



       话未说完便被曹操笑着截停:



       “要杀便杀就是,玄德何故咒我?”



       “不过,这司马懿……”曹操说着便有点迟疑。



       此前被张飞说孙曹刘俱归司马氏时,他心中尚还震撼于光幕,也尚还惊讶于曹氏之结局,还惊讶于曹氏代汉之事,也尚以为司马氏因缘际会。



       但这司马懿,不就是他派去联络韩遂之后就杳无音讯之人?



       若是刘备早就有光幕且早早知晓后事,恐怕便是因此擒了司马懿,但……此时汉帝尚存呢,用得着这么早动手?还是说这司马氏有其他特殊的地方?



       “就是那个司马懿。”



       张飞直接出言肯定,摇了摇头脑袋笑呵呵道:



       “屠你宗族,夺你国祚,曹氏如何对汉,司马氏便如何对曹氏的。”



       “不过如今司马懿在云南教化土人呢,曹丞相还不谢谢我大哥?”



       略微拱拱手,曹操不说话但想起来了更多事情。



       荆襄之战末张飞写的那封信,奇迹一般的大船,江东的须臾之叛等等,他最终叹了口气。



       刘备曹操这里意味难明,那边心无旁骛的庞统就要潇洒许多。



       “孔明,没成想我等居然能不过短短时间便尽揽这蒙元诸帝。”



       “只是这元帝怎么除了寿八十的忽必烈外,个个皆短命。”



       “而且这帝位之传承,也太过混乱,就这那后世还说元灭后有汉人自甘为元民而呼明人为逆贼的,所图为何?”



       对这有一搭没一搭的感叹,孔明停了笔仰头看了半晌,最终幽幽道:



       “历代治学,不在乎其能,而在乎其忠。”



       “忠顺得文名方能全节,无在乎汉夷也。”



       庞统摇头:“可这总该存有個边限才是。”



       “边限…”孔明摇摇头道“有乎别而已。”



       “其别,在于读书所求为何,全己身,全生民,或是全乎华夏,自不同。”



       “治学之路漫漫,吾等能为之事,尚且繁多。”



       ……



       “咱生时这一年,竟有如此不寻常意义?”



       华盖殿中,马皇后看着夫君又高兴起来,仿佛暂时忘掉了之前的不快,在这儿大摇其头感叹:



       “这么说来,咱果真是应命而生,能夺胡元国祚之人!”



       夫君一直对出身略有介怀,马皇后是知晓的。



       因为一翻开史书,就能看到这个出生时有祥瑞相,那个起义时斩白蛇,再不然就是如唐太宗这等岁不至加冠就已开始马背上建功的。



       而大明天子呢,幼年时吃不饱饭…



       回望功业时,夫君常常以此自傲,但偶尔也会自慨逊色于古贤帝多矣。



       眼下这光幕的说法,却好似为其找了个注脚一般。



       不过朱桢眨着眼睛,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



       “四哥你不是说过,天下同一日诞者便有万人,那同年诞者怕不是要有百万人,百万人夺胡元国祚,难怪胡元覆灭。”



       朱棣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我没说过,老六你莫要诬我。”



       “且就算同一年诞,其他人与爹爹能一样?”



       朱元璋怒气刚升腾起半分,便听到皇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并转头安慰他来:



       “老六说的倒是没错,即便有命,若是重八诸事皆不为,难道还能开大明而居天下?”



       “即便有灭元之命,但这命也在乎人为,妾身所中意的是重八之人与所为之事,可非是重八生辰。”



       这话让大明天子脸色都有点发红了起来:



       “儿子们都在呢……”



       【1328年,朱元璋诞生,不过咱们暂且给小重八留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去玩玩泥巴掏掏鸟蛋,毕竟等他长大后,能有如此纯粹快乐的时间就不多了。



       因为此时有另一位风云人物登上了自己的舞台:脱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