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2章 天书留言!

作品:《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蒙恬和扶苏心中亦喜亦忧。



       仙者,最早出现于黄帝时期。



       上古有异人,魂魄能超脱于身体之外,静坐室内,乃神游四方。



       此无拘无束也,便为仙。



       此即仙之本意,修炼精神,肉体不是助力,反倒是禁锢。



       修仙修的便是如何褪去肉身,而魂魄不灭,得大自在。



       亦即,长生也。



       无有肉身,只余魂魄,自然凡兵不可伤,不食不死。



       至于余者,倒是了了,未曾听闻有什么异处,古人尚视此为歪门邪道,直到庄子出,道家兴,方才渐渐为世人所尊崇。



       至于天人者,则与仙不同。



       天人者,乃是修行正途,亦是上古传承正朔。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上古之神如娲皇者,为神人,若有气运功德在身,便为圣人。



       神人之后,便是天人。



       天人者,具神通,最基础的神通,便是肉身强横。



       如《列子》有言,北山有愚公,面王屋太行而居。王屋太行者,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惩出入而迂,聚室而谋曰:“吾与汝致力平险。虽吾残年之力,恐不能毁两山之一毛。然吾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操蛇之神闻此言,告知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以移之。



       夸娥氏便是神人,而其二子,则为天人。



       二人可负方七百里,高万仞之山,虽有夸娥氏本为大力之神的原因,然亦由此可见,天人之神通,远非仙人之流可比。



       移走区区一个百万斤之鼎,犹如反掌观纹。



       然而……



       天人者,似乎并不精于炼丹小道。



       “罢了。”



       扶苏突然哑然失笑,他摇摇头。



       “吾等于此处猜测天人之所能,恰如夏虫之语冰。”



       蒙恬一愣,亦洒脱一笑。



       正如扶苏所说,两人对所谓天人,乃至仙人之理解,尽皆来自古书,或者民间传言。



       两人从未见过真正的天人或者仙人,讨论天人有何神通,又有什么意义?



       而现在天人已去,带走了丹炉,却留下了自己的茅屋。



       既如此,不进去看看,又如何心安?



       茅屋就在松树之旁,似乎就是山中随处可见之蒿草盖成,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带着一丝让人无法言说之感,似乎一眼望去,便已经飘渺如仙。



       茅屋之大门,则是山中原木制成,树皮都未曾褪尽,尚有嫩叶自缝中出,招摇于山风之中,生机盎然。



       深深吸了一口气,蒙恬一马当先,站到了门前。



       “我们这般进去,可会不敬?”



       “行礼再进!”



       话落之际,木门突然无风自开,似是欢迎。



       两人面有异色,对视了一眼。



       莫非,天人早知道吾等会进来?



       天人之神通,果然非吾等所能知也!



       茅屋里很干净,干净得简直不似人间。



       入眼所及,便是一张床榻,床榻光溜溜的,没有铺草,亦无铺盖之物。上面不曾落灰,亦不曾有人睡过之痕迹。



       除了床榻之外,茅屋中再无其他陈设,就连餐食之器亦无。



       尚有捣药臼一个,里头尚有少数不知名药渣,透着一股草木清香。



       捣药臼不敢拿,毕竟乃是天人居所。蒙恬直接扯下背后的披风,小心翼翼地将臼里的残存药渣轻轻刮下,用披风包起来。



       蒙恬在忙,扶苏亦没有闲着。



       他的目光落在了床榻之上,上面正放着一个古怪的事物。



       他好奇地拿起这个事物,此物方方正正,巴掌大小,外壳似是皮制,而内里乃是一页页白色莫名之物,甚薄,上面若有痕迹。



       “此或天书也!”



       一个惊喜的声音响起,正是蒙恬。



       他此时已经将捣药臼里头的药渣尽数包起,目光灼灼地看着扶苏手中之物,满脸喜色。



       而扶苏眼中亦是充满喜悦,他仔细摸索着手中之物,触手挺扩,且有异香扑鼻。



       “此似是墨香,然世间绝无如此香墨!”扶苏轻轻翻动,微微有些惊叹。



       墨自西周已有之,就连毛笔,也已然问世,首制者正是蒙恬。这年头字虽然用竹简刻,但是壁画彩陶之属,已然是用墨画。



       “上头有字!”



       蒙恬眼尖,一眼就看到方才翻过的某页似有字迹。



       扶苏亦精神大振,他同样赞同蒙恬的看法。



       这必是天书!



       而书中之字,有可能乃是神人文字,再不济,也是那个天人所留!



       而天书应揭露有世间奥秘。



       他飞快地问道:“何处?”



       蒙恬飞快地翻回到之前见过的那页,下一刻,两人齐刷刷地瞪大眼睛。



       天书上确实有字,而且不在少数。



       此时两人翻到的这页,上面便有七个大字。



       只是两人却看不懂。



       华夏文字自问世起,为陶文,后为金文,再为殷契,亦即甲骨文。



       至周时,篆字大行天下,再至秦时,隶书兴起。



       而两人眼前这七个大字,非金非契,有篆字之意,但又与沿袭自篆字之秦时隶书相去甚远。



       “第一个字,似是老字。”



       蒙恬仔细端详着天书上那几个字,能够发明毛笔的自然胸中亦有不少墨水。



       扶苏胸中墨水更多,他皱紧眉头,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



       而蒙恬亦不催他。



       毕竟,这可是天书!



       光听此名字就知道,此书绝非凡俗之物,里头不知道记载了何种隐秘!



       蒙恬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初见那名天人时之场景,天人所言,他句句记在心间。



       当日,天门台上,天人曾言,天下将有大变!



       此事一直压在蒙恬心头。



       他世代为秦将,对始皇帝忠心耿耿,对自己一刀一枪打下的大秦天下,亦是关心有加。



       或许,此天书之内,就有天下将如何大变!



       他在一旁静静地等待,足足过了一刻钟,扶苏脸上终于露出释然之奥义。



       “吾知矣!”



       他脸上带着傲然的微笑,小心翼翼地举袖拂去了头上的汗水。



       “吾参考篆字,又辅之以隶书……”



       “天书上到底言何事?”蒙恬迫不及待地打断了扶苏的话语。



       而扶苏也不以为意,他深吸一口气,满脸庄严地向天祈祷。



       “吾等本应沐浴斋祷,然事急从权,望上天莫怪也。此番下山后,吾必斋祷三月!”



       “吾亦斋祷三月!”蒙恬同样庄严开口。



       向上天祷告完毕,扶苏将目光重新落在了天书上,目光烁烁,隐见天地之秘,乃至捧书双手都微微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