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0025章:斗士欧阳修,人未到而奏疏先行(求追读)

作品:《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放衙后。



       包拯和苏良寻到杜衍,三人聚坐在一座茶楼的包间内。



       起初,杜衍相当硬气。



       声称:宁愿在大庆殿撞柱而亡也不愿认错妥协。



       苏良与包拯劝说了半个时辰后,站起身来,弯腰拱手,道:“杜公,当下的中书不能没有你,就像西北不能失去范希文。”



       此话,一下子打动杜衍了。



       杜衍心知,当下朝堂,最适合总领中书的其实是范仲淹和富弼。



       但二人外放,短期根本不可能归来。



       唯有他,才能遏制贾昌朝、王拱辰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阴谋家。



       翌日一大早,杜衍便去面圣了。



       认错。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痛哭流涕。



       承认扣压诏书有错,但绝不承认为相专权。



       紧接着。



       赵祯便将贾昌朝、陈执中、丁度、孙甫这四人也都叫到了垂拱殿。



       令杜衍和孙甫向丁度道了个歉。



       丁度也算大气,得了脸面,便也不再说什么。



       很快,中书下达诏令。



       杜衍处理章疏有缺失,罚俸三个月,以儆效尤。



       至于孙甫,殴打同僚在先,违规举荐宰执在后,被外放到了邓州,年后赴任。



       包拯则得以高升,以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苏良看到这条诏令后,心情甚是愉悦。



       王拱辰、钱明逸等人则是很不开心,继续弹劾,但奏疏都被官家留中不发。



       就在苏良以为接下来能平平安安地迎接新年时。



       诏令下达的第二日。



       韩琦一纸奏疏,突然将杜衍弹劾了。



       不仅包拯、苏良等人傻眼,就连王拱辰、钱明逸都傻眼了。



       要知,韩琦可是一直都在力挺杜衍。



       当苏良看到韩琦的奏疏内容后,不由得哭笑不得。



       “杜衍无骨,降颜屈体,乞怜求和,不堪为相,琦不愿与之为伍,请求外放!”



       韩琦见杜衍服软认错,认为杜衍丢失了耿臣气节,是在与他人同流合污。



       若苏良初到大宋,一定会对韩琦这种行为万分不解。



       但现在他已经完全理解了这种士大夫官员为官风气。



       在大宋。



       大多数有志于匡扶社稷的文官,都是这個尿性。



       不论得失,只分对错;做官为人,气节为上。



       认死理!



       天子皇权都无法与他们心中的道义相提并论。



       即使那些所谓的“道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失偏颇的。



       韩琦力挺杜衍。



       是因杜衍刚正,扣压皇帝赵祯的内降奏疏没有过错。



       韩琦弹劾杜衍。



       是因为杜衍无错而认错,为相位低头,故而他感到不耻。



       并且,在韩琦上奏后,还有数名官员跟风弹劾。



       这些官员也都是新政遗留下来的勤政官员。



       苏良一脸无奈。



       韩琦根本不知杜衍是为了朝堂稳定而舍去了个人脸面。



       包拯、苏良与韩琦关系一般,自是无法私下告知这种计策。



       这一次,苏良和包拯已经不准备再去救韩琦了。



       韩琦在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离朝时,一直很萎靡,心中早就想着外放了。



       此刻,心情最烦闷的还是赵祯。



       今年下半年来,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蔡襄、再加上即将离朝的孙甫,已经够他糟心的了。



       如今又多了一个韩琦。



       他也知民间所称的“众贤离朝”对他也是一种讽刺。



       但他也无可奈何。



       此事闹腾了三日后,赵祯与韩琦单聊了半日,而后宣布:免去韩琦枢副使之职,外放扬州,年后赴任。



       从外放的地方看,赵祯还是非常看重韩琦的。



       扬州乃江南富裕之地,比孙甫所去的邓州要强多了。



       ……



       腊月二十三,小年。



       唐宛眉和小桃已开始忙着置办年货。



       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买新历、置新衣……



       忙得不亦乐乎。



       汴京城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华的时段。



       西夏、辽国、高丽、交趾、大理等国的使臣都来到了汴京。



       一些江南的富奢之家也举家来到汴京过年。



       各种勾栏瓦子、茶楼酒肆、通宵营业,迎来了一年最忙碌、最赚钱的时候。



       苏良也终于变得清闲起来。



       按照大宋历来的规矩,元日(春节)七天假,元宵七天假。



       对台谏官而言,除非在元日大朝会中有临时差遣,不然在腊月二十七后,基本就能开启假期了。



       不过也需要有人在衙门轮值(值班)。



       周元较为积极。



       在元日大朝会活动中讨了个监察班序的差事。



       苏良向来都没有加班的喜好,腊月二十七一到,便开启了自己的假期。



       当晚,他就拉着媳妇的手在汴京街头上吃吃喝喝买买买了。



       除夕夜,苏宅,灯烛通明。



       苏良、唐宛眉和小桃围坐在屋内的炉火前,天南地北地闲聊着。



       面前,有果子蜜饯、茶水果酒、还有两大盘吃了大半的饺子。



       按照习俗,今晚屋内的灯烛要通宵不灭,守夜至少要守到子时才能睡觉,寓意着赶走一切瘟疫病疾。



       ……



       庆历五年,元月一日。



       大朝会如期举行,声势浩大,尽显大宋富庶之风。



       苏良官位低微,并未参加大庆殿朝会,而是选择陪唐宛眉逛街。



       元月二日。



       苏良带着唐宛眉,分别去孙甫、包拯家拜了年。



       在晚间。



       苏良还带了礼物去了周元、老洪、刘长耳等人的家里,喝茶饮酒,以贺新年。



       后者也都纷纷回礼。



       大宋的新年,最热闹的不是元日,而是元夕,即元宵节。



       从正月初十,汴京街头便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彩灯,各种花灯百戏表演,目不暇接,精彩绝伦。



       元夕当晚,皇帝赵祯将亲临宣德楼看灯,与万民同乐。



       那是真正的灯山烛海,万人空巷。



       一百多万人口,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堪比盛唐气象。



       这个假期,苏良也感受到了士大夫官员的优越性。



       有钱有地位,真的可以很舒服地享受生活。



       在大宋,当你成为一名在汴京供职的士大夫官员,你便不会羡慕任何人。



       ……



       正月十六。



       御史台,察院。



       苏良刚坐在红木椅上,还没来得及喝口茶,便见周元走了过来。



       他将一份奏疏,放到苏良的面前。



       “欧阳永叔近日将回京述职,我本以为他回来后,定会因韩副使外放而向官家求情,没想到人未到奏疏已经到了。”



       苏良接过奏疏,打开一看:《论范仲淹韩琦等罢政事状》。



       如果将包拯比做炮仗,欧阳修就是一记夏季暴雨夜的响雷。



       一份奏疏便能让汴京城震三震。



       这位笔尖上的斗士一旦回京,恐怕朝堂又要热闹了。



       ……



       依照史实,欧阳修所呈奏疏为《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但因苏良保下了杜衍,故而更名。本书主脉络依据史实,但不会困于史实,因苏良的出现,历史会发生蝴蝶效应般的翻转。(为防喷,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