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十五章重农抑商也是弊政?

作品:《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与此同时,监舍内。



       林澈与朱樉的对话仍在继续。



       “我知道刚才教你的知识点,有点超纲了,你知道就行,回头慢慢琢磨。”



       林澈今天喝的有点多,有些晕晕呼呼的,看着朱樉问道:



       “现在离秋后还有多长时间?”



       听到这话,朱樉表情一滞。



       他知道林澈说这话什么意思。



       秋后问斩。



       朝廷旨意一下,林澈就将被开刀问斩。



       可是林先生这样的经世之才,就这么杀了,太浪费人才了吧。



       我一定想个法子,让父皇赦免他。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朱樉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



       “先生现在距离秋后,还有五天吧。”



       “还有五天啊?时间走的真慢,这日子还得慢慢熬啊!”



       “真想快点回到前一世。”



       林澈嘴里嘟囔着,朱樉却误会了他的意思,急忙道:



       “林先生,您先别着急,等我出去,我一定启禀父…父亲大人,给你在皇上那里求情,一定保您平安。”



       “千万别啊!”



       林澈赶紧站起来阻止。



       自己好不容易快熬到了秋后,别被这浑小子一顿骚操作,将自己的好事破坏了。



       自己又得想法子,这不是耽误事嘛!



       “朱二,你就别费那个心了,我犯得是欺君之罪,罪无可赦的。”



       “来来来,趁着还有几天时间,我给你多讲一些课。”



       “现在我们接着讲,洪武朝的第二大弊政:重农抑商!”



       林澈见识过朱二在诏狱里的能量。



       想必他父亲在朝廷爵位不低,在朱元璋面前能说上话。



       真要是这位爵爷爱子之心泛滥,在老朱面前求情,老朱碍于面子将自己赦免了。



       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想到这,林澈赶紧转移话题,将朱樉的思绪拉了回来。



       “重农抑商也是弊政?”



       果然,朱樉被林澈的话题转移了思虑。



       在大学堂,宋濂等学士经常教导他们这些皇子,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商人逐利,投机取巧。



       商人从贫苦农民手里追逐利润,使得农民生活更加困顿。



       他的父皇朱元璋农民出身,从小没少受到商人欺负,对商人一直没好印象。



       之后。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首先便立下重农抑商的国策。



       鼓励农民开荒拓土,勤劳耕种,轻徭薄赋,兴修水利。



       同时。



       压制商业发展,加征商业税,打击商人压榨农民。



       在这一政策下,元末农民最底层的生活状况,逐渐有所改善。



       “先生,这不对吧,据我所知,朝廷设立重农抑商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朝廷的赋税一直都很平稳,貌似并没有问题啊!”



       在朱樉看来,父皇设立重农抑商国策,让农民生活有了保障,国库也渐渐充盈。



       比元末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元末农民除了受蒙元鞑子欺凌外,同时还受商人巧取豪夺。



       有鉴如此,他对林澈的话,存有疑问。



       虽然,朱樉对林澈的学识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林澈不是圣人。



       何况就是圣人也有错的时候。



       朱樉还没来得及说下一句,便被端着酒杯的林澈打断了。



       “你觉得没问题,那是因为你眼界不够开阔。”



       “想问题不要想当然好不好?”



       “不错,在你眼里农民的生活,是有了改善,那是相较于历史上最黑暗的元末时期。”



       “不说远的,就看百年前的南宋,虽然打仗不咋的,可是人家那是真的有钱啊!”



       “龟缩在华夏东南一隅的南宋,一年的税收相当于大明王朝十倍的税收。”



       “南宋面积小,地少人多,为什么还这么有钱。”



       “人家不是靠农民种田,从地里抠出的那么点赋税。”



       “靠的是商业、外贸,南宋商业高度发达,让弹丸小国变得极度富裕繁华。”



       “所以说,朝廷不要总把目光盯在农民屁股底下那片土地。”



       “农业那点税赋,跟商业做大后的税赋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林澈说的激情四射。



       隔壁的朱元璋却越听越不是那么回事。



       朱元璋蹭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龙行虎步来到墙壁前,死死盯着特制墙壁。



       仿佛林澈就站在对面,他要跟这个狂生当面来一场辩论。



       这小子居然拿弱宋来跟自己的大明朝相比较。



       想那南北两宋被辽、金、蒙古压缩在江淮一隅几百年。



       什么时候威风过,简直丢汉人的脸。



       再说有钱又能咋的?



       还不是被辽、金、蒙古轮番肆虐。



       最后还是被蒙元给灭了。



       想我大明军队,几度北伐,势如破竹,将蒙元鞑子赶回草原。



       将中原王朝丢失四百年的燕云之地,重新从草原民族手中夺回。



       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



       这小子居然拿自己的大明王朝,跟南宋相比。



       看到朱元璋一副气咻咻的模样。



       太子朱标也站了起来。



       爷俩就站在墙壁前,真想穿过墙壁,当面将林澈给怼回去。



       这边,朱樉也开始反驳。



       “先生,虽然咱佩服你的学识,但是你说重农抑商,是弊政咱可不敢苟同。”



       “要知道重农抑商政策,不是咱大明设立的,而是传承了几千年。”



       “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最重视农业,以农业为根本。”



       “而商业一旦做大必然与国家争夺‘山海陂泽之利。’”



       “荀子曰:工商中年则国贫。”



       “商鞅云:农少商多贵人贫。”



       “从事商业多了必然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资源,甚而让农田荒废,威胁国本。”



       眼见朱樉居然能引经据典,对林澈进行有力驳斥,朱元璋感到一阵意外。



       没想到这个兔崽子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把他老子想辩驳的话,都给说出来了。



       谁说这兔崽子读书浑,我看还是师傅教的不好,遇上一个好师傅这小子也能成大才。



       看来,这个林澈倒是一个教育皇子们的好师傅。



       朱元璋捻起胡须,暗暗打起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