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七十章林澈精辟解析为官之道

作品:《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沉思良久。



       朱樉抬起头,双眼迷茫的看着林澈:



       “咱…想不明白,还请先生赐教!”



       就在这时。



       外面再次传来死囚们的嚎叫声,林澈皱了皱眉头,走过去将门关了起来。



       坐回椅子上,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



       “道理无非就是,立朝后的大明不缺奇才,缺的是干吏。”



       “刘伯温在战争中计谋百出,帮助当今皇帝决胜千里,一举夺取江山。”



       “然而进入到王朝建立,皇上不在需要这些奇谋妙计,需要的在朝堂上,服从指挥,坚决执行皇帝决策的干吏。”



       “刘伯温天纵奇才,却在朝廷体系之下,无从发挥。”



       “而李善长则游刃有余。”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朱樉听了似懂非懂。



       隔壁朱元璋却是心头一震。



       沉默片刻。



       “林先生还真是一针见血。”



       “将咱的心思摸得透透的,简直跟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样。”



       “咱是真的服了!”



       坐在旁边记录的朱标,看到朱元璋摇头苦笑,忍不住道:



       “父皇!”



       “林先生这话的意思是,大明建立,伯温先生便不再好用了。”



       “而韩国公却是如鱼得水,很好的与朝廷契合?”



       朱元璋闻言,露出欣慰的表情,点头赞道:



       “正是如此!”



       “林先生说的一点没错。”



       “刘伯温这个人啊!满脑子都是计谋,还善于揣测咱的心思,什么事咱只要开了口,他就能立刻明白咱下面的意思。”



       “不仅如此,他这个人做事情走一步看百步,事情做的滴水不漏。”



       “而李善长则正好相反,他做事就没这么多顾忌,明知会犯错,但为讨咱欢心,依然会去做,并且还能把事情做圆满…”



       朱元璋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朱标面前,低头问道:



       “假若你是皇帝,你更喜欢用谁?”



       朱标若有所悟,感慨道:



       “所以…即使李善长身为淮西集团领袖,可是在父皇面前依然是个透明,不论是李善长、还是胡惟庸想什么,做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您。”



       “因此,眼见淮西集团势力越来越大,您依然不担心,因为这些势力都在您掌握的范围。”



       “您根本不担心,他们会掀起什么风浪来!”



       眼见太子完全领会了自己的意思,朱元璋甚是欣慰:



       “不错!”



       “你是储君,未来的皇帝,伱要做到会识人用人,对能够一眼就能看透的臣子,你会放心让他帮你办事。而对于不能掌握的臣子,则要慎重用之。”



       “这就是咱明知刘伯温有本事,却不让他掌握中书省的原因。”



       “明知胡惟庸贪恋权欲,却任命他掌管中书省。”



       听到这里,朱标豁然开朗,躬身道:



       “谢父皇解惑!”



       “儿臣顿悟了!”



       朱元璋大咧咧一挥手:



       “老大,你是太子,咱教你是应该的。”



       “不过,回头你应该多谢林先生,是林先生点破了咱的心思,咱顺势将问题颇析给你听。”



       “说到底,还是林先生给了你启蒙!”



       朱标站起来,拱手道:



       “是父皇!”



       另一边。



       朱樉的反应没有隔壁的皇帝和太子快,但也很快领悟了林澈的深意。



       “林先生我懂了!”



       “在朝堂之上,做官不能像刘伯温一样,一天到晚揣测皇帝的心思,做事畏首畏尾,这样做官也太累了,还出力不讨好,引得皇帝的不满。”



       “啪!”



       “啪!”



       “啪!”



       林澈击掌赞道:



       “孺子可教也!”



       “你说对了!”



       “像刘伯温这样聪明的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到头来,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不论哪个皇帝,都不喜欢太聪明的臣子,不喜欢自己的心思被臣子猜透。”



       “所以皇帝喜欢用那些自己能掌控的臣子,这样他会用起来舒服一些。”



       “伴君如伴虎,当官真的不易啊!”



       “朱二,你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朱樉看着林澈的眼神充满崇敬,恭敬道:



       “是,林先生!”



       “咱一定记着您的教诲!”



       林澈满意点点头,接着提醒道:



       “还有一点,对你来说也是最关键的。”



       “倘若你今后真的进入官场,你的升迁之路,我希望你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线上升!”



       “官场上,若是短时间内,众人把你抬到一个你根本不能掌握的高度,让你平步青云。”



       “这对你来说,绝对不是件好事,甚至等待你的…”



       “或许是万丈深渊、万劫不复!”



       一语落地,寂然无声。



       隔壁的皇帝父子,心照不宣的对视了一眼,震撼到无以复加。



       要知道这种情况,洪武朝就发生过。



       当年的杨宪还是寂寂无名之辈,在胡惟庸等人的吹捧下,迅速攀升到中书省高位,即使是中书左丞相李善长也是退避三舍。



       杨宪升迁太快,以至于忘乎所以,目中无人。



       不但遭到淮西集团的嫉恨,就连浙东集团也没人说他一句好话。



       最后,李善长略施小计,就将杨宪拉下马。



       杨宪更是被凌迟处死。



       时间仅仅就两年。



       朱元璋目光盯着墙壁,感叹道:



       “老大你听见没有,你虽然跟着咱参加朝政好几年了,林先生从来就没进过朝堂,但人家就比你看问题透彻,想问题周全。”



       说着,朱元璋抓起桌上的茶盏,呷了一口:



       “林先生是不世出的大才!”



       “这为官之道,不能是条直线,曲线上升…说的真好啊!”



       “老大,这段话你一定要记牢了,然后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领悟,当皇帝亦是同理!”



       听了这话,朱标连连点头。



       拿笔在这段话上标注了重点。



       然后,全神贯注,紧握笔杆,等待着下言。



       “啊?”



       朱樉闻言,差点咬到舌头,不可置信的望着林澈。



       “林先生,官场真的有这么可怕?”



       “一着不慎,就是万丈深渊,万劫不复,您是不是太夸张了?”



       “我看与我父…父亲交好的大臣们都挺和善的!”



       “朝堂没你说的这么凶险吧!”



       林澈看着对方笑了笑,反唇相讥:



       “不然呢!”



       “官场如战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杀人不见血,更不用动刀子!”



       “当年岳王爷是怎么死的,只不过朝堂上几句馋语,就被十二道金牌将之召回,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咔嚓一声,一代抗金英雄就此陨落!”



       “这就是朝堂之威力,之可怕!”



       “再骁勇善战的将军,进入朝堂这个大染缸里,都得跪下做舔狗!”



       “你说这官场可怕不可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