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章 先生,何为准备金制度?

作品:《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是因为…”



       朱樉得到了夸奖,下意识还想再接再厉。



       不过话刚开了个头,他就卡了壳。



       要是军事问题,朱樉或许还能胡诌两句。



       面对这种新奇的知识,他只能面露尴尬的笑道:



       “还请先生为我解惑。”



       “宝钞不值钱,根源在于当今皇上洪武帝!”



       林澈没指望,朱樉能给出什么答案。



       于是,在对方请教之后,便直接给他开讲,



       然而,第一句话,就听得朱樉目瞪口呆。



       林澈倒是神态自若。

m.quanzhifashi.com

       还慢悠悠补充一句:



       “当然,这其中太子和诸位大臣也在里面出了不少力!”



       好家伙,一次性将大明最有权势的一帮人,全都抬了出来。



       朱樉哪怕经历过,林澈批判当今皇上,与赵构一般无二的惊悚场面。



       可他还是有点接受不了,自家先生讲课时。



       以此类旁人说来,搞不好会诛灭九族的惊人之言,来加深学生印象的套路。



       “你这是什么表情?”



       林澈注意到,朱樉几乎扭曲的复杂神色。



       他郑重的强调道:



       “以货币论的角度来说,如今宝钞不值钱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当今皇上洪武帝,与朝臣们做出的决定,大肆滥印宝钞有关!”



       洪武帝自从发行宝钞以来,这些年滥发宝钞已然成为常态。



       毕竟是农民出身,洪武帝纵然再怎么雄才大略。



       对于经济问题,还是目光狭窄,看问题不够长远。



       再加上大明初期,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所以,洪武帝为了省钱。



       在给大臣们的赏赐,宝钞占了绝大多数。



       而且数额通常也不小。



       反正在洪武帝看来,宝钞不过是随便印出来的纸而已,要多少有多少。



       也就没太在意数额问题了。



       好在,宝钞没发行多久。



       再怎么滥印,相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总量其实并不是很多。



       不过,尝到好处的洪武帝,随即大手一挥,将大明宝钞印刷机疯狂运转。



       一贯面值的宝钞,没过多久能买四百文的东西,已然是遇到冤大头了。



       随着印刷机不断疯狂运转,到现在一贯宝钞,顶了天也只能买两百文的东西。



       林澈向朱樉简单描述了下,大明宝钞的购买力,如何一步步下降的原因。



       然而,过惯了富贵日子的朱樉。



       对于购买力下降问题,虽有感悟,只能说还不够深切。



       反而帮洪武帝甩锅道:



       “先生,您既然说,洪武帝刚发行宝钞,一贯宝钞能顶六百文。”



       “而如今这才过去几年,这一贯宝钞只能当二百文来用。”



       “在我看来,中间消失的这四百文的价值,至少九成都是户部滥发之责!”



       林澈听完朱樉屁股决定脑袋的论调。



       不禁又好气又好笑,给了这小子一个脑瓜崩。



       “你小子,我刚才说的东西,是在评定宝钞贬值的责任大小吗?”



       “这分明是因为没有施行,配套的准备金制度。”



       “宝钞受老百姓信任程度不断降低,所以购买力也就一泻千里了。”



       “先生,何为准备金制度?”



       朱樉被林澈训斥了一顿,连忙低头虚心请教。



       林澈眼见朱樉怂的快,也没在之前的话题上纠结。



       “所谓准备金,就是朝廷发行宝钞时,应该准备用来保宝钞价值,和用来和宝钞兑换的金银…”



       说到这,林澈突然说不下去了。



       纵观整个历史,明朝的宝钞制度,放在任何一个时代,



       都属于一枝独秀的奇葩。



       哪怕是金本位都开始退居幕后,逐渐施行信用货币的后世。



       国家都会想尽办法的,往国库里多存些黄金。



       以此增加老百姓,对自己家货币的信心。



       避免货币币值,因为几乎用不到的准备金,而出现计划外的波动。



       然而,在如今的大明朝。



       宝钞的准备金?



       不存在的。



       洪武皇帝大手一挥,朝廷就开始用宝钞。



       老百姓居然也承认了它的价值。



       只能说,老朱对百姓是真的好。



       所以老百姓对他发行的宝钞,也是没有半点怀疑的当钱使用,



       林澈知道光讲理论,朱樉肯定会听得云山雾罩。



       他便提起了封建时代经济最发达的大宋。



       “举一个简单例子。”



       “大宋时期,川渝的商人,因为使用的铁钱太过沉重,交易十分不便。”



       “一些商贾便联合起来,成立了个交子铺,也就是最初的钱庄。”



       “想要以此发行的交子,在交易中,代替运输不便的铁钱。”



       朱樉听到这里,突然忍不住插嘴道:



       “先生,成立钱庄的商人,没有朝廷的支持。”



       “他们发行的交子,其他商人又怎么能承认呢?”



       林澈闻言,丝毫没有被打断讲课而不悦。



       反而笑着夸奖朱樉一句:



       “这个问题问的好!”



       “要知道,交子本身就是一张纸,想要大家承认它的价值,钱庄里就必须存足够的钱!”



       “这也是我所讲的准备金。”



       事实的发展也真是如此”



       交子之所以能够在川渝推广开来。



       最早依靠的,就是那些大商人多年的信誉,和交子铺里堆放的大量铁钱。



       还有,他们在本地丰厚的产业。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



       反正封建时代做生意,不管私底下再怎么坑蒙拐骗,表面上的诚信还是要讲的。



       更别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



       若是有人敢拿交子骗人。



       受骗者当天就能组织一帮乡亲,挖了这种昧着良心的家伙家的祖坟!



       再去骗人者的宅邸,将被骗的钱财抢回来!



       如此一来,管理交子钱庄的商人,自然不敢耍什么小花招。



       前期一直都是,存进来多少铁钱,钱庄就发多少交子。



       林澈稍微给朱樉,讲了下大宋交子的发展史。



       还补充了自己的结论。



       “正因为有准备金的存在,交子的币值,最初一直非常稳定。”



       “直到钱庄的老板,因为存在钱庄里的海量财富,压到了他抱住祖坟的意志,开始偷偷拿钱庄的存款,玩借鸡生蛋的把戏!”



       “结果,投资的生意,自然是赔了,想赚回来就收手,结果又赔了,于是又想赚回来…”



       “如此往复之下,交子的币值才慢慢降低,直到彻底失去价值,停止流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