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60章 刘三吾的投名状

作品:《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如此辛苦。



       终于让移植的番薯苗活了下来,而且成长的十分茁壮。



       傅友文如今已经积累出不少,种植番薯的心得。



       更加确定自己将来,必然会随着番薯二字,留名于万世青史。



       但他表面上,还是谦虚道:



       “讨教谈不上,不过秦王殿下,若是在种植番薯苗的事上,有用得着臣的地方,大可与臣交流一二。”



       朱樉没料到,自己不过的谦逊一下。



       怎么朱元璋和傅友文,都认为他没将番薯苗种好。



       要知道,他的种植之法,可是林澈亲传的。



       他拿走的九株番薯苗的长势,比起御花园里的还要好。



       不过。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还没等到朱樉解释。



       刘三吾就火急火燎的从御花园外冲了进来。



       直接就跪倒在朱元璋面前,道:



       “臣恳请陛下,将配置大蒜药之事,交给微臣来做。”



       朱元璋眉毛一挑,方才在夫子庙带着刘三吾听课。



       刘三吾听到了大蒜药之事。



       只是也没拿到大蒜药的配方啊?



       刘三吾怎么就来问自己讨要这大蒜药的配方了。



       朱元璋不禁皱起眉头。



       觉察到朱元璋不善的目光。



       刘三吾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然犯了忌讳。



       便连忙解释:“陛下,臣是在路上遇到太子,才得知太子已经拿到了大蒜药配方,臣绝对没有其他想法。”



       此言一出。



       朱元璋皱起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



       他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笑盈盈将刘三吾扶起,道:“爱卿误会了,朕怎么可能怀疑爱卿行不法之事。”



       “只是大蒜药事关重大,在没有确定其药效,正如林澈所言的一样之前。”



       “若是朕贸然命你去做此事,恐怕不但无法为爱卿扬名,犯倒会有损爱卿的名声。”



       刘三吾心急之下,完全没听出这是朱元璋的托词。



       还辩解道:“陛下此言大谬,林先生提供的药方,怎么可能有虚假,臣愿以人头担保。”



       这话直接将朱元璋逼到了墙角。



       原本像这种有功于天下,且能扬名万世的东西。



       想要沾它的光,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就比如傅友文主管的番薯苗之事。



       便是傅友文支持朱元璋开海禁之事,打击勾结倭寇的士绅。



       同样的,刘三吾想要沾大蒜药之功,也不是不行。



       但需要拿出投名状来。



       不然普天下,哪有只占便宜,不付出代价的好事。



       只是。



       这话就君臣两人的时候好说。



       如今秦王和傅友文都在。



       朱元璋实在没法,直接跟刘三吾进行利益交换。



       “咳咳,陛下,不知探索倭国的先遣军,如今怎么样了?”



       就在局面陷入尴尬的时候,傅友文突然扯起了,一件不相关的话题。



       还装作杞人忧天的道:“若是倭奴本土之军不堪一击。”



       “到时候怕是要凉了将士的心,致使倭寇更加猖狂啊!”



       刘三吾听闻傅友文这番没由头的话。



       心里不禁升起些许愕然。



       但他是何等聪明之人,顷刻间就明白傅友文的意思。



       刘三吾立刻向傅友文,投去了一个感激的眼色。



       而后再次跪倒在朱元璋面前,向其请命道。



       “陛下,臣以为我大明开疆海外之事,乃是创我大明万世之基的必然之举。”



       “如今海外诸国林立,就如同华夏春秋战国时的大争之世。”



       “不管是开拓还是海贸,我大明必然不能落人于后,否则就会如同被秦灭掉的六国一样,天下百姓皆为奴隶。”



       傅友文听到刘三吾开出的交换条件,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管是支持开海,还是支持开拓,甚至是支持海贸。



       这三件事,以及其中包含的细节分支。



       不管哪一件传出去。



       都会让刘三吾在沿海的士绅口中,沦为趋炎附势的奸臣。



       紧接着,就有贬低刘三吾的低俗书籍,和戏曲开始在民间上演。



       傅友文可太清楚,大明某些士绅,给人泼脏水的恶心手段了。



       当然。



       刘三吾对此也是一清二楚。



       但是他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会不会受损。



       因为他看过不少太子记录的林澈讲课内容,其中就有关于开拓海外殖民的课程。



       对其中许多道理深以为然。



       虽然刘三吾从小学习儒家思想,指出抢夺弱小外族之土是不道德的行为。



       然而,林澈的课程也讲了。



       天下之土能供养百姓是有限的。



       若是对蛮夷施以道德,那大明的百姓就要饿死。



       刘三吾不愿意做伪善人。



       所以便拿出全面支持大明向外开拓,来作为交换大蒜药的投名状。



       如此虽然会引得一时骂名,但必然会被后世人称颂。



       “哈哈,刘爱卿忠心爱国,朕又岂能让人寒心。”



       朱元璋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便再次大笑着扶起刘三吾。



       还向他承诺:



       “爱卿,现在就可以去民间,招募卫国效力的名医,将制作蒜药之事的框架搭起来,至于配方…”



       说到这里,朱元璋将目光投向朱樉,同时伸出手来。



       朱樉愣了一下,而后才反应过来。



       他有些为难的道:“父皇,大蒜药的配方,儿臣已经交给大哥了。”



       “而且,配置大蒜药的细节太多,儿臣没有全部记下来。”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目光。



       但随后还是若无其事的,向刘三吾说道:“爱卿先去招募人手,等到太子将配方交上来,朕会立即给爱卿送上一份。”



       没有将配方拿到手,彻底坐实主管大蒜药之事,刘三吾心里有些失望。



       不过好歹也得到了朱元璋的承诺。



       于是他便低头谢恩,道:“臣必然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



       朱元璋微微颔首,又与刘三吾、傅友文闲聊了几句。



       就带着一旁懵逼的朱樉,去御书房处理政务了。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



       回东宫整理讲课记录的太子朱标终于来到了御书房。



       朱元璋瞧着朱标兴冲冲的模样,当下便拉下脸:



       “一点小事居然拖这么久,你还有脸来见朕。”



       朱标正准备向父皇汇报整理记录的事。



       突然被朱元璋没头没脑的训斥一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