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09章 皇权落到宦官手里?

作品:《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接过徐妙云递来的手巾,林澈儒雅的擦了擦嘴,从容道:



       “内阁制度跟宰相制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你规划的内阁是一个没有决策权的机构”



       “那么你就想,如果皇帝不去做决策的话,内阁还能保证大明朝四平八稳吗?”



       听闻突如其来的反问,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沉默着没有说话。



       “来,我们现在推演一下。”



       “就当你们爷俩现在薨了,某个不争气的子孙继位了。”



       朱元璋:“???”



       朱标:“???”



       “宰相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是内阁掌权。”



       林澈斜靠在椅子上,饶有兴致道: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按照太祖皇帝的遗训,内阁人数有着严格的要求,目的就是为了分化权利。”



       “那个不争气的子孙也严格遵守了。”



       “然而,内阁请补缺六部官员,皇帝视如不见不报不批。”



       “内阁上报全国的巡抚各县州府的官员,缺员已经达到了一半之多,皇帝还是不予理会不下决策。”



       “皇帝就是怠政,不甘一点的活,伱大明朝还能否正常运转?”



       “会不会造成国家的覆灭?”



       朱元璋不自觉的倒吸一口凉气,顷刻间领悟到了林澈的言外之意。



       内阁无权,皇帝怠政,国家注定衰亡,这是一个无解死局。



       而若是交给内阁无上的权力,便等于内阁之中人人都是宰相。



       不等他开言,林澈又道:“裁撤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个时候皇帝的工作量,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每天批阅的奏疏数百份,这是现在就可以预见的,你们父子俩确实勤政,但后世子孙也能顶住吗?”



       “百僚未起你先起,百僚已睡你不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不出三代人,内阁必启用。”



       “我这样说,不夸张吧?”



       面对林澈的步步紧逼,朱元璋有些郁闷的点点头。



       虽然还是很不情愿,但也得承认说的有道理。



       自己可以顶得住,是因为尝遍人间疾苦,还能比得上沿街乞讨?



       但朱家的后世子孙,从小定是娇生惯养,岂能受得住这份委屈?



       “皇帝累的受不了,内阁便应是势成立了,开始帮皇帝处理朝政,可是大明朝这么大,全靠一个皇帝干活拍板。”



       “工作量并非减少很多。”



       “至此,内阁参与朝廷的决策,这也是一件早晚的事。”



       林澈卡里口茶漱漱口,吐到脚底下的痰盂里,意味深长道:



       “你老朱是铁人一个,你能八天批一千多本奏疏,处理三千多件事务,子孙后代也能像你一样?”



       “如此繁琐的工作,不但皇帝身心俱疲,更使得国家效率低下。”



       “依靠你超负荷的工作量,大明前期还是能平稳度过的,可是到了中后期指挥越来越糟。”



       “内阁代替皇帝决策拍板,凌驾于六部百官之上。”



       林澈笑了笑:



       “他们无孔不入,他们无所不能,他们不但管理国家大事,而且还能管理皇帝的私事。”



       “不让你吃,不让你喝,不准选择喜欢的继承人,开创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名臣时代。”



       “一个几乎没有皇权制约的时代。”



       “一两个权臣你都都不明白,居然还妄想斗一堆权臣?”



       “别天真了。”



       “敢问陛下,你对朱家有多大的自信?”



       “后世之君超越开国皇帝的,纵观历史长河又有几人啊?”



       对于林澈一番犀利的讽刺,朱元璋只觉得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更是彻底放弃了抵抗的念头。



       人家说的话句句都在理,还是站在皇帝的角度分析,倘若自己再继续诡辩,未免显得太胡搅蛮缠了。



       有失帝王威仪。



       沉默少顷。



       朱元璋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叹道:



       “林先生所言极是。”



       “咱受教了。”



       “此事作罢,不再提了。



       “咱考虑不周,让先生见笑了。”



       见老朱竟是服软低头了,林澈莫名有些无趣,却见他两手一摊,无所谓道:“别急啊!”



       “我还没说完。”



       “万物都是相对的,扶持一方势力得提拔另一方。”



       “内阁的权利日益膨胀,后世皇帝想要制衡内阁,则需要扶持其他的势力。”



       “启用太监从幕后来到前台,为皇帝干一些脏活累活,直至皇权落到太监之手。”



       “你觉得这个国家还有救吗?”



       朱元璋:“!!!”



       闻听此言。



       朱元璋身上气势陡然大变,周身瞬间充满了骇人的戾气,让一旁你的徐妙云头也不敢抬一下。



       皇权落到宦官手里?



       那还得了?



       不用想也是没救了啊!



       自从大明立朝以来。



       朱元璋一直严防两件大事:外戚误国,宦官乱政。



       大明对宦官的制约,历朝只有望而兴叹的份。



       皇宫;里少不了宦官,宫女做不了的杂事难事,满面需要宦官四处走动,而遏制宦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没有升职机会的宦官会一直是忠心听话的下人,与此同时限制好宦官数量。



       再对宦官品级做严格规定,宦官专掌内职,不可兼任朝廷文武官职,不准穿戴外朝官员官服。



       最重要的,不准宦官读书识字。



       大字不识一个,哪来的晋升机会。



       并且为了然后后代子孙遵循此训,他铸了一个铁牌立在宫门口,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令者斩!



       早先,一个伺候了他多年的老宦官闲谈时,只因不慎说出了了几句朝政,致使所有人都成了深宫中的一抹幽魂。



       然而做到如此这般,竟然还是抵不住宦官乱政?



       一念至此。



       朱元璋额头上的血管狂跳,只觉得此刻血压急速飙升。



       “林先生说的没错。”



       “制衡权利,提拔势力,后世皇帝极有可能会启用宦官。”



       “当下的各方势力,摆脱了皇帝的控制,皇帝会认为宦官身体不完整不会有子孙后代,与荫蔽子孙的大臣们相比,更加相信宫内的宦官。”



       “一旦产生了这个可怕的想法,那咱之前的所有努力就全白费了。”



       毕竟开国皇帝没有傻子,子孙被时代眼光限制了。



       如今得益于林澈的穿针引线,老朱立马意识到了严重性。



       难怪对方直言讲出,内阁一出朱家必亡。



       并非无稽之谈,而是持之有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