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17章 看似大义凛然,实则暗里藏刀

作品:《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第317章 看似大义凛然,实则暗里藏刀



       “啊个屁,赶紧的!”



       朱元璋横眉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别以为你没事了。”



       “咱还没跟你算账呢!”



       “行啊…还学会借你娘的势了。”



       “伱给咱等着啊,一会再收拾你。”



       朱标:“???”



       奉天殿。



       御书房。



       “微臣,胡惟庸,拜见陛下。”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圣躬万安。”



       “嗯,咱安。”



       面对跪伏在地的胡惟庸,朱元璋轻描淡写的挥挥手,屏退左右的同时命人赐座赐茶。



       “谢陛下。”



       胡惟庸匆匆敛容起身,微不可查的瞄了对方一眼,见皇帝岿然不动,不喜不怒,不免有些心惊胆战摸不透其想法。



       虽然空印案告一段落,涉案官员们,该流放的流放,该杀头的杀头,但并不代表自己没事了。



       只能说是暂时保住了性命。



       秋后算账,养肥了杀,这是洪武皇帝惯用手段。



       倘若不是朝中无人可用,这颗脑袋还不一定咋回事。



       对此,胡惟庸心里跟明镜似的,全然不敢掉以轻心。



       沉默少顷。



       待到殿门从外面被阖紧。



       朱元璋方才重新靠回椅背上,漫不经心道:



       “惟庸啊,最近你辛苦了,朝中现在缺人干活,你们中书省受点累。”



       “等回头招点人上来就好了。”



       话音未落。



       胡惟庸赶忙撂下手里的茶杯,恭敬的作揖道:



       “陛下言重了。”



       “微臣身为朝廷命官,效忠陛下,投身大明,此乃天经地义。”



       “怎敢言累。”



       “启禀陛下,微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必不会再出现乱象。”



       “如若不然,提头来见。”



       对于胡惟庸的大表忠心,一旁的太子忍不住微微蹙眉,眼底的嫌弃都快溢出来了。



       若是林澈愿意入朝为相,他恨不得马上砍了胡惟庸。



       没有底线,不择手段,阴险小人,欺君罔上,世间所有的贬义词加诸其身都不为过。



       让这样的鼠辈当百官之首,大明的朝廷还能有好?



       一念至此。



       朱标的目光落在朱元璋身上。



       只见对方面不改色无动于衷,淡淡的呷了口茶:



       “不错。”



       “其心可嘉。”



       “有惟庸这番话,咱就很欣慰了。”



       “要是人人都能像你一样忠心,咱还至于每天生不完的气?”



       说着,朱元璋撂下茶杯,突兀话锋一转:



       “尤其是那个可恶的刘伯温。”



       “尸位素餐,不干人事。”



       “咱给他打发远远的,去建白砂糖厂去了。”



       “眼不见为净。”



       听闻老朱没来由的怒斥,胡惟庸一脸莫名其妙,更搞不懂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按理说,刘伯温一向在家养病,与朝廷中素无牵连。



       这唱的哪一出?



       胡惟庸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忐忑,谨慎回答:



       “陛下息怒。”



       “诚意伯近些年身体欠佳,长期处于养病状态,难免会有些心有余力不足。”



       “希望上位可以网开一面。”



       “微臣始终坚信,诚意伯民间的美名不会骗人,大明的老百姓更不会骗人。”



       “以其人品而言,不会知而不报。”



       “请陛下恕罪。”



       见胡惟庸假惺惺求情的样子,朱元璋只觉得滑稽可笑,淮西人帮浙东人说好话,还真是新鲜。



       不过,这也是他预料之中的事,胡惟庸是一个小人,却不是一个傻子,落井下石也得分处境。



       如今自身难保,再去拱火搞事,那才是疯了。



       “呵呵。”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懒得与其兜圈子,直接开门见山道:



       “求情的话就免了,你说出来违心,咱听了也不痛快,何必自寻烦恼啊!”



       “你说是吧?”



       还不等胡惟庸开言解释,他紧接着又道:



       “不怕跟你说。”



       “刘伯温是咱故意给他支走的,让他去了番禺、泉州,离咱远远的。”



       “咱大明的朝廷,不要偷懒的废柴。”



       “懂咱的意思吧?”



       此言一出。



       胡惟庸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望向朱元璋的眼神充满了不敢置信,甚至怀疑耳朵出现问题。



       刘伯温一生智慧,功绩堪比张良,说打发就给打发了。



       一点君臣旧情也没了。



       “这,陛下。”



       “微臣斗胆,求您三思啊!”



       “纵然诚意伯是半道入伙的,可也为咱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



       “如今年事已高不如前,岂有…”



       胡惟庸话到一半戛然而止,熟练的从椅子上滑下来跪倒,抖如筛糠埋首不语。



       演技拉满,极其自然。



       见状。



       朱元璋微微凝眸,不屑的哼了一声,打眼一瞧便看出了对方那点小心思。



       看似大义凛然,实则暗里藏刀。



       不直接牵扯事情的因果,变相用言语来激怒自己,同时还能起到试探的作用。



       不得不承认,这个胡惟庸是真聪明。



       “岂有什么?”



       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过去,看破不说破,演戏演全套:



       “岂有卸磨杀驴的道理?”



       “咱,过于严苛,不够宽仁?”



       “还有什么东西,一口气全说出来。”



       胡惟庸摇头像拨浪鼓,连连道:



       “陛下息怒。”



       “微臣失言了。”



       “微臣罪该万死。”



       “日月有明,国无二日,微臣永远只有您一个太阳。”



       “又怎会腹诽心中的信仰。”



       “陛下明鉴啊!”



       说罢。



       咚!



       咚!



       咚!



       三声闷响。



       胡惟庸腰杆向前一挺,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微臣没有意见,全凭陛下定夺。”



       看完了口不对心的拙劣表演,朱元璋慵懒的打了个哈切,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就要开始步入正题。



       却见他捻起盖碗,刮开上面的浮叶,蓦然道:



       “嗯,不错。”



       “早这样不就结了?”



       “哦对了,咱还有一件大事托付给你。”



       闻言,胡惟庸下意识屏住呼吸,陡然有了种不详的预感。



       “刘伯温离开了,御史台群龙无首,御史中丞的最佳人选,一时半会也选定不下来。”



       朱元璋假装思考,随意道:



       “这样,御史台先交由中书省统领,务必要做到查无遗漏,不敢再让老百姓寒心了。”



       “所以,惟庸你多多受累,把这件事给咱办好了,不允许出一点闪失和差错。”



       “咬咬牙,坚持这一阵,等到咱把人员给你配齐了,你的工作便可以轻松一点了。



       “可有异议啊!”



       话落。



       胡惟庸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此时已是吓得脸色苍白,就连心脏都跟着抽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