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49章 工部改革,不能靠乱杀

作品:《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原本在朱元璋看来,匠户制度的弊病,只需要一道旨意便可以改正。



       只要发了工钱,便能够提升匠户做事的效率。



       朝廷也能减少工程延误的费用。



       然而,要不是林澈给朱樉安排的实践课。



       他到现在都不知道,工部官吏的贪腐,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



       贸然下发工钱,非但不能让匠户们得到好处。



       反而还会让他们的生活,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朱元璋心中怒火翻腾,转身看向刘三吾,问道:“刘爱卿,若是朕派都尉府校尉,将工部上下调查一番。”



       “揪出其中的贪腐之辈,杀之以儆效尤。”



       “是否能使匠户不再受到盘剥,拿到足额的工钱?”



       老朱对待贪官污吏,从来都是有多少杀多少。

m.quanzhifashi.com

       尤其像这种对朝廷有大害之人。



       不灭其九族,都说明朱元璋该吃素了。



       “陛下,臣身为大学士、暂代御史中丞,未能协助陛下惩治贪腐,还请陛下责罚。”



       刘三吾面对朱元璋的询问,却是面对惭愧之色,下跪请罪。



       身居高位久了,他对下面的人如此的没有下限,也感到震惊。



       “此事谁有罪,朕心里清楚。”



       朱元璋伸手扶起了刘三吾,眼神默然的盯着他道:“朕只是想知道,朕该如何去做,才能在未来改革匠户制度时,不会出现林先生所预言的情况。”



       刘三吾深知朱元璋已经起了,在工部牵起大狱的念头。



       只能硬着头皮劝谏道:“陛下,那些敲骨吸髓之辈,固然该死,不过却不能用校尉调查此事,不然此辈必然会借机掀起大案。”



       “到时候朝廷百官,必然人人自危,反倒是误了陛下建厂、造船、新政的大计。”



       校尉素来与文官不合。



       有些捕风捉影之事,都能借题发挥,陷害忠良。



       如今工部官吏确实有罪,天知道都尉府校尉会搞出多大的案子来。



       不过,刘三吾苦口婆心的劝谏,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朱元璋目光森然,显然是在等待他,对于林澈所提问题的答案。



       刘三吾只得叹息一声:“陛下,林先生说过,如今贪腐泛滥,乃是过于苛刻的律法,导致的报复性反弹。”



       “而对贪官污吏大开杀戒,只能起到一时的震慑作用,却无法根除贪腐的土壤。”



       “如果想要彻底遏制此类情况发生,臣以为最好的办法,一来是加强对百官的监督,二来是修改一些不合时宜的律法。”



       听了林澈这么久的课,又看了朱标的讲课记录。



       刘三吾已然清楚,如今官吏贪腐的根本原因所在。



       知道仅靠乱杀一起,根本无法将其杜绝。



       唯一的办法,要靠严格的监督,与新律法来革新风气。



       朱元璋心中虽然依旧愤然,却也清楚刘三吾说的有道理。



       想来,林澈给出的计策,恐怕也与他相差无几。



       于是便定下了论调:“既然如此,那就有劳刘爱卿,写一份工部改革的新政之策吧。”



       顿了顿,朱元璋又哼了一声道。



       “不过工部的那些杂碎,该杀的还是要杀,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们。”



       眼看劝阻了朱元璋,没有对工部官吏大开杀戒。



       刘三吾心里松了一口气,连忙点头称是。



       同时心里也有些好奇,林澈能不能提出更有效的计策。



       就在此时,隔壁忽然响起了朱樉的声音。



       “先生,我认为若想预防匠户,在未来不被工部官吏盘剥。”



       “首先要做的,就是杀几个罪大恶极,而且官位足够高的贪官。”



       “在用他们的人头,震慑住余下的官吏后,再派遣都尉府校尉暗中监察。”



       “如此双管齐下,便能够最大限度的束缚住他们的贪婪之心。”



       由于生活的时代,与从小所受的教育基本相同。



       朱樉给出的策略,与刘三吾的计策相差无几。



       瞬间隔壁房间里的君臣,想要听听林澈对此计策是何评价。



       “你小子,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像你爹一样想着用杀人来解决问题。”



       林澈听完朱樉的回答,忍不住伸手敲了敲他的脑门。



       没好气道:“根据你们实践课所遇到的匠户的反应来看。”



       “如今的工部的反腐问题,恐怕已经不是单单几个人的问题了。”



       “若是深入调查下去,指不定能扯出一大群官吏,难道伱还能将他们都杀了?”



       如果给明朝贪腐之行,做一个溯源的话,工部肯定是首当其冲的源头。



       洪武年间杀的贪官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出自工部。



       而后面的皇帝没那么狠,工部的官员上下其手之事,就更加猖狂了。



       所以不管杀的再狠,还总是有贪官冒出来。



       “都杀了又有何不可?”



       朱樉尽管听懂了,林澈之言的潜台词。



       不过,他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反正天底下不缺想当官的。”



       “清扫掉这一批有害之辈,至少也能让后来者引以为戒。”



       在朱樉看来,反正贪官污吏的存在属于常态。



       还不如定时定点清除掉一批人。



       也能让匠户们在下一批贪官出现之前,过上一段好日子。



       “说了多少次了,看问题目光要放长远一些。”



       林澈被朱樉短视的想法,搞得十分无语。



       他伸手敲了敲桌子,道:“难道你忘了,之前的空印案、扬州舞弊案,你爹杀的有多狠?”



       “都尉府校尉对百官的监察,比起如今要严密的多。”



       “可贪官的问题解决掉了吗?”



       朱樉被问的哑口无言。



       对于如今朝堂的情况,他比林澈了解的更多。



       要不是自家先生,提出的官制改革,还有各种内卷制度。



       如今朝廷里的贪赃枉法之辈,必然会更多。



       朱樉只得收敛了心中的杀意。



       向着林澈求教道:“先生,那按您的意思,如果想让匠户不受贪官污吏所迫害,还是得革新制度?”



       “不,革新之事已经来不及了。”



       林澈摇头否定了朱樉提出的办法。



       叹息一声道:“匠户制度在根源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今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没有足够的清廉的官吏,想要改革难如登天。”



       “与其在旧制上修修补补,还不如另起炉灶,将弊病颇多的老规矩废除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