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67章 朱标是如何死的?

作品:《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吓死】、【累死】、【病死】



       首先,对于【吓死】的这个说法,林还未轮回到大明之前就不信,更别说如今见了太子本尊。



       朱标温文敦厚的确不假,但却不代表他就是只小绵羊。



       反之,朱标是可以正面硬刚老朱的存在,而且他骨子里孤绝狠辣,和他爹一模一样。



       所谓的宅心仁厚,也不是当圣母,大概就相当于,把诛灭九族变成诛灭三族?



       该心狠手辣时,绝对不会手软。



       这样杀伐果断的太子,又怎么会被老朱吓死?



       其次,被老朱给【累死】的这个说法,一样不太能说的通,看似非常合理,实则漏洞百出。



       朱元璋腥风血雨一辈子,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甚至连心都已经开始麻木了。



       然而,唯一能让他得到些许慰藉的东西,便只剩下咽下来之不易的亲情了。



       马皇后的分量自不待言,朱标的地位更是无可厚非。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纵使皇帝对接班人过于严苛,却远远达不到把儿子活生生的给累死的程度。



       毕竟朱标的监国,就只是监国而已,说白了,就是帮皇帝打打下手,以赛代练,加速成长。



       并非像后来的仁宗那样,头顶一个不省心的爹,只知道策马扬鞭,漠北砍人,对朝中之事不管不问,安心当一个甩手掌柜的。



       二者监国的强度截然不同,所以根本谈不到把人累死。



       或者再退一步来说,哪怕那般不喜欢太子的永乐帝,也一样会经常心疼操劳的儿子。



       更何况把朱标看到比自己还要重的朱元璋?



       这是每一个身为父亲骨子里面的东西,上到天家,下到民间,无一例外。



       老朱又不喜欢御驾亲征,太子时时刻刻都在身边,倘若儿子的身体有异样,难道当爹的会装作看不见?



       史料会没有留下一丁点的记载?



       这未免太诡异了!



       压根就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



       林澈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有节奏的轻敲着案牍,继续捋清想法和思绪。



       最后,便只剩下了【病死】的这个说法,也是后世大部分学者专家最认可的一种说法。



       认为,朱标之所以在三十七岁的时候病故,很可能是因为他得了急性心血管疾病。



       从西安调查完朱樉回京之后,朱标忽然间就得了一场病,并且于次年四月病逝。



       很有可能的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以当时的医疗水平,脑出血或者脑血栓一类的心脑血管疾病根本就无法治愈。



       所以很快就薨逝了。



       那个感冒发烧都会死人的时代,莫名其妙的突兀暴毙也很正常。



       倒也合情合理,跳不出啥毛病。



       然,林澈对此却不能苟同。



       压制到,不管慢性病,还是基础病,日常都会有所显露,而非始终没有一点征兆。



       《明太祖实录》中对朱标的描述很多,但是并没有朱标常年患病的记录。



       这就更加不正常了。



       以朱元璋那个大管家的性格,就连孩子每餐吃几口饭,他都得关心的面面俱到,怎么可能对太的隐疾不去了解,不做记录?



       这说不通,也没道理!



       至此,内在因素全部被排除了,只剩下了内在因素…



       明代的两本古籍,《名山藏》和《奉天靖难记》,都对朱标被人谋害这一情景做过描述,而谋害朱标的人则是他的弟弟秦王朱樉。



       洪武二十五年春天,朱元璋收到密信说秦王意图谋反。



       为了搞清楚朱樉到底是不是有谋反之意,朱元璋特意派出秦王朱樉的亲哥哥给太子朱标去调查此事。



       这两本书中均写道:朱标从西安回来之后,像朱元璋汇报秦王朱樉的确在招兵买马,训练士兵,并添油加醋的列出了许多朱樉的罪证。



       朱樉在宫中的眼线将朱标的汇报情况报告给了朱樉,朱樉怀恨在心,他花重金买通太子府的太监,在朱标的膳食里下药,将朱标毒死。



       虽说,这两本书并不是官方文献,都是野史类的杂记,里面有虚构和杜撰的成分。



       对于朱标调查朱樉一事,《明史》中有过详细的记载:朱标到西安调查了朱樉谋反一事,他回到金陵后不仅没汇报朱樉的坏话,反而对朱樉的一些不法欣慰进行掩盖,为朱樉做了开脱,朱元璋也没有责罚朱樉。



       但林澈还是觉得这里面的问题很大。



       想象杜撰不是凭空而来的,正如为何没人去写朱元璋毒死马皇后?因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无风不起浪,有因才有果。



       基于某一些前提,才会有想象空间。



       这是毋庸置疑的。



       念及至此。



       林澈忍不住暗暗叹了一口气,继而从思绪中回到现实。



       “写封信,让你爹过来一趟。”



       徐妙云:“???”



       听闻林澈没来由的吩咐,徐妙云看向对方的眼神,此事充满了莫名其妙。



       没有前言,没有后语,怎么突然开始找父亲了?



       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之前不是已经说好了,等自己身体恢复一些,再找一个机会请父亲过来面谈?



       今天这是怎么了?



       “这…林先生…”



       徐妙云脸颊微微泛红,表现的十分难为情,低着头支支吾吾:“您现在就…就要见父亲?”



       “是…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我怕父亲还没做好准备,而且,关于此刻行刺的事,父亲应该还不知情。”



       “咽下明军北伐在即,辎重和粮草现在筹备妥当,随时可能出兵向被挺进,万一父亲被这件事影响到了,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要不再等等?”



       “等到大军凯旋归来,小女子第一时间让父亲登门拜访,林先生,您看这样如何?”



       徐妙云出身将门,并非矫揉造作的贵家小姐,深知轻重缓急什么事情更重要。



       纵然她非常想让父亲和林澈见一面,尽早敲定关于二人婚事的细节,但还是十分大气的选择了战事为重。



       不愿意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徒增变数。



       毕竟…在国家社稷面前,儿女私情一文不值,倘若这些东西都拎不清,便是与勋贵之中的纨绔别无两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