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79章 老朱觉得自己又行了

作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刚回到自己房间,就见朱雄英鬼鬼祟祟的跟过来。



       “景恪景恪,刚才皇爷爷和皇祖母吵架了。”



       额……看着满脸兴奋的朱雄英,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



       你爷爷和你奶奶吵架,你这么高兴是几个意思?



       太孝了啊。



       “陛下怎么惹着娘娘了?”



       “嘿嘿……”朱雄英压低声音笑道:



       “有外臣跑皇祖母这里哭诉,说赵瑁案牵连太广了。”



       “毛骧先后已经抓了六千多官吏进去,现在又把手伸向了地方大户……”



       已经进展到这一步了吗?陈景恪心中想道。



       “皇祖母认为这么做会动摇国本,让皇爷爷少杀一点。”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皇爷爷就说,这些人贪张枉法必须严惩。”



       “地方大户和官吏勾结,侵吞良田祸害百姓,也不能放过。”



       “还说皇祖母妇人之仁……”



       陈景恪心道,老朱这是觉得自己又行了啊,竟敢这么吼马皇后。



       “娘娘怎么说的?”



       朱雄英脸上表情更是激动:“皇祖母说,她就是妇人怎么了?你是不是看不起妇人。”



       “还说皇爷爷也是从妇人肚子里生出来的,当了皇帝就忘本了……”



       陈景恪心中竖起大拇指,敢这么说老朱的,也就是马皇后了。



       老朱也是不长记性,两人吵架他啥时候赢过。



       竟然还敢当面硬A,这下被怼了吧。



       “然后皇爷爷就很生气,让皇祖母在坤宁宫好好反省。”



       “还说皇祖母身体不好,让外臣不要去打扰她静养。”



       呦,这是要禁马秀英的足了,老朱胆子可以啊。



       就是不知道她想出宫,哪个人敢阻拦。



       陈景恪也八卦的道:“然后呢,娘娘说什么了?”



       朱雄英摊了摊手:“皇祖母就将皇爷爷给撵出来了,说她身体不好要静养,让皇爷爷以后别去烦她。”



       陈景恪追问道:“陛下呢,就这么走了?”



       朱雄英嘿嘿笑道:“哪能呢,皇爷爷在门口转悠了半天,吃了好几個闭门羹才走的。”



       果然,这两口子吵架,每次都是老朱先红怒。



       然后被马皇后一通狂削,最后被撵出来。



       接着就是老朱各种赔不是。



       次次如此,老朱还总是不吸取教训,次次都想彰显一下皇帝威严。



       然后就是被镇压。



       都习惯了。



       但是……



       看着一脸兴奋的朱雄英,陈景恪也不禁乐了。



       这小子,看戏都看到自家爷爷奶奶头上来了。



       太孝了啊。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家真就只有四口人啊。



       倒不是和别的后代不亲,而是相比起来,这四口才是最亲的。



       然后才轮到其他人。



       陪着朱雄英八卦了一会儿,就开始了今天的讲课。



       说是讲课,其实就是闲聊。



       话题大多由陈景恪起头,然后俩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偶尔朱雄英碰到感兴趣的事情,会主动起话题,陈景恪再展开给他讲。



       半个小时后话题讲完,看看天色还不是很晚,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



       朱雄英有功课要做,毕竟他现在还处在学习阶段。



       陈景恪则拿出从太医院借的医书翻看。



       古中医体系非常庞大,他不可能靠记忆将所有知识点都记住。



       想要完成医书编写,还需要借鉴前人留下的医书才行。



       而且随着和诸多御医交流增多,再加上翻看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医书。



       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对中医来说很致命的问题。



       理论体系不统一。



       这是一个一直被他忽略的问题。



       前世大家基本都知道,中医讲究阴阳五行什么的。



       可在古代,阴阳五行只是流传比较广的一套体系。



       同时期还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



       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同样的病在不同的地方,找不同的医生去看,就有可能得出两个结果。



       原因就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医生,采用的可能就不是同一套医理。



       还有就是,不同地域生长的药材不同,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方也不同。



       因为药材大多都具有可替换性。



       外来药加上运费,价格会翻好几倍。



       本地药也能用,价格还便宜,干嘛用外来药?



       除非是本地不长,又没有可替代种类的药材,才会使用外地药。



       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果,医生换一个地方,开出来的药方可能别人就看不懂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本草纲目》了,它的出现解决了药材上的地域差异。



       只要熟读《本草纲目》,不论跑到哪里,都能按照当地情况开相应的药方。



       这就是它的伟大之处。



       也是陈景恪,为什么要编写医书的另一个原因。



       但药材上的地域差异,可以靠一部医书来解决。



       医学理论上的不同,就有些麻烦了啊。



       前世还是解放后,国家集合了当时的中医国手。



       以阴阳五行为主,吸收了各个体系的精华,才形成了统一的中医理论。



       陈景恪一直学习并使用的,就是这一套体系。



       他倒是能将这一套体系给写出来,可问题是,怎么推广啊。



       前世是靠着国家力量推广的,后来所有医科大学都采用的这一套体系。



       你不学,连行医资格都不给你。



       现在医学传承基本都是靠家传,或者是师徒带,想统一理论体系,很难。



       实在想不到办法,他只能摇摇头叹道:



       罢了罢了,先把医书写出来,推广的事情再慢慢想办法。



       大不了到时候我自己出钱,大量印刷免费给别的医生送书。



       这年头知识都很宝贵,很少有人会和别人分享。



       有免费的医书,就不信他们不感兴趣。



       到时候自己再弄出现代医学,他们不想学都不行。



       接下来几天,陈景恪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每天看看书,写写医书,朱标有需要就去给他帮帮忙。



       这期间,他也旁敲侧击的找朱标打探了一下,为什么朝廷要扩招算科。



       难道计官的缺口真的有那么大?



       朱标倒也没有瞒他,将实情相告。



       得知现状,陈景恪心情也不由得沉重起来。



       朱元璋杀伐果断,是个敢掀桌子的皇帝,而且还是三番五次掀桌子。



       这么做的好处自然是有的。



       但也带来了一个恶果,官僚体系被破坏,大量职务出现空缺。



       导致的后果就是,基层的混乱。



       权力出现空白,就需要有人来接手。



       朝廷派不出足够的官吏填补空缺,那这个位置就会被地方大户把持。



       现在大明的基层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



       而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太致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