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10章 方孝孺疯了?

作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看着这张主体呈紫色的一贯宝钞,陈景恪惊讶不已。



       这么快就将雕版弄出来了?



       他给朱标的可是凹版印刷教程,在大明这玩意儿还属于新鲜物。



       不过想到前世学过的课文《核舟记》,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微雕古已有之,技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皇家最不缺的就是这种顶级工匠。



       多找几个过来,将雕版弄出来并不意外。



       凹印最早出现在十五世纪,优点是墨层厚,有立体感,层次丰富,色彩饱满,本身就自带防伪属性。



       而且使用寿命比一般的印版要长很多,不用频繁的更换印版。



       缺点是印版制作周期长成本大,对油墨的消耗量更大等。



       前世大批量印刷的图案,比如商品外包装等,很多用的都是凹印。

m.quanzhifashi.com

       印钞使用的,同样是凹印技术。



       既然把无酸纸和变色油墨都弄出来了,自然不能错过凹版印刷。



       拿起那张新版宝钞,用手摸了一下,只觉带墨迹的地方凹凸不平。



       没错了,就是凹印的特色。



       又翻了一下手中的书,果然在后面看到了其它面额的纸币,也全是凹版印刷。



       借鉴了前世的经验,不同面额采用了不同的主体颜色。



       一贯的是紫色,一百文是红色,五十文是绿色,二十文是青色,十文是棕色,五文是灰色。



       就样式来说,和前世的钞票几乎没太大区别。



       就是上面的图案和纹路,不如前世的精细。



       毕竟前世可以电脑构图,各种精密机器雕刻,细节方面可以做到极致。



       但就目前来说,这一版宝钞绝对是领先全球数百年,百年内没人能仿制。



       朱元璋很满意他的表情,大笑道:“哈哈,现在万事俱备,就等你的钞纸了。”



       陈景恪也开心的道:“恭喜陛下,大明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朱元璋特别喜欢听这句话,高兴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嘿嘿,此事能成你居功至伟,咱要好好想想,该如何奖赏你。”



       陈景恪谦虚的道:“为陛下效力,乃臣分内之事,不敢要赏。”



       朱元璋很满意他的态度,道:“咱赏罚分明……伱先下去歇息几天,咱和太子好好商量一下该如何奖赏你。”



       陈景恪识趣的道:“是,臣告退。”



       说着就退出乾清宫,前往自己的住所。



       等他离开,朱元璋拿起无酸纸,不停地抚摸,脸上还露出痴汉一般的表情。



       真好,再也不怕有人造假钞了。



       只是可惜,以后咱也不能随便发行宝钞了。



       发多少,怎么发,要听金钞局的意见。



       不过这样也好,可以避免宝钞泛滥贬值……



       嗯,叫什么来着,通货膨胀。



       啧,真不知道这是谁想到的词,真形象。



       咱要在《皇明祖训》里立下规矩,后世子孙不得滥发宝钞,违者死后不得入太庙。



       嗯……不得入太庙惩罚有点严重了,估计后世子孙会以孝道为名,违反这条规定。



       那就不得取庙号,这个惩罚不大也不小。



       而且这还是汉朝的规矩,有功于世的皇帝才能起庙号,有恶政的则无庙号只有谥号。



       文官有时候虽然很讨厌,但他们最喜欢拿礼法压人。



       要真有后世子孙不尊祖训,他们定然会拿着《皇明祖训》来说事的。



       后世子孙就算再不屑,为了身后名考虑,也不会轻易滥发宝钞。



       只是一会儿的功夫,《皇明祖训》就又多了一条规定。



       就是不知道能起多大的作用。



       还有陈景恪,这次也是首功,该怎么封赏他呢。



       要是他年龄再大几岁就好了,咱大不了破个例,让他娶个公主回家当媳妇。



       可他才十四岁,娶妻还太早了点。



       倒是可以继续推恩给他父母,可宝钞事关重大,一旦消息走漏恐怕会有人盯上他父母。



       所以这个功劳还不能明着封……



       哎,真麻烦。



       算了不管了,咱老了,想不了这么复杂的事情了。



       标儿正当年,就交给他去考虑吧。



       想到这里,他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海阔天空。



       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烦恼的。



       再次拿起钞纸,放在耳边轻轻抖动。



       “哗啦啦……”清脆的声音响起,犹如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



       陈景恪回到偏殿,发现院子里聚了好些人。



       宁王朱权、朱高炽、朱允炆、朱允熥、朱诗语、朱诗韵等人,在花园里玩耍。



       朱雄英、蜀王朱椿、湘王朱柏、朱济熺等人,坐在走廊里闲聊。



       朱雄英先看到他,惊喜的道:“景恪,你回来了?”



       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纷纷打招呼。



       大家早就是熟人了。



       陈景恪先是给几人见礼,然后才说道:“今日大本堂歇息吗?”



       朱雄英说道:“嗯,你那边的事情忙完了?”



       “嗯,忙完了。”



       陈景恪不想多说,只是简单回了一句,就转而问道:



       “你们在聊什么呢?”



       朱济熺有些八卦的道:“聊翰林院编修方孝孺呢。”



       陈景恪眉头一挑:“哦,他怎么了?”



       朱济熺笑道:“听说他疯了。”



       “啊?”陈景恪惊呼出声,目光看向其他人,想要确定是否真的如此。



       朱椿点点头,惋惜的道:“听说他是个大才,可惜了……”



       朱柏解释道:“倒也不能说疯了吧,就是和变了个人一样,很狂,很邋遢。”



       我去,不会给这家伙说出心魔了吧。



       陈景恪心下不禁犯起了嘀咕,追问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儿,你们知道吗?”



       朱雄英就将事情讲了一下:“……他去了翰林院之后,就开始收集《竹书纪年》,别人问原因他也不说。”



       “半个月前就开始变得不正常了,疯疯癫癫的。”



       “说什么都是假的,我们都被古人给骗了,还说了很多先贤不好的话……”



       “还大言不惭,说他要开创一个新时代什么的……”



       得了,还真是被自己给说出心魔了。



       陈景恪心下很是无语。



       我特么给你说那么多,就是为了教你这个?



       真是浪费我的口水。



       不过一想到他变成这样,皆是因为自己,他又觉得有些内疚。



       不行,要去见一见他,好好和他谈一谈。



       不管能不能将他引回正途,至少自己尝试过,也能减少一些愧疚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