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23章 我不养闲人

作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外面正在厮杀,朱棡在做什么呢?



       答,在睡觉。



       按计划来到长乐县,悄无声息的控制了整座县城。



       夜幕刚刚降临就封闭城池,将百姓全都迁到安全的地方保护起来。



       然后在一条长街上布下了一个口袋阵。



       将这一切布置好,他准时准点的回屋睡觉了。



       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的睡了。



       以至于半夜,蒋瓛想要向他汇报战况的时候,连门都没进去。



       “晋王睡下了,吩咐过任何人不得打扰。”



       这是亲卫的原话。



       蒋瓛瞠目结舌,这是多大的心呐?

m.quanzhifashi.com

       他可不敢吐槽朱棡,按捺住情绪,问道:



       “倭寇那边……”



       亲卫回道:“不是都安排好了吗,按照计划行事便可,无需事事汇报。”



       蒋瓛带着不敢置信离开了。



       本来想在晋王面前露露脸,没想到人都没见到。



       这可是打倭寇啊,难道不应该是精神高度紧张,时刻盯着战局吗?



       就算你有大将之风,泰山压顶而色不变……可这也太夸张了吧。



       他很想问问朱棡,你是怎么睡得着的?



       可惜,他不敢。



       只能心情忐忑的回到自己的位置,按照计划等待着下一步动作。



       蒋瓛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后那些亲卫脸上都露出不屑的表情。



       锦衣卫也就搞阴谋诡计还行,真打仗啥也不是。



       以前和北元作战,局势比这凶险了不知道多少倍。



       兄弟们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



       区区倭寇而已,有什么好担心的?



       不外乎就两个结果:



       一倭寇不上当撤走,仗都打不起来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二倭寇上当,弃船登岸。



       那他们就相当于是离了水的鱼,只有死路一条。



       就算今晚未竟全功,后路已绝的倭寇也掀不起什么浪花。



       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连他们这些护卫都能想得到。



       晋王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蒋瓛还要跑过来汇报情况,属实有点愚钝了。



       要是放在军队里,这种人活不长。



       事实也正如朱棡所料,事情进展的非常顺利,可以说全程都是按照计划发展的。



       第二天早上他准时醒来,刚刚熟悉完毕,蒋瓛就再次出现。



       “晋王,大喜……果如您所料,倭寇被全歼了。”



       “知道了。”朱棡表情很淡定,就好似听到的不是战报,而是日常问候吃早饭了没。



       蒋瓛却由衷的感到敬佩,这就是大将风度,终于见识到了。



       直到百姓的欢呼声传来,朱棡脸上才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笑容。



       此战歼灭了倭寇七成的力量,剩下那一两千人已经不足为虑。



       大明水师已经占领对马岛,在上面建立了基地,堵住了日本出海的门户。



       倭寇再想出来,只能走琉球一线。



       这条航道路途遥远,还非常危险。



       这意味着倭寇很难获得人员上的补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倭寇之祸基本宣告结束了。



       一战而灭倭寇,换成别人足以封侯了。



       可对朱棡来说,也就那样。



       而且他很清楚,这其中朱雄英和陈景恪的功劳,比他还要大。



       在陈景恪的提议下,大明组建了水师衙门。



       在渤海、舟山、泉州三地,各组建了一支水师。



       正是水师的巡游,让倭寇失去了登岸劫掠的机会。



       换个说法就是,他们已经很久没吃过东西了,早就饿的两眼发绿。



       猛不丁的看到一头肥羊,自然不想轻易放过。



       这也是冈本日川能如此轻易,就召集五千余人队伍的原因。



       放在平时,他能叫来两三千人就顶天了。



       只可惜,他自己看不明白这一点,自以为自己威望很高。



       前不久,朱雄英在陈景恪的辅助下,成功在南方打开了局面。



       从番蛮部落那里,拿到了叛逆的名单。



       他们才能顺藤摸瓜,把内奸给揪出来,才有了后续设计围杀倭寇之事。



       可以说,这次能剿灭倭寇,偶然的成分很大。



       但出现这种情况,又是必然。



       之前的种种积累,是时候开花结果了。



       就算没有这一次,也会有下一次。



       大明认真起来,倭寇不过是小卡拉米罢了。



       所以,真要论功行赏,首功应该是陈景恪,次功是朱雄英。



       其他人最多也就是三等功。



       所以,对朱棡来说,他是真的没将这一仗放在心上。



       别人谋划好的必胜之仗,他只是执行罢了,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洗漱吃过早饭,武定侯郭英就到了,还带来了详细的战报。



       五千三百七十三名倭寇,无一漏网。



       当场被打死四千七百多人,还有六百多人被抓。



       大明这边阵亡两百四十六人,伤七百余人。



       伤亡主要是围剿城外的倭寇出现的,城内反而没有出现什么伤亡。



       城内明军事先设下了包围圈,占据着地理优势。



       几轮箭雨就将倭寇消灭了半数。



       好不容易冲到阵前,迎接他们的又是武装到牙齿的重甲步兵。



       他们的刀剑砍在这些士兵身上,连防都破不了。



       而城外就不一样了,他们属于反包围,需要短兵相接。



       尤其是水师,是不着甲的,近身肉搏并不比倭寇多一条命。



       出现伤亡是难以避免的。



       郭英说道:“这些倭寇实在剽悍,被围后不要命的往前冲……”



       “这次伤亡,有半数都是我们水师的人。”



       朱棡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



       “放心,剿灭倭寇是大功,足够大家分的。”



       小心思被拆穿,郭英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替兄弟们争功,本就是他这个将领该做的事情,否则谁还肯跟着他干?



       “那我就先代兄弟们谢过晋王了,太孙那边……”



       朱棡说道:“太孙自有他的计划,武定侯可先回舟山等待。”



       郭英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聊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



       之后朱棡就出发前往军营,查看被抓起来的倭寇。



       路上到处都是庆祝的百姓,很多百姓主动出来帮助打扫战争痕迹。



       长乐县作为沿海城镇,没少被倭寇骚扰,不少人家和他们有血海深仇。



       得知他们被消灭,大家自然非常高兴。



       在见到朱棡一行人的时候,竟然没有如之前那般躲避。



       而是主动让开道路,目光热切的看着他们。



       朱棡表情不屑,弱者的感激,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



       战报被同时送往应天府和梧州。



       朱元璋看到后,不出意外的乐了。



       歼灭倭寇主力值得高兴,更值得高兴的事,此战他的乖孙参与了。



       群臣看到战果后,也非常高兴。



       解决了倭寇隐患,大明沿海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了。



       太孙果然厉害,文武双全。



       尤其是朱元璋透露出一个消息,明年朝廷会开海。



       这就更让百官兴奋了。



       开海意味着什么,他们比谁都懂。



       提前一步得到消息,就可以抢占先机,合理合法的赚取一份利益。



       而且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出,很多事情也有了答案。



       为什么朝廷突然要扩建几家船厂,为何要花大力气打造水师,为何要打造那么多巨舰?



       为何要出兵占领远在千里之外的对马岛?



       原来都是为了开海做准备。



       确实啊,当初就是为了防倭寇作乱,才下了禁海令。



       不把他们剿灭,怎么开海?



       不只是要剿灭,还要堵住对马岛这个出海口,让新的倭寇无法走出来。



       陛下真是高瞻远瞩啊。



       朝堂上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住人,很快民间就都知道,朝廷有意开海。



       这一下,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但凡有点想法和门路的,都开始想办法弄船。



       还有水手、海图等等,都要提前弄好。



       朝廷的那几家大型造船厂,订单立即就排满了。



       以前的老水手、沿海的渔民,都成了香饽饽。



       这还是大部分人依然在观望,等确切的旨意下达,只会更兴盛。



       远在梧州的朱雄英和陈景恪,接到战报后自然也非常高兴。



       朱雄英高兴的是,这一仗打赢了。



       他可是亲自参与了战事的计划,自然成就感十足。



       陈景恪高兴的是,经此打击倭寇之患基本就解决了,开海的最后一个隐患被扫平。



       但这还不够,他还有下一步的计划。



       又在梧州呆了几天,一行人正式启程前往长乐县。



       到达后,陈景恪来不及歇息,立即询问了被抓的倭寇俘虏情况。



       朱棡说道:“最初抓了六百余人,期间有些重伤不治而亡。”



       “还有些人试图逃跑被杀,现在还剩四百人……你要这些俘虏做什么?”



       陈景恪回道:“放他们离开。”



       朱棡立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道:“伱想让他们为你所用?”



       陈景恪点头道:“对,用好了,这些人能省我们许多麻烦。”



       朱棡问道:“你准备怎么用他们?将剩下的倭寇全钓出来?”



       陈景恪摇摇头,道:“残余倭寇已经不足为虑,不用浪费那么多心思。”



       “我准备让他带着剩下的人回日本,在日本国内搅风搅雨。”



       朱棡眉头微皱,说道:“不是我不看好你的计策,这个想法是好的。”



       “但我查过,这些倭寇在日本国内,都是奴仆一般的人。”



       “地位最高的,也就是落魄贵族和武士,很难掀起什么水花。”



       陈景恪解释道:“日本拥有一千余万人口,和大明远隔大海,想打下他们很难。”



       “任何有可能为他们制造麻烦的事情,都不妨去做一做。”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麻烦多了就会变成大麻烦。”



       “如果哪只小蚂蚁蜕变成猛虎,就能狠狠的在他们身上咬下一块肉。”



       “而且眼下我们还不宜和日本撕破脸,很多手段只能通过别的方法来实施。”



       “总之,养这么一群人对我们只有好处。”



       朱棡心中不禁点头,确实是这个理。



       但他嘴上还是质疑道:“你就不怕养虎为患?”



       陈景恪笑道:“大明是九霄之龙,区区猛虎又算得了什么。”



       “我不怕他们成为老虎,只怕他们太懦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朱棡大笑道:“哈哈,说的好。我等着看你的闲棋,变成杀手锏那一天。”



       朱雄英嘴角浮起一丝笑容,三叔对景恪的认识还是不够啊,竟然质疑他的计策。



       景恪下的闲棋可太多了,最后全都变成了杀手锏。



       将来这些倭寇俘虏,肯定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他心中笃定的想到。



       之后众人一起来到军营,看到了剩下的四百多俘虏。



       这些人全都被捆着跪在地上,身上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



       可以想象最近一段时间,明军是怎么折磨他们的。



       陈景恪非但没觉得不忍,反而发自内心的兴奋。



       小日本,死光了最好。



       倭寇俘虏也看出了他们身份不简单,目光都变得忐忑不安起来。



       终于要迎来最终审判了吗?



       陈景恪向朱雄英和朱棡告罪一声,上前一步说道:



       “谁是武士出身,站出来。”



       等了半晌,没有一个人响应。



       就在他不耐烦的时候,朱棡小声道:“他们听不懂汉话。”



       “噗……”朱雄英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



       周围不少官吏将领,也忍俊不禁。



       陈景恪表情不变,指着一个目光比较凶狠的倭寇,淡淡的说道:



       “我很不喜欢他的目光,杀了。”



       众人都有些惊讶的看着他。



       陈景恪性格温和,未语先笑,是大家心目中的老好人。



       没想到竟然这么轻描淡写的就要杀人?



       虽然是倭寇,死有余辜。



       可他这种动辄杀人的行为,依然让大家震动不已。



       周围的将士们有些迟疑,将目光看向朱雄英和朱棡。



       朱棡脸色一板,呵斥道:“陈伴读的话,没听到吗?”



       “是。”马上有四名护卫冲过去,将那个俘虏揪出来一刀捅死了。



       倭寇群也马上起了骚动,看向陈景恪的目光充满了惧怕、愤怒、仇恨等等目光。



       周围的人也都不笑了,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这个陈伴读不能惹。



       陈景恪眼睛都没眨一下,看着俘虏说道:



       “我不喜欢养闲人,没有一技之长的今天全都要死。”



       “现在,我需要一个懂汉话的人。”



       大部分倭寇都目光茫然,显然听不懂再说什么。



       只有极个别的人,露出了犹豫之色。



       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说的话能信吗?



       万一我站出来,他将我杀了怎么办?



       就在众人犹豫的时候,一名身材矮小的中年人,猛的从地上弹起来:



       “喔喔喔,喔会缩喊话。”



       陈景恪欣赏的道:“很好,你的命保住了。”



       然而还不等那人高兴,他就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现在,将人群里其他会说汉话的人找出来,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