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45章 明朝的苏武

作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投效?



       朱樉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一语不发转头继续看向码头。



       众人都用鄙夷的目光看着岑信通,就算想更换门庭,这操作也太急躁了吧。



       李芳出面拒绝道:“锦衣卫乃天子亲军,秦国乃小庙容不下你这尊大菩萨,岑百户休要再提此事。”



       岑信通自然知道众人为何会如此,沉声说道:



       “因淡马锡之事卑职前路已绝,继续留在锦衣卫也无甚作为可言。”



       “大王此去必然会有一番作为,卑职想再搏一次。”



       见李芳还想开口,他抢先说道:“至于锦衣卫百户身份……此番事了,卑职会前往洛阳请罪。”



       “若能侥幸活命,就辞去锦衣卫身份只身前往秦国效力,请大王准许。”



       闻言,众人露出释然之色。



       他能主动去洛阳请罪,可见不是那种逃避责任的人,大家对他的印象好转了不少。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李芳也不再说什么,而是等待朱樉的处置。



       过了很久,朱樉才开口说道:“你先活下来再说吧。”



       岑信通心中一喜,说道:“谢大王。”



       许柴佬看着自己的老朋友,心里充满了愧疚。



       他自然知道岑信通为什么要这么做。



       淡马锡发生这么多事情,岑信通作为锦衣卫百户难辞其咎。



       被处死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没有什么前程可言了。



       至少在大明境内,他不可能再获得重用。



       那么抓住这个机会去秦国,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意味着他十余年的奋斗基本被清零。



       作为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许柴佬自然难受。



       现在他越来越痛恨自己的软弱。



       也让他认识到,改革建立新秩序,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



       否则最终也不过是害人害己。



       屠杀终于结束,码头的地面、海面全都是尸体,血浆有半尺厚。



       更多的血液流入大海,海水都为之变了颜色,周围数十里都能闻到血腥味儿。



       无数的海洋生物汇聚而来,争相啄食。



       这一幕太过震撼人心,以至于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淡马锡人都不吃海港周围的任何渔获。



       并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俗,不得在海港周围搞渔业捕捞。



       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生态,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接着朱樉下令,在淡马锡最显眼处将所有的尸体堆积成京观,并竖碑记录这里发生的一切。



       “要让所有路过淡马锡的人,都能一眼见到。”



       “以后所有要在这里出仕、经商、定居的人,都要来这里接受洗礼。”



       他的命令得到了彻底的执行。



       一座巨大的封土堆,被树立在码头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之上。



       后来的官吏也确实遵守了他的命令,所有新人来这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参观这座京观。



       在不久之后,围绕京观闹出了不少神神怪怪的传闻。



       为了镇邪,当地人在京观旁边,修建了一座巨大的汉白玉妈祖雕像。



       之后邪异之事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世人皆以为是妈祖有灵镇压邪祟。



       无数人慕名前来参拜,让此地成为了妈祖信仰的圣地之一。



       很多富商为了表达虔诚,为这座雕像贴了金身……



       至于京观,不知道是谁发起的行动,当地人在上面种植了花草树木。



       后来竟然也成了当地的一景。



       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洛阳城那边。



       朱樉出发之后,朱元璋毫无征兆的对外宣布:



       怀念凤阳,怀念应天府,想要去那边住一段时间。



       没有人觉得不合理,毕竟前者是老家,后者是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要是不想那才有问题。



       想了那就去呗,反正朱标已经坐稳皇位,天下人也已经适应了新皇统治。



       太上皇可有可无无无无无无。



       大家已经开始期盼,太上皇不在的日子,简直不敢想有多美。



       老牌勋贵们则表现出了不舍,纷纷入宫确认事情的真假。



       老朱没有多说,只说想到处走走看看。



       事情确认之后,不少人表态,我们要跟随太上皇一起去,保护陛下的安全。



       老朱顺水推舟的道:“好呀,咱一个人去还觉得无聊呢,有诸位老弟兄一起,显得热闹。”



       “都去都去,大家一起去。”



       众人顿时被噎住了,俺们只是客气客气,太上皇您怎么就当真了?



       然而话已经出口,想再反悔已经不可能。



       接着朱元璋又下旨,点了六十多名勋贵以及五十余名文官陪王伴驾。



       除了二十多个赋闲在家的,其余全是各個要职上的大员。



       不过有一个人,是自己主动要求去保护老朱的。



       那就是汤和。



       老朱其实并不想让他就此退休:“标儿才登基不久,朝廷变革不断正需要你辅佐,你怎么能撂挑子呢。”



       “不行不行,你老老实实的给咱干着,哪都不能去。”



       汤和盘腿往地上一坐:“上位,您说话可不能不算数。”



       “去年咱们就说好了,您和娘娘游历天下,我老汤牵马坠蹬护卫左右。”



       “您堂堂天子,一言九鼎,怎么能反悔呢。”



       “我不管,您要是不让我去,我就坐这不走了。”



       朱元璋手拿痒痒挠,指着他无奈的道:“好你个汤和,都学会拿话堵咱了。”



       “好好好,既然你放着高官厚禄不要,非要跟着咱这个不中用的老东西,那就一块走吧。”



       汤和高兴的一弹腿从地上跳起:“就这么说定了……哎呦,我的腿。”



       却原来是太激动,落地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



       朱元璋一边让人去喊御医,一边搀住他吐槽道:



       “你这老东西真是活该,也不看看多大年纪了,还和小伙子一样蹦蹦跳跳呢。”



       “这下扭着了吧,疼死伱也不亏。”



       等到随行名单公布,就算再蠢的人都知道,太上皇这哪是想故地重游。



       分明是在搞退功臣,为新皇彻底掌权做准备啊。



       有些人想的更深,这不是简单的退功臣,因为很多勋贵依然担任要职。



       比如李善长和徐达,那可是内阁的话事人。



       所以,这是一个有选择的退功臣。



       再看看这些被带走的人以前的作为,基本都对新政表示过不同看法。



       得,这既是退功臣,也是为革新扫除障碍。



       对于这种手段,其实大家都能接受。



       退功臣是历朝历代都会发生的事情,有些朝代手段比较温和,比如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



       有些则比较残暴了,比如西汉的几位皇帝。



       朱元璋用这种手段劝退,可以说相当的温和。



       温和到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要知道,以老朱以前的性格,直接上刀子才是最正常的。



       金樽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言犹在耳。



       即便是被退的那些人,也没几个真的不甘的,而是后怕的直冒冷汗。



       都说以史为鉴,没想到不知不觉间,自己就差点成了历史人物。



       当下哪还敢废话,赶紧辞掉职务收拾行李,跟着朱元璋一起踏上了去往凤阳的道路。



       朱标也没矫情,搞什么依依不舍之类的。



       老朱的身体比他还壮实,马娘娘经过这么多年调养,身子骨也还算硬朗。



       出行又带着那么多人跟着,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



       例行将二老送走之后,他立即就投入到工作中去。



       将空出来的职务,全部用自己人填满,非但没有影响朝廷运转,效率还提高了好几倍。



       接着就和陈景恪商量起淡马锡之事。



       许柴佬是定然不能继续留任了,那么就需要选拔一位新的总督。



       陈景恪说道:“淡马锡是商业之城,新任总督最好懂经济。”



       朱雄英:“它还负责协调南洋诸国的关系,最好要懂外交。”



       陈景恪:“还肩负着教化蛮夷,宣扬华夏文化的重任,所以最好要有一定学识。”



       朱雄英:“还要拥有强硬的态度,不惧怕任何威胁。”



       “……”



       朱标听的头大无比:“是不是还要懂军事?”



       两人一起点头:“最好懂一点。”



       朱标没好气的道:“闭嘴吧,你们以为这种人才是地里的萝卜,随便拔啊。”



       陈景恪自然知道,符合标准的人选不多。



       人才,已经成为大明发展的最大短板。



       老派官僚倒是很多,缺的是改革良将。



       之前朱标倒是培养了一些人才,但对整个大明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大明需要一个专门培养新式官吏的地方啊,否则将会一直受制于人才短缺。”



       朱标深以为然的说道:“所以特区必须尽快建立起来,在那里进行新式人才培训。”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如果这次淡马锡能建好,也可以建一个人才培训基地。”



       朱标有些头疼的道:“说来说去还是人才,淡马锡经不起折腾了,这一次必须要任命合适的总督。”



       “可是,这样的人才上哪去找啊。”



       陈景恪也很无奈,别的事情他都可以想想办法,唯有此事他也束手无策。



       朱雄英犹豫了一下,说道:“我那边倒是有一个人才,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这个职务。”



       朱标眉头一挑,说道:“哦,什么人?”



       陈景恪也很好奇,他竟然还认识这种人才?以前没听说过啊。



       莫非这小子有异心?背着我偷偷的拉拢人才。



       朱雄英说道:“鸿胪寺丞傅安,当年曾出使高丽,面对伪王辛禑和大将李成桂等人都毫不怯场。”



       “后高丽覆灭,因功升任鸿胪寺主簿。”



       “之前我建立外交规则,他也出力甚多,被提拔为鸿胪寺丞。”



       “近些年一直负责番邦事务,在推广《华夏简史》方面亦有不错的表现。”



       “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经济方面的才能了。”



       听说了他的履历,陈景恪也颇为意外,这还真是个人才。



       果然,被历史埋没的人才实在太多了。



       很多人缺的就是一个机会罢了。



       事实上他不知道,上辈子傅安就被称之为明初杰出外交家。



       出使帖木儿汗国,面对死亡威胁坚贞不屈,堪称明朝苏武。



       这一世他大概率是不用出使帖木儿汗国了,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别的赛道上,他依然脱颖而出。



       朱标对傅安也相当满意,但……



       “淡马锡是商业之城,他不懂经济之道,如何能胜任。”



       陈景恪却说道:“陛下,不若将淡马锡设为特区。”



       “之前我们商议,在特区增设两个衙门,正好先在淡马锡实施。”



       “傅安不懂经济没关系,只要他肯听专业人员的建议就足够了。”



       “到时候商业的事情,就交给市管局的人负责,他这个总督只需要抓总就可以了。”



       朱标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就说道:



       “也只能如此了……明日让傅安来见我,顺便让他突击学习一下经济之道。”



       至于别的配套官员,要求倒是没有那么高,朱标自己就任命了。



       比如综改局和市管局的主官,直接从内阁行走里面挑选了两个人担任。



       事情商量好之后,朱雄英派人通知傅安入宫觐见。



       虽然没有直接说做什么,但入宫面圣就是一次机会。



       对于傅安来说,这可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一般,兴奋的一宿没睡着。



       第二天朱标、陈景恪两人对他进行了面试,发现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缺点也正如之前所猜测的那般,他对经济之道了解不多。



       不过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朱标倒也没有失望。



       当即就宣布了对他的任命,并给他找来了几个老师,临时突击了解经济之道。



       鉴于淡马锡的重要性,也将藩属体系的更多内容告诉了他。



       至于帝国计划,暂时他还没资格知道。



       即便如此,也让傅安震惊不已。



       没想到围绕一个小小的淡马锡,朝廷竟然下了如此大的一盘棋。



       而现在这个重担竟然落在了自己肩膀上。



       他非但没觉得压力大,反而非常的兴奋。



       做好了青史留名是必然的,甚至有机会展望一下部阁大佬的位置。



       同时他心里还稍稍腹诽了一下许柴佬,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弄成这种鬼样子。



       商人就是商人,成不了大器。



       时间快速流失,不知不觉一个月时间过去。



       这天一个消息传回,秦王朱樉血洗淡马锡岛,共有九万余人被杀。



       消息一经传开,举世震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