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20章 标题困难户

作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我为大明立过功,我为大明流过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要见太上皇,我要见皇上……”



       蒋瓛一脚把抱着自己腿嚎哭的壮汉踢翻,不耐烦的道:



       “把他的嘴堵住,拖走。”



       马上有锦衣卫上前,将一团破布塞进他的嘴里,然后倒拽着给拖走了。



       “现在知道后悔了,早干什么去了。”



       蒋瓛不屑的说了一句,然后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被抓皱起的裤腿。



       站在他旁边的锦衣卫百户沈剑星,立即蹲下小心的给他捋直。



       蒋瓛非常的满意,嘴上却说道:“也是堂堂百户了,做这些事情被人瞧见了多不好。”



       沈剑星说道:“若无指挥使,哪有属下的今日,属下想一辈子伺候在您身边呢。”



       蒋瓛用腿踢了踢他的肩膀,说道:“好了起来,精神点,别丢了咱锦衣卫的份儿。”



       沈剑星顺势起身,说道:“指挥使您放心,我保证不给您丢人。”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蒋瓛叮嘱道:“在杜指挥使手下做事机灵着点,他是陈伴读的人,真犯了事儿我这点面子不好使。”



       沈剑星连忙道:“您是知道我的,为人最是憨厚老实,哪敢惹事。”



       “憨厚老实?”蒋瓛哑然失笑,你在逗我呢。



       沈剑星老脸一红,转移话题道:“不都说您和陈伴读关系也非常好吗,为何……”



       蒋瓛说道:“若我和陈伴读关系不好,你还能当这个百户?”



       确实是这个道理,锦衣卫这么特殊的机构。



       新统领上任,一大半的核心层都会被陆续替换。



       他能被留下,就是因为给蒋瓛面子。



       “但陈伴读是陈伴读,杜指挥使是杜指挥使。”



       “我和陈伴读关系好,却并未和杜指挥使打过交道,你明白了吧?”



       沈剑星点头道:“属下明白,谢指挥使点拨,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两人谈话间,那边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查抄工作。



       一名锦衣卫总旗过来汇报,案犯八十七口全部缉拿归案,钱财等物已经清点封存完毕。



       蒋瓛一挥手:“去下一家。”



       二月份刚刚走出新年,洛阳却被肃杀笼罩。



       锦衣卫和禁军联手,对在京的部分勋贵进行了抓捕。



       短短的几日时间,三百余高高在上的权贵沦为阶下囚。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也同样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比如晋王朱棡,就出手拿下了西亭侯在内的三十几位勋贵,还包括他们的亲信六百余人。



       西亭侯是最近几年才崛起的新一代将才,洪武十五年在征云南时崭露头角。



       后南征北战功绩赫赫,短短数年就被封侯。



       然而他为人跋扈,与不少同僚起过龃龉,还纵容家人为恶乡里。



       他封侯时衣锦还乡,将当年有矛盾的人家叫过来一顿羞辱。



       因为这事儿没少被弹劾。



       朱标念在他有大功,就只是罚奉斥责,没有动他。



       前不久被锦衣卫查出他家里人为了兼并土地,害的几户百姓家破人亡。



       地方官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次大清算,也将他的名字列入其中,被朱棡出手给拿下了。



       朱棣、傅有德等人,也都出手拿下了不少人。



       这也是朱元璋拖到今年二月份才动手的根本原因,就是要全国一起动手,在短时间内结束这次事件。



       拖的太久,会影响到朝廷下一步的计划。



       ——



       即便大家早有心理准备,朝野依然为之震颤。



       大家能想到,愤怒的太上皇会下重手,却没有想到竟然会重到这种程度。



       勋贵集团瑟瑟发抖,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和傲气。



       再也没有人认为,朝廷离了他们不行,变革需要和他们进行利益交换。



       尤其是太子朱雄英私下放话说道:“荣誉、特权是朝廷给他们的奖赏,不是利益交换。”



       “不知道感恩,嚣张狂妄,就是这个下场。”



       这话更是将很多问题摆在了台面上,让勋贵们彻底认清了现实。



       非但如此,朝廷很清楚舆论的重要性,在动手的同时就公布了这些人的罪状。



       证据确凿,死有余辜。



       本来还有些害怕的百姓,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就变得义愤填膺起来。



       他们没有想到,这些表面光鲜的权贵,背地里竟然是男盗女娼。



       抓的好,必须要狠狠的惩罚。



       一夜之间,民间舆论从同情变成了痛恨。



       其他没有被抓的勋贵,也颇有点过节老鼠的架势,走到哪都被人指指点点。



       换成以前,他们早就派人去打人了,现在只能装作没听到。



       非但如此,朝廷还把这些人的罪行印刷成书籍,分发给军队和官僚。



       让他们了解事情的缘由。



       之前设置的抚慰使制度再次起了关键作用。



       深入基层的抚慰使,给底层士兵解释了朝廷这么做的原因,有效的稳定了军心。



       四百多勋贵被抓,最后竟然没有引起军队的骚乱。



       这让老朱和朱标等人都非常的高兴,连夸抚慰使制度制定的好。



       以后必须要强化这个制度。



       至于这些人空出来的位置,立即就被后面排队的人给填补了。



       军功爵制推行以来,军队涌现了许多的人才。



       这些人许多都被当成后备干部培养,随时都能拿出来顶上去。



       所以,这么大的混乱,几乎没有影响到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这也再次给勋贵集团提了个醒。



       他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朝廷可以随时将他们替换。



       有了这个认识,勋贵们骄纵的心终于冷静了下来。



       开始思考以后如何行事。



       面对这场风波,文官集团也是五味杂陈,勋贵倒霉本来他们应该很高兴。



       可面对这么强硬的手腕,他们实在高兴起不来。



       尤其是对于那些老臣,朝廷此举不禁让他们回想起了洪武十五年的那场大案。



       数千人被处死,前后牵连人数达十余万。



       朝堂为之一空,天下官吏的缺口达到了三分之一还多。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就是借着那次机会,才得到晋升爬到今日的位置。



       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感谢那场动乱。



       午夜梦回,脑海里都是那血淋淋的场景。



       这么多年过去,他们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经历类似的事情。



       没想到……



       虽然事情发生在勋贵身上,可依然让他们感同身受。



       受震撼最大的还是年轻的官吏,以及待考的士子们。



       他们本以为,自己当了官改变了阶级,就能成为人上人,可以做一个体面人。



       还有些人则梦想着,出仕后大展拳脚,做出一番事业。



       然而,这次的事情就像是一盆冷水,兜头浇了下来。



       即便朝廷公布了勋贵们的罪行,依然无法阻止他们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原来做了官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



       勋贵能如鸡鸭一般被宰杀,官僚也同样可以。



       做事不讲究,下一次被抄家的就是自己了。



       当然了,大家心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在不在名单上。



       所以那些没被抓,自己心里又有鬼的,就开始四处走门路。



       只是到了这会儿,大家都在忙着自保,谁还有心思去救别人啊。



       少数确认安全的,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和老朱对着干。



       要么选择闭门谢客,要么就亲自参与进来。



       比如汤和、冯胜、蓝玉等,都是这次大清洗的操刀人。



       选择置身事外的有李善长、徐达等。



       李善长喝醉酒不小心摔破头请了病假。



       据传临安公主孝顺,亲自在病床前照料。



       但李祺却加入了这场行动,动手抓了不少人。



       徐达在刚过完年,就借口背疽复发闭门养病去了。



       不只是他,就连徐允恭都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去了神机营统领一职。



       事情发生的时候,父子俩就默默的待在家里。



       徐达老神在在,似乎外界的风风雨雨都与他无关一般。



       徐允恭就有些坐立不安了,犹豫了很久之后,他才忍不住问道:



       “咱们真的什么都不做?”



       徐达反问道:“做什么?”



       徐允恭说道:“在这种关键时刻,咱们至少要站出来表达对朝廷的支持吧?”



       “韩国公虽然生病,可他也让李都尉出面,向陛下表示了忠诚。”



       “咱们什么都不做,陛下会不会不高兴?”



       徐达摇摇头,说道:“咱们家还需要做这些表面文章吗?”



       徐允恭说道:“有些事情,需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徐达笑道:“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家主了。”



       “不过你是想到了其一,没有想到其二。”



       徐允恭不解的道:“什么其二?”



       徐达解释道:“其二就是妙锦,有她在宫里,咱们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做的越多,对她就越不利,这也是陛下同意你请辞的原因。”



       见徐允恭依然一脸茫然,他提醒道:“外戚。”



       外戚?



       徐允恭恍然大悟。



       是了,皇帝杀伐果断,大家虽然难受,但也不会说什么。



       但你一个皇后或者皇后的家族,要是也这样,群臣就该担忧了。



       如果徐家参与了这次针对勋贵的清除计划,群臣必然会做出针对徐妙锦的动作。



       你说是报复也好,说是防范也罢,这都是难免的。



       就算无法阻止她成为太子妃,往后也会拿放大镜盯着她。



       说白了,显眼的外戚不是好外戚。



       你作为外戚最好老老实实的,不要参与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至于表忠心?



       外戚老老实实不犯错,就是最大的忠诚。



       ——



       就在锦衣卫和禁军展开行动的时候,朱标在一次早朝拿出了全新的变革方案。



       一、着国子监编写一套全新的教材,供海外明人学习。



       “这套书尽量采用口语,必须通俗易懂。”



       “读完之后,要让人对华夏历史脉络,华夏的主要思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来国子监的官员还挺高兴的,这套书编好了可是大功一件。



       搞不好还能青史留名。



       然而,当他们听完朱标的要求,一张脸顿时就苦了下来。



       这要求,真是既要又要啊,不是为难人吗。



       但可惜,他们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第二项变革,是着礼部和吏部编写一套关于礼仪、责任义务方面的书。



       朱标直接点名缘由,根据反馈来看,勋贵们身份阶级变了,思想没变。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勋贵。



       朝廷有义务教导他们。



       于是命吏部建立书院,对勋贵和刚出仕的官吏进行培训。



       由皇帝朱标担任院长。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正式授予勋爵,允许出仕。



       非但如此,朱标还特意强调,做官不能一味的高高在上。



       要转变心态,要有服务意识。



       接着他有讲了什么叫服务意识。



       百官虽然面面相觑,却也没有反对。



       因为真正说起来,服务意识还挺契合先贤家国天下思想的。



       更何况,朱标也只是让他们转变一下思想,没有要求必须当一个服务者。



       这要是还反对,怕不是当场就被叉出去了。



       朱标见群臣很顺利就接受了这个概念,心下暗喜,计划第一步成了。



       接着,他做了进一步试探。



       要求礼部和吏部,在编写书籍的时候,把服务意识也加进去。



       群臣依然没有反对。



       还是那句话,只是提倡,没什么可反对的。



       当然,大家没反对的根本原因,还是被吓到了。



       几百勋贵被抓,谁还敢在这时候和皇帝唱反调?



       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忍受的。



       一旁的陈景恪也不得不佩服朱标的手段,真是将温水煮青蛙这一套玩到极致了。



       ——



       早朝结束,朝堂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



       对于朝廷的这两项决定,朝野自然是交口称赞。



       尤其是读书人,对皇帝朱标一万个满意。



       这两项计划,都是和教化有关,实在太符合他们的胃口了。



       至于杀人……那是太上皇干的,和皇上关系不大。



       二十天后,抓捕行动终于结束,四百多勋贵无一漏网,受牵连着达一万九千余人。



       至于审判环节,直接省略了。



       朱元璋一声令下,主犯全部处死,从犯发配南洋。



       当时恰好赶上会试放榜,朱元璋下令所有取中的士子去观刑。



       两千余人被集体处死的场面,是非常吓人的。



       据说当时场面一度失控,不少士子被吓跌坐在地,个别甚至屎尿齐出。



       陈景恪听说之后,只能为他们默默的默哀三秒钟。



       还没上任呢就赶上这档子事儿,实在是人生大不幸啊。



       但反过来说,也可能是一件幸事。



       相信有了今日的经历,这群人出仕后,行事会比较收敛。



       从而能平平安安干到退休。



       吵吵闹闹进入四月份,这次的风波终于过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标对外宣布了大分封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