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44章 人祸天灾

作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直到第四天朱标才苏醒,但还不等大家高兴就发现情况不对。



       清醒过来的朱标,身不能动口不能言,嘴角时有口水流出。



       中风,所有人都清楚的意识到这个现实。



       陈景恪预想中最坏的情况出现了。



       朱标的表情显得很是激动,眼睛瞪的直直的,似乎想要说什么。



       这是很正常的,换成谁突然变成这样,都会激动。



       老朱悲痛万分,虎目顿时就红了。



       反倒是马娘娘,擦干眼泪来到朱标病床前,抓着他一只手不停的安抚。



       “娘的身体好了,沐英那里也派你五弟过去了,你五弟的医术你是知道的。”



       “朝中的事情你也不要担心,有你爹和雄英在呢。”



       “放宽心好好养病……娘还等着你养老送终呢。”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随着她的话语,朱标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对着马娘娘使劲眨了眨眼睛。



       马娘娘似乎能听懂他的心声一般,说道:



       “娘没骗你,我这都是老毛病了,缓过劲儿就好了。”



       之后母子俩就这样聊了好一会儿。



       朱标毕竟刚刚苏醒,精力不足,很快就疲倦的闭上眼睛。



       马娘娘说道:“你好好休息,娘就在旁边。”



       她刚想离开,朱标再次睁开眼睛,眼珠子使劲乱转。



       马娘娘思索道:“你身体不舒服?”



       朱标眼睛依然乱转。



       马娘娘这次肯定的道:“让内阁学士进来听用?”



       朱标的眼睛这才停下,朝她眨了眨。



       马娘娘知道他是有事要交代内阁学士们,而且有些事情也确实需要说清楚。



       虽然有老朱和朱雄英在,国家不至于无主。



       可皇帝是朱标,他才是法礼的代表。



       没有他的授权,老朱和朱雄英掌权,那都是不符合礼法的。



       而且到底是以老朱为主,还是以朱雄英为主?



       这都需要朱标这个皇帝来决定。



       所以,虽然马娘娘很心疼儿子,却也没有阻止他见外臣。



       很快七位内阁学士,外加六部尚书、大理寺卿等要员全部来到乾清宫。



       七位内阁学士上前,负责与朱标沟通。



       李善长作为名义上的首辅,开口说道:“陛下,请恕臣等不敬之罪。”



       “陛下贵体有恙不利于行,然国事不可有一日懈怠,还需您任命一人监管。”



       朱标眨眨眼睛,表示认同。



       李善长继续说道:“接下来臣等的问题,如果陛下同意,就眨一下眼睛,不同意就眨两下。”



       朱标再次眨了一下眼睛。



       马上有臣子,将问话以及朱标的意思,转告给群臣。



       这也是流程,大家都没有说什么。



       接着,李善长终于开始正式提问:“国事交由太上皇和太子主持可否?”



       朱标连眨了两下眼睛。



       李善长继续问道:“国事尽皆交由太子做主?”



       朱标再次连眨了两下眼睛。



       竟然不是?几位内阁学士很镇定,其他大臣却有些惊讶。



       然后不少人都偷偷的瞄向了一言不发的朱元璋。



       果不其然,等李善长询问是否让太上皇主持国事的时候,朱标只眨了一下眼睛。



       听到这个结果,群臣都恍然大悟,然后内心里称赞朱标高明啊。



       都这样了,还能将事情做的滴水不漏。



       在大明,老朱的威望是无人能及的,让他重新出山是最稳妥的。



       而且如此一来,也将朱雄英最后的嫌疑给洗清了。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阴谋论者,朱标壮年中风,难免会有人传一些谣言。



       谁最有嫌疑?



       谁受益最大,谁就有嫌疑。



       如果让朱雄英监国,那他就是受益最大的人。



       根本就不用怀疑,必然会有许多人以此来攻击他。



       什么太子等不及了,而且陈景恪和他是发小……想下手可太简单了。



       现在,将权力交还给老朱,朱雄英就不再是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者。



       嫌疑自然就小了很多。



       别人再想用此事来攻击他,就站不住脚了。



       至于会不会有人怀疑老朱……



       皇位本身就是老朱的,他都能提前传位给儿子,又怎么会害儿子?



       而且以老朱对朱雄英的喜爱和满意程度,也绝不会影响到朱雄英太子身份地位。



       可以说,朱标的这个决定,真的将一切都考虑到了。



       众人都不禁暗暗敬佩。



       接着邱广安等人各自上前询问了几个问题。



       比如国家大政是继续变革,还是回归保守之类的。



       得到的结果是,一切按照计划来。



       如果有难以决断的地方,以太上皇的意思为主。



       当这一层意思表达出来之后,朱标就闭上了眼睛,不再回答任何问题。



       一直守在旁边的郑良琦知机的站出来,说道:



       “诸位阁部,陛下大病初愈不宜过于劳神,需要歇息了。”



       “若有事情,请改日再来请示。”



       其实众人想问的也问完了,于是就一起告退。



       接着李善长等内阁学士找到朱元璋,请他主持大局。



       这也意味着,朱元璋再次出山以太上皇的身份,重新掌握大明。



       不少人以为他就是走个过场,随后就会让太子监国。



       哪知道并没有,他就这样重新接手了大明的重担。



       虽然太子依然负责处理大多数政务,可还是没有拿到监国的名义。



       这让不少人嘀咕,老朱莫不是权力瘾犯了?



       还是舍不得权力?



       不过这些声音很微弱,没有掀起什么浪花,很快就没人理会了。



       正如朱标设想的那样,因为朱元璋重新出山,大明的局势没有出现什么波动。



       军政两界更是平稳的犹如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民间也没有出现关于朱雄英的不利传闻。



       反倒是因为老朱没有让他监国,不少人替他抱不平。



       朱雄英自己也变得低调许多,不再如之前那般事事都想插一脚。



       不是因为老朱打压之类的,而是他清楚,目前自己不能高调。



       亲爹还在病床上躺着呢,你作为儿子的那么高调,是几个意思?



       真觉得你不是最大受益者,大家就不敢传你的谣言了是吧?



       不管怎么说,本应该造成巨大动荡的皇帝中风事件,就这样平稳的过去了。



       大明依然是那个大明,大家各司其职过着自己的日子。



       但……真的就没有一点变化了吗?



       那怎么可能。



       心情极差的老朱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



       没几日他就拿出了数百份罪状,全是官吏贪污腐败的证据。



       这是最近两年锦衣卫和巡查使们收集到的证据。



       对这些人的处置办法他也乾纲独断,全部处死。



       而且他们的家眷也不再如之前那般流放,而是一同处死。



       前前后后加起来,又是六千多人被杀。



       一时间群臣噤若寒蝉,重新回忆起了被洪武大帝支配的恐惧。



       原本因为朱标的宽仁政策,有些得意忘形的文武百官,瞬间变得老实起来。



       办公效率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外人看来,老朱这是因为儿子重病,拿群臣发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但陈景恪却知道,老朱其实很清醒。



       他杀人是有计划的。



       这次被杀的人,七成都是保守派,很多甚至明里暗里阻挠新政推行。



       剩下三成革新派,也是罪大恶极的那种。



       也就是说,老朱表面上看,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实际上,在他拿出这份名单之前,就已经进行过筛选了。



       那些罪名较轻的革新派主力,都被保了下来。



       他这么做的目的,既是为了震慑群臣,同时也是为变革扫清障碍。



       这就是朱元璋和朱标的区别。



       朱标想的是稳步变革,逐步替换守旧派。



       朱元璋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直接大刀阔斧的来。



       不行你就主动让位,不识趣那我就送你一程。



       当然了,老朱能这么做,其实也和朱标这五年的休养生息有关。



       这五年他解决了洪武朝留下的弊端,重塑官僚体系理顺了行政系统,培养提拔了大量后备官吏。



       老朱一次性杀了数百人,换成洪武朝肯定会造成很多职务,无官可用的恶果。



       这次几乎没有对行政系统造成什么影响。



       反而因为大量守旧派被清除,为革新派干将提供了更多机会。



       变革重新进入快车道。



       陈景恪也不得不佩服,老朱就是老朱啊。



       虽然退居二线多年,却始终准确掌握着大明的脉搏。



       看似凶残杀人,实际上到处都是谋算。



       朝政方面大致就是如此,老朱在用他的方式,快速消化着朱标执政五年的成果。



       至于朱标,在他苏醒之后,陈景恪为他量身定制了康复计划。



       每日针灸、用药、按摩等等,各种疗法都用上了。



       如果是放在前世,他的后遗症不至于这么严重。



       经过治疗有很大概率可以恢复八九成。



       然而此时的医疗水平还是太差,很多药物和医疗器械都没有,陈景恪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能用纯中医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但因为拖的时间太长,有些后遗症是必然无法根治的。



       最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



       但陈景恪自己私下判断,最理想状态,也就是勉强恢复一些行动能力。



       想如常人一般生活,已经不可能了。



       这也意味着,他的皇帝生涯基本接近尾声。



       至于什么时候退位,就等他病情稳定下来,大家再商量了。



       再说马娘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为母则刚。



       为了不让朱标担心,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悲伤,身体已经没有大碍。



       每日还能去照看朱标。



       这算是最大的好消息了。



       然而,老天似乎觉得今年的大明还不够热闹。



       很快山东、凤皖两省布政使上奏,当地三月不雨,田亩大面积绝收。



       只有靠近河流的土地,才能有一些收成。



       锦衣卫的密报也证实了这个消息。



       朱元璋下旨,免除两省秋税,并下令义仓出粮平抑粮价。



       陈景恪也派出锦衣卫密探,去两地收集更详细的情报,务求掌握两地具体信息。



       这还不算完,十月份台风袭击东南沿海。



       风力之大,水桶粗的树木被拦腰吹断,房屋犹如纸片一般被掀翻。



       海水沿着江河倒灌,无数土地被淹没,武昌都受到了波及。



       台风过后就是连绵暴雨,十余日不见停歇。



       数百万人受灾,死伤数万人,失踪者不计其数。



       消息传来,京师为之震动。



       朱元璋立即召集群臣,商议赈灾策略。



       然而面对山东、凤皖的旱灾,群臣还能拿出办法。



       面对这种级别的天灾,群臣也束手无策。



       不是他们无能,而是这次的天灾实在太严重,仅靠地方衙门已经无能为力。



       就算朝廷直接派人去赈灾,都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



       调运粮食、药物过去?



       肯定是要运的,可这些东西运到哪去?



       又如何发到灾民手里?



       肆虐的洪水该如何处置?



       事实上,对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法,只能放任洪水肆虐。



       等水退了再重新收拾家园。



       群臣其实也是这个意思,等水退了再说吧。



       然而陈景恪又怎么可能坐视灾民不管?



       等水退了?



       那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于是他找到朱元璋和朱雄英,开门见山的道:



       “出动军队抗洪赈灾吧。”



       朱元璋和朱雄英同时惊讶的说道:“什么?”



       陈景恪知道他们为何会如此。



       军队赈灾,史上少有。



       遇到灾祸出动军队,更多是为了防止灾民发生动乱,而不是赈灾。



       现在他突然提出这个建议,两人自然难以接受。



       然而……



       “几百万子民正遭受灾难危在旦夕,朝廷不能坐视不理。”



       “指望地方衙门赈灾,已经不可能。”



       “能力挽狂澜的,只有军队。”



       老朱面容严肃的问道:“你可知道,一旦军队生乱意味着什么?”



       陈景恪毫不退让的道:“可是……如果我们成功了,这将是亘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壮举。”



       “也是从未有过的善政。”



       老朱对此很不以为然,什么壮举什么善政,都没有稳定重要。



       军队不可轻动。



       陈景恪知道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说服他,毫不气馁的道:



       “大明要开创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新在哪里?”



       “难道就是地盘比前朝大,人口比前朝多吗?”



       “新时代,新在思想。”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老朱不屑的道:“新思想就是不顾国家安危让军队去赈灾?”



       “你可知道,军队一旦失控,带来的危害比天灾还要严重十倍百倍。”



       陈景恪没有反驳,而是说道:



       “陛下可还记得何为国家,何为君主,何为军队,可还记得历史赋予皇权的使命?”



       “军队抚慰使制度已经推行十年,朝廷也为将士们做了十年的思想工作。”



       “忠君爱国护民的口号也喊了十年。”



       “忠君爱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做,可护民这一块始终停留在口头上。”



       “现在,是时候让将士们知道,何为护民了。”



       “就用这场天灾,来检验一下这十年的抚慰成果吧。”



       朱雄英先被说动了,看向朱元璋说道:“皇爷爷……”



       虽然没有说出自己的打算,但意思已经表达的淋漓尽致。



       朱元璋没有理会两人,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