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07章 繁盛的临淄城,楚国输的不冤

作品:《 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来到齐国的边境之后,



       这里的环境,跟楚国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最为直观的变化,



       就是脚下的路,就从齐国边境开始,直接变得宽敞、平整。



       跟楚国那种泥泞的土路,充满车辙、坑坑洼洼的路,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看到这样的路面,体验到马车中毫无颠簸的感觉后, 𝓜.𝕍𝙤🅳𝕋𝙬.𝓒𝓞🅼



       孙叔敖愣了良久后叹口气道“难怪齐国国力能日渐强盛,若是这样的路面遍布齐国,可以想象发生战争之时,齐国的大军可以在这样的路面上快速调兵,后方的粮草辎重也能源源不断的供给。”



       “甚至于,就是在平日里,往来齐国的客商,也能获得许多的便利。”



       “都说齐国国君昏庸无能,贪恋美色,但作为君王,谁又能做到十全十美,在老夫看来,这齐国皇帝绝对称得上是大智若愚。”



       “否则齐国也不会在这短短时间里,拥有如今繁盛的局面,包括齐国皇帝的识人之明。”



       “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

m.quanzhifashi.com

       “无论是卫青、霍去病、张辽、管仲、晏婴,包括目前的齐军统帅韩信,都是在微末之时,得到齐国皇帝的赏识,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远超各国国君了。”



       马车中,



       听到孙叔敖的一番话,



       旁边的众人,全都沉默不语。



       原本,



       他们以为,齐国的强大,完全就是走了狗屎运。



       不知道从哪里发现了几名大才,齐国也是在他们的手上,才发展壮大到如今的模样。



       对于齐国皇帝,也就是韩林。



       几乎每个人的刻板印象,都是一个贪恋美色的昏君。



       从来不会去处理朝政,每天只会留恋在后宫的嫔妃身上,为了享乐,更是调集二百多万名民夫,修建各种场所。



       好大喜功,骄奢淫逸。



       关于韩林各种昏庸和荒唐事情的传闻,简直多的数不胜数。



       可就是拥有这样的皇帝,齐国却发展成为如今全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国。



       这怎么可能仅仅是凭好运就能做到的。



       往后的几天,



       孙叔敖也算是彻底见识了齐国的繁华。



       平整宽敞的道路两侧,是一眼望不尽的良田。



       沿途所见到的百姓,完全没有长期饥饿形成的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等模样,反而一个个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就连身上所穿的衣服,都干净整洁。



       头发也不是那种油腻腻的样子,很明显就能看得出来,这些人经常都会进行沐浴清洗。



       路边几乎看不见垃圾,也没有楚国那种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场面。



       中间路过的县城中,



       街道两侧,更是布满了各种的商铺、酒楼。



       可以说,



       从现在的齐国中,随便拿出一座县城放在楚国,其繁华程度都足以排进楚国的前十名。



       而且,



       在每天上午的辰时,还能看到无数年轻学子,前往校园。



       这些学子,



       年龄从7岁至18岁不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



       最早一批进入学校的学子,如今早就学成毕业。



       如今齐国的学校,已经根据现代,被韩林分为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阶段。



       其中,小学负责招收7至8岁的孩童,而且这一阶段的所有学杂费,全部由朝廷供应。



       不需要这些孩童拿一分钱。



       小学主要学习的知识,主要是以识字和简单的算学为主,同时还包括启蒙思想和关于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一阶段,



       并不是以学业为主,主要是育人。



       在小学学满五年之后,便是中学。



       学制同样是五年,而且不需要交学费。



       到了这一阶段,就开始要学习一些比较复杂和深奥的知识。



       负责教习的老师,也都是由当时,系统奖励的老师负责教导。



       等学子到了十七十八岁之后,也就是中学五年学满,便是类似于原先的科举,也就是现代的高考。



       最终,



       会通过考试成绩,进行选拔。



       这些人才有机会上大学。



       从大学开始,会进行专业的细分,必须是去军校,还是在大学学习算学、物理、化学或者是治国之道。



       只不过,



       由于时间的关系,



       目前大学还处在初级阶段。



       学生并不是很多,而且基本都是最早一批,科举刚刚改制时,就进入校园的那些学子。



       虽然早就听闻齐国的科举,进行过一次彻底的改制。



       但一直以来,



       孙叔敖也曾固执的认为,齐国此举会流失大量的人才。



       可是当他真正看到,那些学子,一个个抱着书本,进入学校时的场面时,



       心中忽然感觉,



       或许相比于那些一辈子捧着四书五经的书生,齐国此举才是兴国之道。



       至少,



       孙叔敖见过不少,读死书的书生。



       除了背诵四书五经,满口之乎者以外,没有任何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