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86“明华!请客!”

作品:《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时间到了10月1日,国内举行了庆祝35周年国庆阅兵,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这是继1959年国庆后,25年来第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展示军威和国威,震惊全世界。



       同样在美国科幻界,也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个名叫方明华的中国作家,一口气向《奇幻与科幻杂志》投了三份稿件,篇篇引人注目。



       《奇幻与科幻杂志》是美国最有名的科幻杂志之一,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是该杂志的常客,他的主要著作都是在这上面发表,而且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科幻作家写的作品,但这还是第一次收到来自东方大国的稿件。



       三篇英文稿整整齐齐摆放在主编威廉姆斯的办公桌上。



       《The Village Schoolteacher》(《乡村教师》):讲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解救人类的故事。



       《Sunshine》(《太阳浩劫》)所的是人类拯救快要熄灭的太阳,叙述风格非常西化,而《Robot general mobilization》《机器人总动员》则是一则类似童话——披着科幻外衣的童话。



       估计这篇拿到好莱坞,一定会受那些喜欢拍动画电影的导演欢迎。



       威廉姆斯心里这么想着。



       这三篇各有各的精彩,相比较而言威廉姆斯更喜欢第一篇:跳跃式的语言描写使阅读产生一种巨大的反差和张力,还有那个古老而又苦难的国度,一个平凡的老师身上所体现的高贵品质让他着迷。



       “三篇都发表吧。”威廉姆斯对坐在对面的发行部主任杰克说道。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杰克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人,一头卷毛金发尤其引人注目,听了威廉姆斯的话有些惊讶:“三篇都发?”



       “对,让大伙都瞧瞧这个来自东方神秘国度的科幻!”威廉姆斯笑道:“他们不仅仅只会功夫,只会写武侠!”



       “OK!”



       首先得到这个好消息的不是远在国内的方明华,而是在伊利诺伊州的孙力哲,此时的他还在西北大学求学,同样和他一起来西北大学的上学还有他的新婚妻子—吴北玲,来自燕大中文系的,现在在这里攻读比较文学。



       两人就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过着紧张清贫的“洋插队”生活。



       这天吴北玲刚刚上完课回到自己的住处不久,就听到外面传来孙力哲的声音。



       “北玲,杂志社来信了!说方明华的三篇全部刊登!”



       紧接着,孙力哲就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满脸兴奋。



       吴北玲没有见过方明华,但自从孙力哲前段时间回了趟国回来,就经常念叨这个名字。



       写的好,人品更没的说,如果不是他帮忙,自己和史铁声根本没法去秦北。



       所以方明好来信委托他投稿,他毫不犹豫答应。



       不过三份稿件陆续寄来,孙力哲担心投稿不能被成功,故意压了一阵,采取一次性投稿方法。



       三篇总要中一篇吧?



       没想到三篇都中!



       再看看上面写的稿费:一共11.2万美金!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力哲,杂志社给的稿酬挺高的。”吴北玲一脸羡慕。



       是啊,我算了算,这三篇大约是13万个英文单词,对方给的是每个单词0.8美元,这个稿酬相当不错。我打听过,美国小有名气的科幻作家的稿酬,也基本上就是这个数。”



       “如果能出成单行本发售,那收入更高,美国可是实行的版税制!”吴北玲笑道。



       “哈哈,对啊,让方明华再写个中篇拿到美国来发表,四个中短篇就就可以凑成一本书!”



       方明华接到来自美国孙力哲的来信已经是10月下旬,此时的他拿着这封面脸上露出笑容。



       不错哦。



       三篇稿费11.2万美金。



       不过,方明华准备写信叫孙力哲不用寄回来,暂时存在他在美国的户头里,开玩笑说如果你们夫妻俩在美国上学缺钱就用,我用的时候及时归还就行。



       现在汇率太低,1美元兑换大约2.3人民币太不合算。反正自己暂时不缺钱。



       还有,按照孙力哲的建议,如果单独出书,那将来的版税和销量挂钩,估计还会更高吧。



       就听从他的建议,再写一篇!



       方明华正想着,就听到办公室门被敲开,看到白苗兴冲冲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明华!请客!”



       “我说白哥.你怎么见我第一句话就是请客?!你怎么不请?”



       “我可没伱那么大的本事,一口气写三篇科幻。”白苗嘿嘿笑了两声。



       突然注意到他放在办公桌上的信封。



       “咦美国来的信?该不会是你三篇科幻又拿到美国去发表了吧?我听说科幻在美国非常吃香。”



       “不,不是,”方明华赶紧否认:“是我一个好友,就是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去的秦北,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生。”



       当然不能告诉这家伙,免得又要请客,搞不好还得请三次!



       白苗也没在意这封来自美国的信,他将手里的信交给方明华。



       “看看,是不是该请客?”



       方明好接过来一看,竟然是一份来自是中国作协“全国文学奖”组委会一份邀请函,邀请他去燕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文学奖”评选工作。



       “全国文学奖”实际全称应该叫“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是在新时期诗歌繁荣背景下产生的,是“鲁迅文学奖”的前身。



       和鲁迅文学奖一样,全国文学奖以问题分设评委会,每届评委会的成员都是一时之选。



       新诗奖只评诗集,不评单篇,所以全称是“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已经举办过一届,这是第二届,主要是评选83-84年的优秀诗歌集。



       方明华自然知道原因,还是因为六月份《延河》杂志社发行的《大学生诗歌专号》的原因。



       当时发表了65篇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优秀诗稿,隆重推出诸如西川、海子、骆一禾、张枣、古蓉丽等一大学生诗人。



       同时他撰写的那篇诗歌理论《后朦胧诗时代的诗歌意象》引起诗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所以请他。



       “明华,是不是该请客?”白苗说道:



       “评委会可都是诗歌界的知名人士,各大杂志社的负责诗歌方面的主编,咱们《延河》杂志社可是第一次被邀请!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好吧.”方明华无可奈何,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哎,你怎么拿到这封邀请函的?”



       “我是刚才走到门口,张宝福说有你一封信,我帮忙捎过来的。”



       卧槽!



       下次一定告诉张宝福,千万别让这家伙捎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