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228 远道而来的苏童

作品:《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苏同当然不是冲着方明华的讲课而来。



       从南京到西京,上千公里的距离,方明华要在西大讲课的消息也不会这么快传到南京。



       苏同是和同事来西京出差的。



       作为刚到杂志社的年轻编辑,一般是干些跑腿打杂的事,譬如说这次几就跟着编辑老周来西京,主要是找当地新书书店经理谈谈《钟山》在秦省发行问题。



       《钟山》在江浙一带销量不错,但当地还有更厉害《收获》这龙头大哥,所以现在必须开拓市场。



       苏同坐在卧铺上,看着外面到处都是黄橙橙的麦田,很是兴奋,这里是和江南完全不同的景象。



       秦省是文化大省,出现了一大批很厉害的作家,陆遥、贾平娃、陈中时当然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和自己年龄相仿叫方明华。



       他的一些写作理念让苏同非常感兴趣,这次有机会能到《延河》杂志社去拜访他?



       苏同心里想着。



       跟随着第二天早上,跟着周编辑下火车,买了张西京地图,随便找了一家国营招待所住下之后,两人就拿着地图挤上公交车,去市新华书店找负责人。



       对于这种跑市场类似销售的活,他实在提不起兴趣,心心念想着什么怎么样才能去一趟《延河》杂志社?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在西京呆了整整四天,今天早上好不容易找到新华书店经理谈了好长时间,对方同意增加在新华书店的零售数量,总算完成了这次出差任务。



       回到招待所,中午在外面吃饭的时候,老周兴致勃勃对苏同说道:“小童,走,下午跟我去逛逛兵马俑,咱们周末大小雁塔都逛了,就差这个,来一趟西京不容易。”



       苏同的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周编辑,不好意思,我想见见我大学同学。”



       “你同学?”



       “对,燕师大同学,毕业后在西京一所学院教书。”



       听了苏同的话,周编辑说道:“那行,我一个人去,不过错过今天可就没机会喽,明天早上咱们就要回南京。”



       “没关系,你一个人去吧。”



       吃完饭后,两人分开,周编辑坐公交车到火车站,听说那里有直达兵马俑的中巴。



       苏同并没有去见什么同学,只不过是不好意思说出要去《延河》杂志社找方明华,瞎编的。



       先是回招待所问服务员去杂志社怎么坐车,然后就背着书包挤上公交车直奔建国路。



       在车上,苏同有些兴奋又有些惶恐。



       自己这样冒昧前去是否合适?



       既来之,则安之吧。



       怀着这样的心情苏同赶到建国路,下车后按照售票员所指的地点沿着马路向西,很快就找到挂着《延河杂志社》牌子的大门。



       他刚准备进去却被一个年轻门卫拦住,正是张宝福。



       “同志,你找谁?”



       “我找伱们副主编明华。”苏同赶忙说道。



       “投稿?请直接邮寄过来,我们编辑很忙,一般不会见作者。”张宝福义正言辞。



       “不是,我不是投稿的,我也是编辑。”苏同赶忙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工作证递给对方。



       看了对方的工作证,张宝福脸色缓和许多,将证件还给对方。



       “不过你今天来的不是时候,方主编不上班,不仅他不上班,今天编辑部大部分人都不会来,都去西北大学听他讲课去了。”张宝福笑着解释。



       “他是谁?”



       “自然是方主编,明华啊,还有谁?”



       “你是说方主编在西大给编辑们讲课?”苏同感到莫名其妙。



       “当然不光是杂志社编辑,还有文学院的学员、许多作家要要去听。”



       这么大阵势?



       苏同听了吓一大跳,急忙追问道:



       “几点开始讲?”



       “两点半。”



       一看手腕的手表,已经是两点。



       只有半个小时时间了!



       “同志,从这里往西大怎么走?”



       “到前面那个公交站,坐104路电车就可以到达。”



       “谢谢。”



       苏同说了句匆匆赶往公交车站。



       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等等足足10分钟,依旧没等到104路电车!



       一咬牙,他看到一辆出租车从远而近驶来,赶紧招手,出租车很快停靠在他跟前。



       “师傅,去西北大学,快!”



       苏同钻进汽车。



       此时的方明华已经到了西大,正坐在中文系主任刘建军的办公室里。



       当然不止是他一人,贾平娃、陆遥、陈中时、李天芳还有远道从银川赶来的张先亮,满满一屋子人。



       “呵呵,我的办公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位大作家。”刘建军笑着说。



       “刘主任,这可是托明华的福喽。”贾平娃说道。



       “贾主席,这可都是你邀请的,你要搞这么大阵势。”方明华无可奈何辩解道。



       不仅邀请了秦省文学界有名的作家,甚至还邀请了秦省日报社和西京电视台的记者进行全程报道!



       这阵势.



       其实,方明华知道贾平娃搞这么大阵势,里面还有深层次的意思——扩大文学院的影响力。



       造声势、扩大影响在宣传社交方面,贾平娃要比陈中时和陆遥厉害的多。



       众人闲聊了会,看看时间差不多就离开办公室,一块向大礼堂走去。



       方明华等人进了礼堂,只见上千人的位置竟然快要坐满,前排留着一些空位,自然是给他们留的。



       文学院的学员来了。



       除了提高班会有别的班级的学员。



       方明华看到了那个扎着羊角辫神情激动的刘梅梅。



       外地的作家也赶来了。



       邹志安坐在前面,看着他一脸微笑。



       当然还有许多西大以及外校的老师和学生以及文学爱好者。



       过道里,架着摄影机的正在调试角度忙碌的电视台工作人员。



       事后,有人称这是秦省文坛的一次盛会,



       两点半,贾平娃作为文学院院长以及这次讲课的主持人,先上讲台做了简单介绍,在一片掌声中,方明华登上讲台。



       就在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一个戴着黑边眼镜的青年气喘吁吁闯进礼堂,可惜已经没座,青年干脆站在过道里,从书包里拿出纸笔一副要认真听讲的样子。



       方明华不认识。



       他收回目光从公文包里拿出稿件——当然不是厚厚的几十页而是经过精简。



       “同志们,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当代先锋文学思潮及未来展望》”



       方明华转过身在黑板上大大写下几个大字。



       整个礼堂鸦雀无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