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09章 天使再临

作品:《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次日,虽然失去了太尉樊陵,阉党势力倾颓,但他们与党人两派的争斗依然在朝堂不停不休。



       那苏都督究竟有没有像说的那样解决张燕?



       他们现在情况到底如何?



       若是假的如何惩罚?若是真的又该如何封赏?



       围绕着这一堆问题,朝堂炒破了头。



       最终,朝廷破天荒的同时向并州、向冀州、向幽州,围绕着黑山派出了大量探子人马,阉党和党人可谓倾巢出动,摸底排查,就为了查明真相如何。



       不过,皇帝这次却不再如往日那般焦虑,他相信卢植说的没错,没人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



       他躺在西园群花之间,老神在在。



       另一边,苏曜等人也一路不停的向京城进发,走出群山,进入上党平原,向着河内进发。



       时间不停的推移。



       终于,最后综合各方消息,朝堂已经完全确定了情况。

m.quanzhifashi.com

       贼首张燕战败失踪,黑山大乱!



       各派系在山上打成一团。



       而得到朝廷消息的各地郡守们,趁机收复失地,夺回了不少关键隘口,进一步压缩了黑山军的空间。



       形势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啊!



       于是乎,久违的,洛阳北宫的大殿内,在早朝上传来了陛下清朗的大笑:



       “这苏曜不负朕望,干得漂亮啊”



       “快快拟旨,让他们加速回京!”



       “另外,让沿途官员都做好接待工作,切不可怠慢了咱们的英雄啊!”



       英雄。



       真的是英雄啊。



       皇帝激动极了。



       这小子太能打了!



       而且不但不花钱,还会给他挣钱!



       此等人才,实在是难得,怕是几代人里都出不来一个。



       如今,在他刘宏这里出现了。



       我大汉将兴,大汉将兴啊!



       七月初,阳光明媚



       刚刚翻过上党的群山,进得河内平原,还未到前方县城,苏曜老远便看到了那数百人的迎接队伍。



       按照之前信使来报,那里的是此地的河内郡守朱儁、并州刺史丁原以及其下的各级官吏还有些组织来观礼的百姓。



       观礼,当然少不了的便是那传旨环节。



       为此,苏曜等人专程撇下了后军连绵的队伍,快马加鞭先行赶来此地。



       “圣旨到!”



       当先,一位健壮的小黄门大喊一声。



       紧接着,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男子,便手持节杖,捧着圣旨走上前来:



       “某乃黄门侍郎钟繇钟元常,奉旨宣诏。



       使匈奴中郎将王柔、侍御史袁绍、使匈奴中郎将门下督苏曜等人,速来接诏。”



       黄门侍郎。



       虽然和小黄门感觉很像,乍一听貌似也是个太监,但实际上两者差别极大。



       黄门,是由于秦汉时,宫门多油漆成黄色,故称黄门。



       而黄门侍郎是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用于传达公文诏令,接引朝臣诸王等。



       《后汉书·百官志》有云:“黄门侍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座。”



       与那太监的小黄门完全不是一回事,黄门侍郎乃是郎官,所任皆为良家子。



       而又由于其皇帝近臣,属于能自由出入禁中的外官,能接触到众多朝廷机要,地位非常重要。



       而此次过来宣旨接应的黄门侍郎钟繇钟元常,自然也非常人。



       连苏曜都认出了这个名字。



       此乃曹魏灭蜀功臣钟会之父,在正常历史上,其辅佐曹家三代,功勋卓著,位列三公之首,得到了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的殊荣,是被曹操誉为堪比萧何的角色。



       同时,与其在政治上的成就相比,其在书法上的成就更为瞩目。



       因适逢后汉党锢之祸,钟繇自小苦无报国之门,醉心书法,师从蔡邕等人三十年钻研此道。



       其楷书笔法和结体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被历代奉为楷模,有“正书之祖”之誉。



       有书中四贤美称,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



       但现在嘛,这位将近不惑之年的钟繇,虽然是神色肃穆,但隐约却看得出他有些紧张。



       这只因他是刚刚由尚书郎迁任的黄门侍郎,这一次宣召接引,便是他上任的头一项任务。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不得他不紧张。



       毕竟对他来说,本次任务真正的主角,那苏曜苏都督,其特立独行的作风已经在京师人尽皆知了。



       为此,出行前,老领导卢植等人是特意叮嘱,要他务必把事情办好



       不过虽然揣着这么些心事,但他到底早已非黄毛少年,为人沉稳坚定。



       只见他一手持着节杖,一手端着圣旨,严肃道:



       “使匈奴中郎将王柔何在,速来听旨。”



       一身将官甲胄在身的王柔当即翻身下马,上前一步,正了下神色行军礼道:



       “王某听旨。”



       这一幕看的苏曜是啧啧称奇。



       本次与上回苏曜斩杀的那突然杀至,以调查为主小黄门不同,是正式的宣召接旨事件。



       在两日前他们就已经接到了通知,有所准备。



       然而如今一看,这与后世影视剧中那动辄下跪磕头的景象竟截然不同。



       这便是了,其实影视剧中那番在皇帝面前动辄下跪磕头,毫无人权的场景,是只有到了明清时期那皇权的巅峰时刻才会出现。



       秦汉时别说大臣跪了,皇帝甚至要为丞相起身,大臣们上朝仪式也都是有座位的。



       而那将军将士们若戎装在身,甚至连大礼都可不行,仅持械执军礼即可,周亚夫治军即以此为表率楷模。



       这一点早在清朝末年时,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就专程说道: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由此可见,古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



       故而在之前那贵为太尉的樊陵泣血下跪时,皇帝才说他不合礼仪,成何体统。



       当然,这只是制度性的



       ——“陛下口谕”



       在钟繇宣诏正式的圣旨前,那健壮的小黄门先绷着脸插嘴道:



       “汝身为使匈奴中郎将,却无力节制匈奴,反丧师失地。



       使胡乱糜烂并州边境,致诸多郡县陷于胡掳之手,百姓流离,国威沦丧,朕问,你可知罪!”



       这话说的那本来喜气洋洋的王柔是突然脸色一变,怎么也没想到皇帝居然旧事重提,吓得他噗通一下跪在地上,颤声道:



       “臣臣知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