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28章 皇帝要归乡

作品:《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苏曜点了点头:



       “昨夜臣偶然抬首,惊见那紫微星熠熠生辉,似有天命所归之兆。



       而梦中,臣又见紫气东来,祥云缭绕。



       臣想,此等吉兆必有所示,故甚尔欢喜。”



       这世上就没有皇帝不喜欢听吉兆的。



       甚至有的皇帝都会自己骗自己,鼓励臣僚竞相上报吉兆,互相内卷,吉兆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种。



       此乃人之天性,就更别提刘宏昨日还刚办了一场隆重盛大的凯旋献俘仪式,那被万众瞩目听山呼万岁的场面,让他更是难免飘飘然。



       故而,虽然一听就知道这小子是在拍马屁乱吹,但在这份充满孝心的机智之下,刘宏也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哈哈,以朕观之,关内侯方为朕之最大吉兆,简直是朕之卫霍呀。”



       “.”



       本来等着看好戏的百官们突然等来了这么一出君臣二人在朝堂上互捧臭脚的一幕,真是无不哑然。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然而,皇帝下一件事却立刻让他们绷起了神经:



       “若非汝此番在并州的出色表现,朕这回便要少了一个可以向祖宗告喜的好事。”



       “故而,朕心甚慰,要再重赏于你。”



       “且问汝,还想要什么赏赐否?直说无妨。”



       皇帝话音一落,朝堂之内鸦雀无声。



       昨日,这位陛下一时兴起,在大典上顺嘴就说了再要重赏的话。



       以他们对这位至尊的了解,那无疑是说出溜嘴,一时兴头,忘了已是赏过。



       果然,在昨日回宫后,陛下就已经回过劲后悔,问计尚书台该如何赏赐。



       “已是两千单加赐关内侯,如何还能再赏?”



       “陛下恩宠过重,恐非御下之道也。”



       然而奈何,金口玉言已出,又岂能轻易更改?



       最后议了一下,无非是再赐些钱财美女等等,让刘宏很是心疼。



       对此,卢植想了片刻便拱手禀道:



       “那陛下不妨明日当众问他想要何等赏赐。”



       “若是此人心性正直,婉拒恩赏,则陛下烦忧自解。”



       “若是此人贪鄙成性,陛下早日发现,我等也正可当堂斥责”



       于是乎,此刻一听重头戏来了,诸位臣僚俱是屏息凝神,就看那苏曜会如何答复。



       而苏曜虽然不知道背后有如此多的弯弯绕绕,但面对皇帝问题,他早已想好了答复:



       “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然臣以为,无功不受禄也。



       近日臣寸功未立,又岂敢厚颜讨赏?”



       此言一出,百官悻悻然,而刘宏则摸着胡须大感欣慰,正当他准备再口头大方一番,两人走走流程,你来我往谦让一下时,苏曜却又不按套路出牌了



       只见苏曜微微一笑,拱手言道:



       “然蒙陛下如此抬爱,臣又恐拒之不恭,故而也却有一事相求。”



       好家伙,变脸,现场变脸。



       本来都弃疗了的,准备大肆驳斥攻击苏曜的黄门和百官们听此言一出,全都是眼睛一亮,又提起了精神。



       而皇帝摸着胡须的手也僵到了那里。



       刘宏没想到这小子竟如此厚颜,只谦让那么一下就原形毕露?



       他会要什么?



       考虑那小子一路上各种搜刮美女又纳娶匈奴公主,回京当日又迫不及待的搞出轰动京师之风流事的这劲头,刘宏寻思这小子不会跟我要女人吧?



       皇帝心头突然就是一紧,钱财与美女,是刘宏最重要的事情。



       他虽后宫佳丽三千,却绝无一人是多余!



       然而,就在满朝之人紧张的注视下,苏曜的话却把他们又干懵了:



       “臣闻陛下有回乡祭祖之意”



       “故而,若陛下不弃,臣愿随侍陛下左右,回乡祭祖,以尽臣子之孝道。此等殊荣,胜过万千赏赐。”



       随皇帝回乡祭祖。



       这可以说是苏曜上朝的主要任务之一,另一个自然就是去干那被中山国相张纯推出的伪帝张举了。



       这是昨夜,在得知许攸是那孟津渡阴谋废帝的儒生后,苏曜与卫明和王凌等人商议出的结果。



       “正所谓功高莫过救主,罪极不过谋逆。”



       “有此番秘闻在手,若是仔细谋划,关内侯不但可从容更进一步,那许攸也定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故而,在意外得到皇帝询问他想要什么赏赐的时候,苏曜立刻便想到推进自己的主线任务。



       那危害幽冀的张纯张举现在有公孙瓒和刘虞在打,苏曜不觉得以自己刚进京的处境以及自身的眼下在集议上的影响力能说动朝堂派他立刻出征掺和北边的事情。



       那么推进一下这个皇帝祭祖的任务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朝堂上的反应却也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什么?!”



       “陛下要回乡祭祖?!”



       “不可,万万不可啊!”



       在一片反对之声中,皇帝也收起了笑容。



       只见皇帝先举起双手压了两下,便在宦官们的声声肃静中压下了喧嚣。



       紧接着便转过头来,眼神锐利的盯着苏曜,沉声问道:



       “朕欲回乡祭祖,关内侯是从何得知的?”



       “.”



       皇帝的话音落下,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沉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苏曜的身上,等待他的回答。



       尤其是皇帝、何进、卢植和张让等中枢高官,他们都很是诧异。



       皇帝想要回乡祭祖确实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这事只在他们这些上层中谈过几次,但因四方战乱不休,不合时宜而从未开始计划过。



       故而在刚刚苏曜提及时,他们还以为这是陛下是看大典后,周边平静,想借这个愣头青的嘴来再次提出,在大朝上公开探讨此事。



       但眼下来看,陛下却也不知情。



       这就怪了,此人是从何得知啊?



       面对皇帝和众臣的目光苏曜也是心头无数個念头在闪过。



       这一幕也是完全超乎了苏曜的预料。



       该如何作答呢?



       苏曜心知,自己的答案恐怕不但会影响评价,更是会直接导致主线剧情发展的抉择。



       真是见鬼了。



       这头一回的上朝事件,怎地就如此一波三折呢?



       他本以为皇帝要回乡,这该是朝堂人尽皆知的事情,如此看来,应是那袁绍悄悄将消息走给了许攸,甚至袁绍本人都是那场废立阴谋主导者之一。



       也是,比起那个后来直接僭越称帝的袁术,没称帝的袁绍对于刘氏皇族怕也是没有任何忠心和敬意的。



       不过事已至此,以防打草惊蛇,苏曜又不能大大方方的说出这件秘闻。



       无数个念头唰唰唰的闪过,最终苏曜则是:



       “哈?”



       苏曜眨了眨无辜的大眼睛:



       “陛下方才不是才说要向祖宗告喜么?”



       “莫非不是要回河间老家?”



       “.”



       皇帝无语:



       “朕方才所言是指在明堂祭祖!”



       明堂,乃是封建帝王时代最隆重的建筑和最重要的场所。



       在传统文化中是可上通天象,下统万物之所,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是皇权的象征。



       因此,明堂不但有着朝会诸侯、发布政令和祭祀天地的功能,同时当然也是祭祀祖宗的场所。



       这便是献俘选于明堂的原因,刘宏当然也是在这里告的祖宗。



       苏曜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不过还好,一个边郡乡下粗人的人设,让他这番装傻充愣倒也丝毫不显违和。



       反倒是经过苏曜此番一闹腾,本来刘宏还只是打算在小范围内探讨的北巡河间老宅祭祖的事被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了。



       接下来朝堂上就是赞同与反对之声齐飞,掀起了一切的苏曜见人们的注意力都已转移,又悄摸悄的坐了回去,如老僧坐定。



       最终,这件事还是皇帝亲自拍了板:



       “眼下并州平定,河东白波也遭到重创,京畿安全无忧,此事就此定下。”



       “命,冀州刺史王芬,河间相王柔,肃清盗匪,做好北巡的接驾准备。”



       “命,大将军何进统虎贲中郎将袁绍,骑都尉苏曜等各点将兵,共同负责北巡安保事宜。”



       “命,尚书台拟定其他随驾人员与路程安排等,尽快做好出行准备。”



       “命,.”



       如此一道道诏令发下,皇帝陛下北巡河间祖宅的事情便也就此确定。



       京师洛阳的诸位公卿,在结束了盛大且繁忙的献俘凯旋大典后,马上又进入到了筹备皇帝北巡的紧张任务之中。



       散朝之后,皇帝又单独留下苏曜,君臣前往西园,同时唤来了一众皇室成员,听取苏曜讲述在并州的故事。



       而就在苏曜随皇帝前往西园的同时,下了朝的袁绍也在离开北宫,告别众位臣僚后即三步并作两步的拉开马车帘子,闪身而入:



       “子远,祸事了!”



       “本初何出此言啊?”许攸摸着胡子,瞳孔微缩。



       昨夜与那关内侯冲突后,他便立刻驰入城内,逃到了袁绍的府上



       这般如苏曜所想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实际上由于宫禁严格,这城门校尉伍琼虽然是袁绍和许攸等人的好友,但还是不敢明目张胆的视宫禁如无误,开门放许攸入内的。



       但城门虽然不能进,消息的传达却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便是这王朝末期时的一大景象了,宫禁有,但又不完全有,千疮百孔之下徒留一个形式糊弄门脸。



       对此,哪怕是皇帝也心知肚明,但却难以改变什么,甚至早已习惯此事。



       说回当下,对于袁绍进来就呼祸事,许攸很是不解。



       莫非那关内侯毫不领情,非要和他们作对?



       没道理啊,明明是自己好事被坏了,我们不找他毛病都已经是大人大量了,他主动找事是为哪般啊?



       就当许攸全身心都放在苏曜身上时,袁绍下一句话却让他精神一振:



       “皇帝北巡之事已经定下了!”



       “这好事啊!”



       许攸眼睛一亮:



       “公乃虎贲中郎将,有负护卫那昏君安全之责,此非天赐良机邪?”



       说的没错,但重点是:



       “可那姓苏的关内侯也要同行啊!”



       袁绍一脸愤愤然。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