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12章 苏曜定计治辽策

作品:《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刘备这话,实则也是在替众人发问。



       为官谋士与在学舍中讲学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总是高屋建瓴,高谈阔论,必须要把自己的想法落在实处,以解决实际问题。



       他很清楚,自己这位兄弟昨天也是熬了一宿,苦思良策,想来不会就是只在这叭叭两句大道理的就完了。



       果然,牵招闻言也是微微一笑。



       “玄德说的不错。”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做到这却百中无一,最终大家都成了碌碌无为之辈。”



       “原因嘛,无怪乎是只要想做事,就一定会触及他人利益,引来处处掣肘,明枪暗箭,世事难为。”



       “子经说的不错。”



       苏曜点头:



       “正所谓做多错多,只要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道理。”



       “所以你之前便建议我集中精力在军事上,便是叫我避开这得罪人的环节?”

m.quanzhifashi.com

       见苏曜说的如此直白,牵招微微一愣,随即拱手道:



       “君侯明鉴,在下昨日所言,确实有此考量,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君侯能顺利完成任务,不负皇恩。”



       “同时,比起那些容易得罪人的政事,军事胜利,开疆拓土,也是凝聚人心最有利的武器。”



       “子经无需多虑,我并未责怪你的意思。”



       苏曜摆了摆手,笑道:



       “你所说之言,皆是肺腑之语,我自然明白。”



       “不过,我苏曜既然来了辽东,便不会只满足于完成任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



       “为官一任,便要造福一方,我要做的,是让这里成为一个真正的塞外乐土,让这里百姓们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为此,不管他是什么牛鬼神蛇,只要敢挡我道者,便通通都要被打扫干净!”



       众人闻言,皆是精神一振,对苏曜的决心和魄力深感敬佩,表示坚决支持,誓死追随云云。



       卫明对此也是深为认同:



       “官场之上想要有所为,就只有奋勇而上,争而胜之方可大展拳脚。”



       “可是咱们的敌人又是谁呢?”



       张飞听这帮文人云里雾里说了半天,完全理不清了:



       “君侯堂堂太守,谁会阻挠,谁能阻挠,咱们又该和谁去争呢?



       难道说,是这个县令有不法?



       俺现在就把他提过来,看他敢不敢不从!”



       ——“翼德莫急,且听子经他们说完。”



       刘备赶紧阻拦。



       他听得也是格外认真,因为这不止是苏曜的问题,也涉及他自己。



       身为襄平令的他,又何尝不是首次受任一方呢?



       见此,牵招也不卖关子了,直接坦言道:



       “一郡太守,堪比一国之君,位高权重尊贵无比,而且君侯又有陛下的支持,可谓是大权在握,大可以纵情泼墨,全力施为,这是个极大的优势。”



       “然而,具体施政行策,却是需要人力物力执行,不可能凡事亲力亲为。”



       “虽然君侯有我等相助,但我们毕竟是外来者,不但人生地不熟,且数量上也是绝对之少数。”



       “故而,我方才言道的那治国五策,首重便是在人!”



       “君侯若想保证在此政策的实施,必先选贤任能,整顿吏治,使辽东郡内上下一心才可!”



       牵招眼中精光一闪:



       “诸位县令乃是中枢任命,君侯没有人事权责,可用督邮监察,谁若是敢有二心,阳奉阴违,当即刻上书免之。”



       “除此以外郡守府上下的曹掾郡吏们,君侯则可一言定其去留。”



       “因而,待到了襄平,第一件事便应是召集部属,重新厘定官职,对于那些庸碌无能或与君侯立场相反之辈,当尽数将其罢免!”



       “如此官吏一体,同心同德,则大事可成矣!”



       牵招轻飘飘话语中蕴含的分量让众人心中一凛,不由心生佩服。



       就这时,卫明出来接过了话头:



       “子经所言皆为良策,属下并无异议,不过依某看还漏了一点。”



       牵招听了一愣,深吸了口,拱手道:



       “请长史指教。”



       卫明点了点头:



       “施政行策,也并非是郡府一纸公文,几个公差便能行达地方的,这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



       “而当今天下,人力物力却大半都在那世族大族、豪强宗族手中,纵是这塞外辽东也不例外。”



       卫明冷哼一声:



       “甚至于,辽东因为天高皇帝远,此地豪强世家更多是些贪鄙无知,欺上瞒下之辈。”



       “这些人,平时连朝廷基本正赋都不愿意上缴,何况是要他们出力?”



       “再加之这些年,塞外与内地断绝,他们过了好一阵逍遥自在的美日子,让他们吃苦补税,更是难上加难。”



       “故而,这個问题不解决,纵使是整顿吏治,官吏一体,怕也是绝难成事的。”



       卫明的话音落下,房间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



       众人皆知,他所说的乃是事实。



       世家豪强他们掌握着大量土地、财富和人力,对地方治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若不能妥善处理与这些势力的关系,任何政策都难以顺利推行。



       然而,处理豪强世家的问题却是极为敏感的事情,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世家子出身的王凌竟然首先打破了沉默,喟然一叹道:



       “卫长史所言极是。”



       “我们过去一路来已经见过不少不法世家的傲慢嘴脸。”



       “而那些地方豪强们,更多是无才无德,为所欲为之辈。”



       “正是如此,这抑制豪强,便是某要补充的关键。”



       卫明转身拱手向苏曜道:



       “君侯,辽东之困,除了外敌侵扰外,更在于民心离散,财政枯竭。”



       “若欲解决此二难,当先从整顿吏治,抑制豪强,恢复民生入手,切记不可急于求成,应轻徭薄赋,与民生息。



       此地百姓,实在是经不起再折腾了。”



       “轻徭薄赋是很好,可是这也意味着我们要砍掉大半甚至压根就没有收入。”



       牵招犹豫了一下,坦言道:



       “没钱寸步难行,就靠咱们之前带来那些缴获,扔在辽东这么大的地方里,根本就办不成什么事情。”



       “兴修水利,开荒拓田,兴建学校,招揽人才,整军备战,哪一个不是花钱如流水”



       “咱们可不能再竭泽而渔去抢老百姓最后那点铜板了。”



       苏曜紧接着便打断了他:



       “收不来几个钱不说,还麻烦的要命,烫手的紧。”



       “可是,不跟百姓收钱,那咱们郡府的运转要如何保证”张飞瞪着眼睛。



       苏曜则是淡淡一笑: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那些有钱的大户,还有这些年没事就来这边骚扰惹事占便宜的异族们,不就过得还不错么?”



       “看看回来有没有不开眼的,让他们多做点贡献。”



       “毕竟,咱们的兵也不是白养的嘛。”



       “实在不行,用我等的剑,为咱们的犁开道,也是一个可行的备选方向嘛。”



       “.”



       众人听到心中一凛,不过苏曜也没再展开,接着他们转化话题,继续讨论其他方面。



       就这样,在互相讨论中,在思想的交锋中,苏曜也基本理顺了思路:



       “整顿吏治,选贤任能,抑制豪强,轻徭薄赋,劝农重本,兴修水利,鼓励工商,理讼断狱,倡礼兴学,加强军备。”



       “这十策总结的很好,咱们就照此办理吧。”



       苏曜站起身,握拳道:



       “下来第一步,便是把人事权落实,尽快恢复辽东民生!”



       “咱们便立刻启程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