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049章 孙儿,当真错了吗?

作品:《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被母亲窦太后这么明里暗里指责‘没教好儿子’,天子启面上虽还赔着笑,但面色却也有些尴尬了起来。



       天子启今日前来,主要的目的,也同样是汇报工作——就匈奴使团的事,和母亲窦太后通个气,顺带提一嘴再召梁王刘武入朝的事。



       这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奇怪。



       刘荣一个皇子,出门办事需要给太后祖母汇报一下,倒也勉强可以理解;



       怎么连堂堂汉天子,也需要向太后汇报工作?



       这汉家,到底是皇帝坐天下,还是东宫太后?



       但实际上,这也正是汉室特有的、东西两宫共治天下的二元制度,得以运转的根本。



       ——对于汉太后,天子务必要做到事事有交代、句句有回应。



       说的直白些,便是确保太后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基本的知情权,及建议权。



       至于太后,理论上具备对皇帝的一切政策,乃至于举措的一票否决权,并尽量不去动用这个权利,凡事尽量商量着来。



       刘荣去少府办事,需要来东宫向窦太后汇报一声,也同样是源于此:皇帝都要跟太后汇报工作,你区区一个皇子,还想背着皇太后做点什么?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你眼里,还有没有汉家的太后了?!



       在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上,自天子启后即皇帝位的汉武大帝刘彻,便曾险些栽在这一点上。



       ——少年天子干劲十足,要搞建元新政!



       窦太皇太后稳坐东宫长乐,随时准备着给皇帝孙子收拾烂摊子之余,也抱着‘让皇帝折腾吧,撞疼鼻子就会懂事儿了’的念头,对汉武大帝的新政乐见其成。



       但在刘彻听了身边人蛊惑,决定从此‘不再事事奏请东宫’之后,窦太皇太后几乎是第一时间,便将为少年天子主持新政的丞相罢黜!



       若非馆陶公主刘嫖及阿娇皇后从中转圜,汉武大帝刘彻,未必就不会成为又一个孝惠皇帝,乃至汉家第三位‘少帝’。



       从这一点便不难看出:对于汉家的太后而言,皇帝对自己‘事事有交代’,究竟有多么重要。



       而当今日,窦太后揪着刘荣没按时来汇报工作,后又拿刘荣‘制作奢靡’之物发难时,天子启一时间,也有些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孙儿,确实是要做些奢靡之物。”



       “但孙儿做奢靡之物,不是为了供自己享乐,而是想要借此,来为少府内帑开一财路。”



       漫长的沉寂,终还是被刘荣不卑不亢的沉稳声线所打破。



       天子启下意识皱起眉头,循声望去,便见刘荣稍咧嘴一笑,再对上首御榻一拱手。



       “父皇削藩在即,关东将有大变;”



       “孙儿尝闻:夫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孙儿看来,打仗,打的并非是精兵强将,而是府库充盈。”



       自信满满的道出此语,刘荣也终是从地上直起身,还不忘顺手揉了揉酸涩的膝盖。



       而后,才再抬头含笑道:“在太祖高皇帝、吕太后掌政年间,谁人曾料到吴王刘濞会反?”



       “现当下,又有谁人会说:吴王刘濞不会反?”



       “——太祖高皇帝、吕太后年间,乃至先帝早年,吴王刘濞,都断无反叛的可能!”



       “而现如今,吴王刘濞反叛作乱之心,几可谓天下人尽皆知……”



       说到这里,刘荣不由有些忐忑的抬眸,撇了眼端坐御榻的皇帝老爹。



       待老爹不着痕迹的一闭眼,同时微不可见的一点头,刘荣才安下心来,继续道:“坊间传闻:吴王刘濞反叛,是因王太子当年惨死长安,故而对父皇心怀仇怨。”



       “但孙儿不以为然。”



       “——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纵然王太子在长安被扒皮抽骨,刘濞,何敢?”



       “若是如今日这般国富民强,兵多将广,纵然太祖高皇帝、吕太后临朝,刘濞,又何惧?”



       ···



       “往日,父皇曾教导儿臣:为人君者,不必考虑某人想不想反、敢不敢反,只需要看这個人,有没有谋反作乱的力量。”



       “而在孙儿看来,吴王刘濞之所以会反,绝非是因为王太子身死长安,而是因为有了足够谋反的力量,便不甘心做个诸侯藩王罢了。”



       “胸怀利器,杀心自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完这段话,刘荣没急着往下说,而是止住了话头,给御榻上这对全天下最尊贵的母子二人——主要是祖母窦太后一点时间,消化自己这段话。



       过了足有数十息,见祖母面上终不再是沉思之色,刘荣才带着自嘲的笑容,将双手稍举于身侧。



       “孙儿,年十六。”



       “父皇要削藩,刘濞要造反,孙儿既不能为君父出谋划策、筹谋布局,也不能身着甲兵,率军讨贼。”



       “只是想到吴王刘濞的反叛之心,是吴地的铜山铜矿,以及熔铜所铸的钱所致,孙儿便想当然的以为:如果能给父皇赚点军费,那父皇日后应对起吴王贼子,也当能少些头疼的事……”



       “至少不用担心军费不足,以致粮饷不得其时,乃至军心涣散?”



       说到最后,刘荣总是惨然一笑,摇头叹息的再度跪下身。



       却并没有拱起手,而是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妇人般,戚戚然将头一耸拉。



       “孙儿知道,皇祖母不喜孙儿。”



       “尤其是自母亲拒了馆陶姑母的姻亲之后,孙儿,就更难讨皇祖母的欢心了。”



       “但孙儿再怎么说,也终归是皇长子,是父皇的子嗣啊?”



       “是要以身作则,给弟弟们做榜样的啊?”



       “难道孙儿,当真错了吗……”



       丢着这么一句似是而非的话,刘荣便似是遭受了什么人生打击般,愣愣瘫坐在地;



       只是泪珠自眼眶滴滴滑落,啪嗒啪嗒直掉……



       “行了!”



       “好歹是条丈夫,当着亲长的面甩什么脏水?!”



       “下去!!!”



       似是恼怒,又像是生怕母亲眼睛不好、看不见刘荣正在落泪般,如是一声轻斥,天子启便摆摆手,示意一旁的宫人将刘荣带下去。



       而在天子启余光所及:端坐于御榻之上的窦太后,此刻也有些木然的呆坐原地,不知在想些什么……



       “母后?”



       温和一声轻呼,却并未让窦太后从呆愕状态中回过神。



       只又呆坐许久,才神情呆滞的起身,缓步朝着后殿而去。



       “皇帝,也回去吧。”



       “和亲的事,皇帝看着办便是。”



       “召阿武入朝的事,皇帝,也自己拿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