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十三岁,灭外戚,掌国政

作品:《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炎汉·章帝时期



       南宫前殿内一片死寂。



       殿中的大臣们俱都死死的低下了头。



       因为据臣子们所知,郭举入长乐宫任职已有两年了……



       坐在上首的刘炟气得全身颤抖。



       他自问从来没有对不起过窦氏与郭举,没想到!



       这对贱人不但私通,甚至还敢谋害肇儿!



       刘炟虽宽仁但又不是个泥捏的人偶,直接下令道:



       “窦氏无子且为人阴私狠毒,诏,褫夺后位!贬入掖庭!”



       “升梁贵人后位!”



       听到刘炟的诏令,群臣面面相觑。

m.quanzhifashi.com

       司空第五伦举笏板而出列俯首道:



       “陛下,窦氏无子无德可废后,但梁氏不可立后。”



       刘炟此时都气得要死了,但因性格使然,看到白发皓首的第五伦颤颤巍巍的样子,依然是压抑着怒气说道:



       “司空有何言,尽谈无碍。”



       第五伦施了一礼,年迈的声音响彻在大殿内。



       “陛下,当今天下承袭百王遗留之弊端,人人崇尚文饰巧言,大多趋于邪路,没有人能守着正道。”



       “而出入奔走于外戚门下的人,大多品行不端,曾受过法令制裁,特别缺少遵守法令,安于贫穷的气节。”



       “士大夫中没有志向之徒更是互相吹捧引见,云集在贵戚的门下。”



       “众煦飘山,聚蚊成雷,这就是骄横佚产生的原因。”



       “贵戚之所以贵,无非是依仗血脉之联系而晋升高位。废了窦氏,梁氏是不是会成为第二个窦氏也未尝可知。”



       刘炟听完这话也明白了第五伦话里的意思。



       外戚坐大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血脉关系在那呢,不可能不坐高位,而坐了高位不可能不聚众成势。



       而现在,窦氏势大是已知的可控的,如果现在立了梁氏为后,那梁氏万一势大,就是未知的,不可控的。



       “命窦氏等闭门自守,不得任意交结官吏士人。”



       “命廷尉严查郭璜郭举贪赃枉法之事。”



       廷尉郭躬闻言一愣,抬头看到刘炟目光熠熠的看着他后,瞬间明白过来。



       “臣领命。”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一身常服的刘肇看着对面的兄长刘庆,面色严肃道:



       “如今四弟随时有殒没之危,还请兄长助我除贼!”



       刘庆看着躬身的刘肇连忙将他扶起。



       “陛下,你是不是想多了?窦皇后他们应该不至于此啊?你可是大汉天子啊!”



       刘肇抬头看向一脸难以置信的刘庆,肃穆道:



       “兄长岂不见霍光废立,王莽篡汉之事?”



       “弟年岁日涨,他们已容不下我!”



       刘庆一听哑口无言。



       “这…这…”



       “兄长!你一定要我!”



       “帮,我肯定是要帮的!”



       刘庆看着刘肇,挠了挠头。



       “但陛下,就咱俩…怎么干掉窦氏一族啊?”



       “咱俩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够窦皇后一人打的。”



       空旷的大殿内回荡着刘庆的疑惑。



       刘肇看了看刘庆,又看了看自己。



       大殿内,单薄瘦弱的两人相顾无言。



       ……



       【公元91年,十三岁的刘肇请求十四岁的清河王刘庆相助自己。】



       【虽然刘庆是废太子,但两人的关系十分要好,刘庆经常入宫去看望刘肇。】



       【得知刘肇有危险,刘庆毫不犹豫的答应相助。】



       【问题是,两个乳臭未干且势单力薄的小子,怎么对付如日中天的窦氏外戚?】



       【刘肇想起汉文帝诛杀舅父薄昭、汉武帝诛杀舅父窦婴的故事,想得《汉书·外戚传》一阅,从中寻找灵感。】



       ……



       大汉·文帝时期



       正襟危坐的刘启偷摸的瞥了一眼身边的刘恒。



       刘恒却毫不在意。



       危及汉家者,诛无疑。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幕正在纳闷着。



       “汉书?谁写的?怎么什么都写啊!”



       “对了!还有那个让病已那小子颁行的《史记》”



       “这又是谁写的?”



       卫子夫听到这话轻笑出声。



       刘彻听到那轻笑声疑惑的转过头,随即一把将卫子夫拉进怀里,抬着她的下巴。



       “笑什么呢?让朕也乐乐。”



       卫子夫眼波流转的瞟了一眼刘彻,轻声说道:



       “陛下忘了太史令了?”



       刘彻恍然大悟!



       “是了!还有太史令!”



       “嘿!这司马一家天天弄那些天文占卜与历法,朕都忘了他们家从周朝开始就世代为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掌天文记事之事了。”



       刘彻若有所思。



       “太史……史记……司马谈还有这本事?”



       ……



       【寻《外戚传》一事因为怕左右随从告密,刘肇不敢让他们去找,便让刘庆私下向兄长千乘王刘伉借阅。】



       【到了夜里,刘肇与刘庆就在内室密谋。刘肇还让刘庆向宦官郑众传话,让他帮忙在书中寻找皇帝诛杀舅父的故事。】



       【郑众忠于汉室,不依附外戚,也不与豪强朋党为伍,一听刘肇要寻《外戚传》当时就明白了刘肇的意思。】



       【随即劝刘肇即刻诛杀窦宪心腹郭举、郭璜等人,但刘肇认为窦宪领兵在外,恐生兵变,并未采纳郑众的建议。】



       【此时,扳倒窦氏的势力又增加一人。】



       【但两人少年加一宦官又怎么能扳倒窦氏?】



       【这时,就不得不提刘肇下令寻萧、曹后人之事了。】



       【那道诏书里的含义有一人看懂了,那就是少府丁鸿。】



       【公元92年三月,刘肇与众臣所依仗的司徒袁安病逝,丁鸿接任司徒要职。】



       【四月,窦宪回到京师洛阳娶妻。】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巍峨壮丽的洛阳城上一片昏暗,



       天空上,一抹黑影正在缓缓吞噬着烈日。



       刹那间,黑影占据了燃烧光亮的太阳。



       整个世界犹如被暂停了时间,唯有黑暗中的光环在不断流转。



       如一只眼睛凝视着京师洛阳。



       镜头下移,



       南宫前殿,



       一身朝服的刘肇面色肃穆的端坐上首,身边则是雍容华贵的窦太后。



       窦太后之下,则是一脸骄纵之色的窦宪伫立群臣之首。



       大殿中央,一位皓首老人正在上书道:



       “昔诸吕擅权,天子统嗣几乎转移。”



       开头一句,满朝色变!



       上首的窦太后恶狠狠的看着老人,身前的窦宪也微微侧目。



       老人却犹如未知般继续朗声念道:



       “哀、平之末,王莽篡位,庙不血食。故虽有周公之亲属,而无周公美德之人。不可使其执政掌权!”



       身前的窦宪脸色难看至极,不远处的窦景也握住长戟,只等一声令下就捅死上书之人。



       “今,大将军虽欲修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臣子,皆惶恐尊承大将军旨意。”



       听到这话,群臣松了口气。



       窦氏几人也缓缓平复面色,



       “时,初任刺史、二千石者,皆先谒见大将军,请求通名,等候回报,看能不能谒见,许不许辞行。”



       “虽已有符节玺印在手,已受尚书台之敕命,却依然不敢就此离去。时久者,几十日许,直到谒见到大将军才敢上任。”



       “此等人不重皇室,投私人家门,实毁大将军之德。使君上威信受损,导臣下权势之盛!



       窦太后微微偏头看向刘肇,就见刘肇一脸的神游天外。



       还时不时的摇动两下双腿,似久坐麻木,且毫不关心之象,随即按下疑虑。



       窦宪则是脸色变换不停,是夸是骂,一时竟分不清楚。



       老人不管上下颜色如何变换,自顾自的念着:



       “人道在下有所悖逆,其效验便显现于天上!”



       “虽有隐私之谋,却有神明明察实情,既以此显现天象,警诫人君。”



       “禁微则易,救末则难。人皆以忽微细之事以致其大。”



       “天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强,则宰牧横行!”



       “陛下,此时应该趁日蚀天象大变之警诫,改革政治、匡救缺失,以此堵塞上天不满之意!”



       听到老人奏完上书,



       坐在上首的刘肇愣了一会儿,然后期期艾艾的回复道:



       “呃,好的,朕知道了。”



       窦太后和窦宪俱是满意之色。



       ……



       【公元92年六月初一,丁鸿借发生日食之机上书,暗示刘肇时机已到,可以发动政变。】



       【二十三日,刘肇以“到白虎观讲经”为理由,带着刘庆移驾北宫章德殿。】



       【命丁鸿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时兼任卫尉,统领宫中禁军,控制南宫、北宫,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



       【下诏将窦宪等人骗进洛阳城,随后关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关在狱中处死。】



       ……



       天幕上,



       坐在上首的刘肇虽年幼,却尽显帝王之色。



       殿下的群臣皆拱手恭敬而立。



       ……



       【然后派谒者仆射收窦宪大将军印信绶带,将窦宪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地。】



       【同时,派严苛干练的国相监督他们,在确认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后,勒令他们自杀。】



       【朝堂上,凡是依仗窦家关系做官的,统统被刘肇罢免回家。】



       【窦氏外戚被诛杀后,窦太后也被幽禁在南宫。】



       【至此,刘肇开始亲启政事。】



       ……



       {和帝最出名的除了“永元之隆”的政绩,就当属13岁诛灭外戚成功夺权的经典案例了。这个很值得好好说道。}



       {十三岁左右亲政,干掉所有外戚势力,且干掉的不是什么臭鱼烂虾,而是以拥有武将最高荣誉之一勒石燕然的窦宪为首的势力!}



       {很多人都把宦官专政的由头扔到汉和帝头上,就因为郑众,但整个政变里丁鸿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前面交代了禁军由窦氏把控,那么后面和帝又怎么能使唤执金吾?查一下丁鸿是谁,然后顺着时间线一捋,就能确定关键一环是在于丁鸿。}



       {人家的13岁:扳倒权臣外戚,雄才大略,治理国家,造福百姓!}



       {我的13岁:老师,是的,我肚子疼今天去不了学校了。}



       {汉和帝是东汉史上一位长期被人忽视的明君。}



       ……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悠悠长叹。



       “寡人当年也是如此如履薄冰。”



       “这要是寡人的儿孙该多好啊。”



       “扶苏啊,大秦的希望全靠你了!”



       典客府,



       扶苏打了个冷颤。



       “太子有恙否?”



       对面的刘邦关切的看着扶苏。



       扶苏看着未来的“老丈人”,略有些尴尬的摇摇头:



       “无恙,无恙。”



       ……



       大汉,



       “十三岁就能除掉外戚!有勇有谋!”



       “不愧是乃公的后代!”



       躺在临华殿装病的刘邦拍手叫好。



       而一旁的太医令则是愁眉苦脸,揣测不安的问道:



       “陛下,这样真的可以吗?”



       刘邦翘着二郎腿,瞥了一眼太医令。



       “你就照朕说的那样做,皇后又不会杀了你,你怕什么!”



       太医令一脸赴死的表情。



       “可,那也是欺君之罪啊?”



       刘邦瞪了他一眼。



       “朕赦你无罪!”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看着天幕略有兴趣的说道:



       “启儿,看懂这刘肇的操作了吗?”



       刘启一脸的迷茫。



       看着自己儿子那一脸懵懂之色,刘恒意识到自己是白问了,随后没好气的说道:



       “回去把《孙子兵法》抄十遍!”



       “啊?”



       看到面有不虞之色的刘恒,刘启瞬间改口。



       “啊!”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拍案叫好!



       “好小子!深得兵法精髓!”



       “上下一心谓之道,有道则君臣同心!”



       “臣与上同心,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也!”



       “查找旧例,寻找方法,可谓知之者胜,不知者不生!此庙算之胜也!”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朕断然,此子必是一代天骄帝王!”



       卫子夫看着刘彻很是疑惑,很少能听到这人真心实意且如此极致的夸奖一人。



       上一个还是子胥呢。



       ……



       炎汉·献帝时期



       许昌,



       刘协看着天幕,暗自垂泪。



       “朕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陛下!陛下!”



       一阵娇呼从远处而来。



       刘协紧忙擦了擦眼角,随后面色如常。



       伏寿的身影出现在刘协眼前。



       “皇后,怎么了?”



       伏寿喘着粗气,欣喜道:



       “刘豫州来许都了!”



       刘协闻言一愣。



       “刘玄德?”



       伏寿紧忙说道:



       “是刘皇叔!”



       刘协看着伏寿,伏寿点点头。



       “皇叔吗……倒也不是不行。”



       ……



       北宋·哲宗时期



       赵煦看着天幕一脸神往之色。



       “和帝幼冲威断,魄力实过于章帝。”



       “此事可与汉昭帝诛除上官桀相提并论,可谓远继孝昭之烈。”



       清·康熙时期



       一身蓝色的常袍康熙捻着玉珠,看着天幕长叹一声。



       “可惜,永元之隆何其短也?”



       “观泱泱大国之史记,能以幼龄而除外臣者,唯汉和帝与朕也。”



       “而论凶险,汉和帝还远在朕之上。”



       “毕竟…鳌拜的确没有谋逆之心。”



       “但他有这个能力啊,朕不得不杀。”



       一旁的魏珠听得恨不得把头插裤裆里。



       这事是咱能听的吗?



       他乃乃滴!



       为啥不是咱出去挨巴掌!



       那老狗运道真好!



       两汉真是贤君能君仁君辈出啊!



       真是奇了怪了,刘邦的基因是不是真的有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