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二五二 太虚幻境

作品:《 我为天地一仙人

       鼋将军请着鳜鱼婆到安全处去,小心斗法伤到了自己这个如花似玉的夫人。



       敖锦则一并跳到了信江。



       许甲这时候开口道:“既为了水府水神之名,那斗法争个死活就没有必要了,依我看,你们比些实际的,有用的。”



       鼋将军本来已经拿着香瓜骨朵锤子要大干一场,他武功不差,神通也不弱,五百年道行,也不是心平气和的修出来的。



       敖锦也自认修成了水德龙鳞,又借着许甲借的帝玉,纯净了龙血,觉醒了一二水德神通,想必不差于这个鼋怪。



       之前只是受了他的哄骗,主动将他请入水府,以为是个好人,如果没受到暗算,他指定奈何不了自己。



       这时听到许甲说不要打打杀杀,却有些发愣,便是旁边的吃瓜百姓,都有些失望:“怎么?不打啊?”



       许甲道:“水神之道,在何也?”



       “在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操风纵浪。”



       “你们二人,不如便以行雨为题目,斗上一斗。”



       “如今德兴,玉山两县,入夏已多,急需一场雨,降降温,祛祛火。”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许甲转向两岸百姓:“诸位觉得如何,是想要以打架定胜负,还是比比行雨之术?”



       “神为民事也,贫道还是要听听你们的意见。”



       听到许甲这般说,诸多百姓想想:“想来打架干的是武行的活,听戏文里说,行云布雨是龙王做的事,打個喷嚏就下雨了,难道是叫他们比赛打喷嚏。”



       也有一些百姓是读过书的,直接开口道:“自是能庇佑风调雨顺的本领大些,才能坐稳河神主位,若只是会打架,干脆叫武夫治国算了,还要衙门做啥?”



       “武夫怎么了?武夫招你惹你了?”陈公明面色不忿。



       许甲撇他一眼:“你跳出来作什么?你也要上去比划比划?争这个河神之位啊?”



       陈公明顿时没了声息。



       几个老农儿,对着许甲作揖道:“天师老爷,咱们没什么讲究,只求不得罪这两位老爷才好,我们愿意两位老爷都供奉的。”



       许甲哈哈道:“不打紧,贫道自认没用的神仙是妖怪,有用的妖怪是神仙,若是真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妖怪,贫道也给他推上神位,若尸位素餐,是正神贫道也给他踢下神坛,打入邪教。”



       “只是事农耕种之事,也要顺应节气,从天地自然之理,需天时相助,更需人为,诸位不必太侧重于供养神坛,而荒废自身劳作,也不必害怕因为对其不恭敬而遭受报复。”



       许甲趁机布道:“不要害怕斗争,人和人的斗争,人和神的斗争,神和神的斗争,根本原因,就是产生了矛盾,你退让,他就更进一步,伱更进一步,他就要退让。”



       “贫道作为灵宝天师,维持三天神誓盟约,又主江南西道一应妖事,就是要将老百姓对神,对妖怪的矛盾,给解决了,同时传给大家,一套斗争的基本办法,要有准备的斗争,要有目的的斗争,要有方法的斗争。”



       诸多百姓听不大懂,只几个读书的感觉到了不妙。



       “自古炎黄以来,我们的祖先,便与天地自然,万事万物进行斗争,从而使得世道发展成了这样样子。”



       “伏羲观天而知晓八卦。”



       “黄帝打赢了蚩尤而一统了中原。”



       “大禹治水而定下了九州。”



       “女娲补天”“大羿射日”,都是与天斗争,从而为我们人族获得利益的。



       “讲得好啊!”两个青少年,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二岁,爬在树上看开坛醮仪,听到许甲讲这话,连连道:“这个道士讲的不赖,又有驱使鬼神的本事,我想跟他学道法。”



       “我也想。”



       “我们也去当道士吧,去拜师。”



       这两个少年,都是中二的年纪,之前跟着本地大哥混,结果本地大哥被金蟾拐去劳动改造,便没人管他们了。



       这两人都是父母早早没了,跟着祖父母生活,祖父母年老力衰,管不住他们,又不通书义道理,便叫他们游戏散漫,无所事事,整日不是去追溪里捉鱼,就山里撵兔子,偶尔偷东家的瓜,趴寡妇墙角听个声。



       坏也不算坏,只是无人管教,将来只怕更会无法无天。



       如今见到许甲的本事,手段,又见到河神水妖显灵,便有了崇仙慕道之念。



       不止是他们两个如此,百姓之中,也有许多年轻的,不务实的,想象天马行空的,都想着要求仙了。



       这正是许甲之意,建宫立观,总得有些正经弟子,亲自求人,不如人来求我。



       那陈留仙的三世情劫,许甲也不想太过于干扰,上次玉山城隍写信给西安城隍,也没有一个回应,不知道骊山派什么时候能来,将蛇妖柳如烟定一个说法。



       许甲也不差这么一个徒弟,缘法再多,资质再好,这样也算耗得七七八八了,骊山派不管,许甲掌江南西道妖事,妖事衙门立起来后,便要管的。



       且不说这些少年的心思,许甲讲完了一套斗争的办法,也算是施教,只是百姓们听着觉得很厉害,真正理解的没有几个,甚至还将许甲的言论定义为危险,和前朝的黄天教一样,又或者如今的长生教之流,顶多许甲这叫什么了“通天教”之类。



       一众百姓心中种下一个敢于和神佛鬼魔斗争的种子,别的不说,鳜鱼婆花斑夫人却是觉得好似雷霆霹雳:人不畏鬼神,鬼神如何施威?又如何获得香火供奉?



       她刚刚还觉得许甲是个好投靠的,如今又觉得许甲是个危险的,藐视一切的。比鄱阳龙王,又或者长生教都要危险的妖人。



       许甲不管这些,只写下两张法旨,一张给鼋将军,一张给敖锦。



       批下给雨支风券,便是正神行法,不怕如泾河龙王违背下旨一般,给斩了去。



       这旨上,许甲盖了印,说明地点,时间,何时布云,何时起风,何时发雷,何时落雨,雨落几寸几点,几毫几厘,又何时停雨,收拢云炁,展露天晴。



       这乃是许甲算出德兴,玉山,本就有一场天雨,但天雨无有拘束,便让这鼋将军和敖锦童子,以此作赌斗法,如此看谁行云布雨之术,更胜一筹,更具有掌控力。



       给完旨意,二人都各自去准备,许甲也收了兵马,于是散了醮仪坛场。



       百姓们却不肯散去,两个书生上前问询:“这我们如何知晓谁胜谁负了?”



       许甲乃道出自己所批点数,说道:“你们要所应证,只需准备好大缸一口,接上雨水,再测一测,量一量,就知晓准还是不准了。”



       说罢离开人群,几步之间,已经到了十数丈之外。



       百姓们肃然起敬,有的又就地磕头。



       刚刚树上的两少年见状:“大哥,师父跑了,快去追啊!”



       猴子似的,翻下树来,跑了起来,追往许甲的方向。



       十二十四的男孩子,正是野的时候,跑得一路带风,一边喊:“师父等等我们,等等我们。”



       然而许甲仿佛没有听到一般,就是往前走,两个少年不敢懈怠,一直追。



       追了好一会儿,忽然不见了人影,左看右看,就是不见到哪里去了。



       两个少年泄了气:“这仙人是不是不愿意收我们?”



       “还是我们心意不诚?”



       其中一个年纪大些的十四岁少年道:“我听说他们读书拜师都要提着腊肉去,会不会我们没拿礼物啊!”



       “仙人也要收腊肉啊?”



       “寺庙不也收香火钱么?我听说刚刚的醮会,香烛纸船花灯什么的,都有一二百两银子呢。”



       两人叹息错过仙缘,正要回头去找其他道人,就闻到了一股子香气。



       他们跑了一阵,之前又看热闹看了一阵,肚子已经饿了,便是现在回去,祖父祖母估计也没弄两人的饭菜,平时都是自己解决的。



       这时候闻见香气,忍不住就去寻那香味。



       一路寻去,却见不远处七八十丈处路边,有个老翁支了一个摊子,放着一个大蒸笼,香气就是从蒸笼中冒出来的。



       二人便往着摊子去,年纪小的直接就掀开笼子要去拿,根本没把老翁放在眼里。



       年纪大些的却打掉他的手:“我们刚刚听着那师父说的斗争,难道是要跟一个老头子过不去么?既然要决定去拜师学艺,就要先品行端正起来。”



       一边说,却一边偷偷看那卖馒头的老翁。



       按照话本,这种莫名出现在路边的老翁,想必就是高人变化,考验人的。



       但老翁并没有露出什么变化的神情,只淡淡道:“两位小郎军要吃点啥?我这蒸了馒头,包子……”



       “馒头一文钱一个,包子两文一个。”



       两个少年摸摸口袋,一个子都没有,可是香气很浓……



       “我们没有钱。”



       老翁面色一变:“滚滚滚,没有钱你凑上来做什么?别挡着我做生意!”



       那小一点的脾气就爆起来了:“老棺材,你说什么?你信不信我掀了你的摊子?”



       稍大的连忙按下他:“对不住老丈人,我们实在是饿了,您能不能行行好,饶我们两个馒头?”



       “饶你们两个?我去喝西北风啊!”



       老翁说话难听,见着这个大的也有些按耐不住,左顾右盼,看有没有人,想要暴打一顿的样子,便连忙改了口:“我知道你们刚刚要追一位仙人是不是?”



       “你们花钱买了我的馒头,我就告诉你仙人去哪里了。”



       “老棺材,我不是说了,我们没有钱!”



       “没有钱可以赚么!”老翁道:“你们两个有手有脚,干嘛像我这个六七十岁的人讨吃的?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说罢从蒸笼下面拿出两把斧头来,开口道:“我这蒸馒头,还需要一担柴火,你们打两担柴来,我算你十文一担,够买我这里十个馒头了。”



       那年纪大的若有所思,认为这个就是考验,于是答应了下来。



       谁家好人卖馒头底下藏着两把斧头啊?



       “大哥,市面上一担柴能卖二三十文呢,这老棺材十文钱就想收我们的!”



       “二弟,刚刚我们追着师父,结果忽然不见,再看到就是这个老翁,你难道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么?”



       “啊?大哥你是说?”



       没错,这想必是一场考验。



       那大哥一脸睿智的道。



       “还是大哥聪明,看穿了一切,我们快去砍柴吧!”



       他二人这般动作…可在外人看来,就有些古怪了。



       “这两个人怎么对着空气说话啊?还在傻乐呵啊?”



       “快走,这两个怕是被迷住了!这野道上,我原听说经常有妖精迷了人去,就带到地里去采补精气…这两个少年,正是初阳发生的时候,最是馋那些女妖精了。”



       许甲早知晓这两个少年心思,毕竟他二人还是凡人,动了念,便在法界勾起因缘,加上还有些气运气数在身,许甲也觉得不错,只是需要打磨打磨。



       故而引了他们,用了胡金花的迷术,将他们陷入了幻境。



       这幻境可比三皇万民伞中之前给小胖墩的恐怖幻境要显得温和多了。



       两人原地罚站,转圈圈,像是在玩虚拟现实游戏一般,在幻境之中砍树。



       砍完之后,二人也挑不动担子,就两人一起抬着柴火去老翁处。



       “诶?我们刚刚砍柴的时候有这条河么?”



       “好像没有,怎么突然多了一条河?”



       两个愁过不去河,忽然见到不远处出现了一座独木桥,便往着独木桥过去。



       独木桥很窄,两个人便挪着过去,却听到“噗通”一声。



       那年纪小的疑惑:“什么掉了?”



       “刚刚老人家给你的斧头掉了。”年纪稍大点的说道:“那老人家很可能就是仙人变化,我们送去了柴火,却没有将斧头还给他,只怕会有些问题。”



       “啊?那岂不是我就成不了仙了?”



       这二弟顿时慌了,然后看向了大哥的斧头……



       那大哥思考了一会儿道:“这样吧,我把我的斧头给你……”



       “这样不好吧。”老二吃了一惊,羞愧难当:“我看这河水好像不深,我之前也是摸鱼抓虾的,水性还行,我跳下去,把斧头找回来就行了。”



       他刚刚说完,就见着水面咕噜噜的冒泡,刚刚才看到斗法的鼋将军冒出水面,露出和蔼的笑容:“诚实的年轻人哦,你掉的是这个金斧头,还是这个银斧头,还是这个普通的斧头呢?”



       两个少年一惊,只见那金斧头金光灿灿,露有宝光,像是天上太阳神祇所炼,上有金乌腾飞。



       那银斧头,玄光内敛,雕刻符文,端的不凡。



       至于那个普通的斧头,就是真的普通的斧头。



       两个人吞了吞口水,互相看了看,不过这回他们也学精了:想必这也是仙人的考验了。



       于是那二弟道:“是那把普通的斧头!”



       “真是诚实的好孩子呢!作为奖励,这把金斧头,银斧头,也送给你吧。”



       河神说完,便将三把斧头飞来,直直劈向二人天灵。



       两个人亡魂大冒,见金银二斧头忽然变成了金银两条蛟龙,将他们带了起来。



       “我的柴火!”



       两条蛟龙带着他们飞了一阵,随后就甩了下去。



       却是一处烂桃山,两人正迷茫:“这是给我们干到哪来了,这还是德兴么?”



       两人小心探索,却见桃林中有一八角亭,亭子中有两人在下棋,一人穿着白衣,一人穿着黑衣。



       两人靠了上去,却听到一人说:“可韩兄,上次对弈,还是五百年前哦!”



       “青童兄,这回看看谁才是赢家!”



       五百年?这两位是仙人?



       两人眼睛一亮,当下跪下:“两位仙人请收我们兄弟二人为徒吧!”



       那两个仙人嗤笑道:“你们家中尚且有六七十岁的老祖母无人供养,怎么能跟我们学仙去呢?”



       说罢便一拂袖子,两个人就站了起来。



       随即便不理会,自顾自的下棋起来。



       两人害怕失去仙缘,不敢离去,就在旁边看着,一时间斗转星移,不知道过了多少年。



       这一盘棋下完,两位仙人看他二人还没走,便叹气道:“痴儿,痴儿!”



       说罢乘着仙鹤离去了。



       只座位上还留着两杯下棋时候喝的茶水。



       两人叹息道:“只怕我们真的没有仙缘,还是回去供养老祖母吧……”



       “大哥,这仙人喝的茶,想必是仙茶,我们也尝尝吧。”



       两人也不顾及上面有没有沾染口水,囫囵吃下肚子,只觉得小腹一热,变得颇有力气。



       正要下山,却见自己的斧头,斧柄已经坏了,只剩下了斧身。



       两人下山而去,问了路人,才知道那蛟龙把自己送到了武陵桃源了。



       两人一路又走了月余,终于到了德兴老家,正想问问河神斗法,哪个赢了,路人却一问三不知,只几个老人家听到,感慨道:“那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什么?一百年前?”二人连忙回到家中,只见着屋子已经变了模样,不认识的人住在其中……



       一时悲从心来,恍如隔世……



       一时举目无亲,倒是村长听说了他们的事情,都把他二人当做祖宗,请回家里去供养了,随后几年,又张罗了媳妇,二人自力更生,后面建了自己的屋子,如此五十多年后,二人依旧年轻,妻子却已经白发苍苍,陷入了弥留之际。



       “老汉儿,你一辈子说成仙,其实你喝了仙人的茶,你已经成仙了,长生不老了,只是我还是一个凡人,还是会老去……会死……”



       两个人的容颜,状态,都是年轻时候的模样,可是孙子都长得跟自己一般了……



       如此又过去五十年。



       他们的儿子辈也开始去世了,两人神色哀伤之中却带着麻木……等着儿子死去了,便又轮到了孙子,孙子死去了,就轮到了重孙子……



       两人在长生之中痛苦,多次寻找死亡的办法,可是跳河淹不死,上吊吊不死……



       皇帝听闻他们两个有长生不老之术,向他们询问,他们却回答不上来。



       皇帝初时还尊敬,可后面见他们没有什么法力,神通,便命人割他们的肉来吃,来炼长生丹药。



       这二人第一天割了肉,第二天就长起来了,可皇帝吃了人肉,不仅没有长生,反而没多久就死了。



       于是他们便被当成了妖孽,囚禁到了天牢之中。



       不知道多久,新朝建立,大赦天下,开国皇帝也听闻了他们的事,特招他们来见,不过他已经知道了前朝皇帝割肉吃的下场,并不做这事,只下令让他们继续寻仙问道,找到仙人,讨要长生不死药。



       这二人也想要找到仙人,不过是想要求仙人解除身上的不死诅咒。



       如此又过了不知道多少年。



       世人都知道有这么两个人,阎王不收,活了八百岁。是祥瑞,是老祖宗。



       只他们两个越活心越死,越枯。



       直到任何事情对他们都没有波澜的时候。



       忽的一切消散,面前出现的却是当年他们买馒头时候的场景。



       那老翁笑吟吟道:“二位可砍够了柴火?来换我的馒头?”



       两人见状,连忙下跪:“求求仙人,解了我们的长生不死之术吧。”



       老翁笑道:“本来就无有,何来解不解之说?你们不过是砍柴回来,闻到了我蒸熟馒头的香气罢了。”



       “啊?”



       说罢老翁将蒸笼打开,却听到龙吟虎啸,里面有馒头,有包子。



       “两位砍了柴回来,就吃几个馒头抵抵饱吧!”



       两人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八百年时光不过是一场梦,一场幻觉罢了,现在肚子还是咕咕饿得慌。



       于是吞咽了口水,拿起馒头包子,就开始咬,一边吃一边流泪,不知为何,就是这样感动。



       等吃饱了,再也吃不动了,却见老翁一笑:“你们两个,吃了九牛二虎,从今往后就有了九牛二虎之力了。”



       说罢烟消云散,二人乃知是仙神也,于是回到乡里,先供养了老祖母,又学习操练了武艺,不多久祖母死去,恰逢天下大乱,二人具有九牛二虎之力,很快便揭竿起义,短短十年,便扫荡天下。



       只是昔年情谊不再,为了唯一皇位宝座,两人反目为仇,却谁也奈何不了地方……



       最终僵持五十年,一南一北,各自垂垂老矣,这才越老越念旧,想到当初少年情谊……带着遗憾如此死去。



       二人死去后,忽然一个激灵,醒了过来,结果发现自己依然呆在原地……



       “这是真实,还是又是一重幻境?”



       他们以为第一世寻仙访道是真,结果第二世做了皇帝,以为做皇帝是真,结果又回到了最初的时候。



       正震惊,只听见一声歌唱:“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二人急忙追去,只见着是一个跛足道人,连忙道:“仙人留步!”



       那跛足道人道:“我并非仙人,只是红尘客罢了。”



       “既非仙人,怎么出仙人之语?”



       “我这歌,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传授给我的,他才是真正的仙人呢!”



       二人相互对视,随即道:“这只怕又是一重幻境吧……”



       “万一又是仙人考验呢?岂不是又错过了?”



       二人于是问询了仙山之所,开始渺渺寻仙之路,如此漂洋过海,翻越三山五岳,终于寻到了仙山,访到了古迹。



       只是当他们辛苦到时,见那祖师,却发现那祖师竟然和前一世卖馒头的老翁一模一样。



       那祖师道:“我教你二人求仙问卜,驱邪避凶之术好吗?”



       二人第一世虽然长生长寿,觉得痛苦,第二世掌握了绝对权力之后,又痛苦没有得到长生。



       于是问询道:“似这般可得长生吗?”



       “不能不能。”



       二人乃道:“求仙问卜,不如自己做主,不学不学!”



       “那我教你念佛诵经朝真降圣可好?”



       “可得长生吗?”



       “好似水中捞月,雾里看花。”



       “念佛诵经不如本事在身不学不学不学!”二人摇摇头。



       “那我教你参禅打坐戒语灶拆吃斋如何?”



       “可得长生吗?”



       “不能不能。”



       二人道:“不学不学打坐参禅不如弄棒打拳,祖师还有别的教我的么?”



       “这也不学,那也不学,好高骛远,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来人呐,将这二人给我轰出去!”



       下一刻,两兄弟便被甩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



       这一处,却是一个风流去处,乃是一处欢喜国,国中到处都是狐狸精,修行的都是欢喜佛法,上到国主,下到平民百姓,都是女子,因此一直招引过路男子,商客。



       这二人到了欢喜国,便流连其中,欢喜国主招他二人为面首,如此每日翻云覆雨,欢喜无量。



       如此过了三年,两人油尽灯枯,死了过去。



       再一睁眼,竟然还是那个蒸馒头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