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16章 平凡之路

作品:《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7月10日,杭城火车站。



       方言和韩跃民提着大包小包,踏上归途,得益于自己专业作家的身份,可以订到软卧包厢。



       “岩子,这就是软卧啊。”



       韩跃民坐在软绵绵的软卧上,心里七上八下,就像大姑娘坐花轿似的,头一回!



       毕竟,像自己这种停薪留职的“个体户”,只能坐硬座,这回完全是沾了方言的光。



       “韩哥,这回有我陪着你,来回是卧铺。”



       方言开玩笑道:“下回你可要坐硬座,由奢入俭难,你今后得慢慢习惯了。”



       韩跃民拍拍胸脯说,“没事,我这个烧锅炉的皮糙肉厚,这点苦还是受得了的。”



       “不是受苦,是安全。”



       方言若非考虑到火车上人多眼杂,藏着扒手,不然也不会订软卧包厢。



       “你还真别说,如果我一个人提着这么多东西,坐在硬座上,心里还真没底。”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韩跃民扫了眼布袋。



       里面装着45条石磨牛仔裤,每条24块。



       80只卡西欧电子表,单价6块。



       剩下的40块,一部分买了袜子,一部分买了音乐磁带,以及空白磁带。



       看着他仔细地清点,方言整理起行李,把要邮寄的和带回家的东西,区分开来。



       比如《西湖》、《江南》这些带给编辑部的期刊可以邮寄,金鸡奖的奖杯和证书得带上。



       “岩子,你让我买邓丽筠、罗大右这些人的磁带,这个我懂。”



       韩跃民疑惑不解,“但你让我买这1块5一盘的空白磁带,我不懂为什么?”



       方言笑着解释说,一盒正版歌辑磁带时长大约40分钟,而空白磁带时长有一個小时。



       如果用双卡录音机来转录歌曲,相当于拿2盒空白磁带,可以录出3盒专辑磁带。



       “没想到还可以这样!”



       韩跃民眼前一亮,正版磁带一张3到4块,空白磁带一转录,价格至少翻了一番。



       方言提醒道:“好了,韩哥,我们还是赶紧把暂时没用的东西打包寄回家吧。”



       “如果能把这些牛仔裤、电子手表直接寄回京就好了。”



       韩跃民叹了口气,大包小包带着就挺不方便,再加上随身的行李,就更不方便了。



       “你倒是想的挺美的,且不说会不会被查抄,就邮政的效率,寄到你手上,起码十天半个月,伱能等得了吗?”



       方言调侃了一句。



       EMS,也就是邮政特快专递服务,在1980年7月正式开通。



       不仅仅在邮局可以办理,也可以在火车上,这个时候有火车邮局,一般设在旅客列车的最前,或者最后一节邮政车厢里,又或者邮政部门直接租用一部分行李车厢。



       “哐当,哐当。”



       此时,在摇摇晃晃的车厢当中,穿着墨绿色制服的女邮递员坐在桌前。



       身后,是一个个红印文字的白棉布袋。



       “方言?”



       她扫了眼地址,不禁失声道:“你是不是写《牧马人》、《山楂树之恋》的方言!?”



       “你认识我?”



       方言觉得新鲜,这怎么认出自己的?



       “不,我只是看到地址上写着‘燕京’,就想着你会不会就是那个‘方言’。”



       女邮递员说自己是他的忠实书迷,曾向《燕京文学》、《文艺报》的编辑部寄过信。



       方言挑了挑眉,合着是一个狂热的书迷!



       “方老师,我太喜欢你写的《山楂树之恋》,特别是结尾的那首诗!”



       女邮递员吟诵道:“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方言上下打量了下:“你喜欢这首诗,我猜是不是还跟你的职业有关?”



       “‘车,马,邮件都慢’,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女邮递员点下头。



       接着,激动地拿出小本子,翻到了自己手抄的《从前慢》那一页,希望能留个签名。



       “我的住址,麻烦不要跟其他人说。”



       方言爽快地答应,边签字边说。



       “这个我们是有规定的,不能私自泄露和抄阅他人的收、寄件人的地址。”



       女邮递员信誓旦旦地保证。



       这样的秘密怎么能和人分享呢!



       “那我就放心了。”



       方言把小本子递了回去。



       女邮递员语气里透着兴奋:“方老师,您的下一部作品打算写什么呢?”



       方言透露说依然是谍战,在下个月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但没有点明是《潜伏》。



       “那个……”



       “方老师,我这么说可能有点不礼貌,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您能不能写一写邮递员?”



       女邮递员犹犹豫豫,最后还是说出了口。



       方言好奇不已,一问才知。



       她以及邮电局领导、同事既爱看谍战,又很羡慕佩服地下工作者,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有无数的文学作品致敬他们,歌颂他们,赞美他们。



       她们自然不敢跟先烈们相比,但也希望能有作品,写一写她们这些平凡的邮递员。



       毕竟到现在为止,写邮递员的寥寥无几。



       “前些日子,铁道部邀请了文联、作协的专业作家深入一线,写铁路相关的作品。”



       女邮递员说包括邮电系统在内,厂矿、医疗、机械等系统也组织了类似的活动。



       “是这样啊,我会好好考虑的。”



       方言往自己所在的车厢走,若有所思。



       这个时候的邮政和电信是绑定在一起合营,也就是邮电系统。



       且不说别的,跟邮电系统打好交道,貌似不失为一件好事,比如,电话的安装。



       80年代,安装电话可要排队。



       哪怕是交了几千块的装机费,也要排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队。



       ……………



       回到燕京的时候,正值下午。



       火辣辣的太阳,照得方言满头大汗,他先帮韩跃民把东西送回家,然后走回南锣鼓巷。



       路上买了根红豆冰棍,唆了一路。



       “哥!”



       刚一到院子里,方燕立马奔了出来。



       “呦,今儿的太阳也没从西边出来。”



       方言调侃道:“平时看电视,喊你半天都不动,这会儿怎么想起迎接你哥我了?”



       “我怎么会不想你呢!你可是我亲哥!”



       方燕伸出手,“我来帮你拿包。”



       “人小鬼大,你是想我嘛,你是想章瑜、朱时茅他们的签名和照片吧?”



       方言笑眯眯地把包递了过去。



       “嘿嘿,都想。”



       方燕感到布袋很沉,双手吃力地提着。



       “还是我来吧,这包挺沉的。”



       “没事,哥,我能拿得动。”



       看着小妹咬牙坚持,小心地避免磕碰。



       方言见状,颇为欣慰地走进了屋。



       就见电视显示出一个花花绿绿的“园盘子”,也就是电视信号测试图。



       每到星期二下午的时候,电视台就会“停机检修”,让连续运转的设备机器,好好“休息保养”一下,一般要等到晚上,才会结束。



       “好啊,我说呢!”



       他把电视关掉,“怎么不见你和你朋友在屋里看电视,敢情是这么一回事啊。”



       “妈!哥回来啦!”



       方燕把布袋放下,一溜烟跑到房间门口。



       杨霞慢悠悠地走了出来,一副刚睡醒的样子,但当看到儿子,眼睛立马睁了开来。



       “回来啦?肚子饿不饿啊?”



       “妈,瞧我给您和姐带什么了。”



       方言揭开布袋。



       杨霞往里一看,就见里面装着涤纶、针织面料,眼睛睁得更大了,“你从哪儿弄来的?”



       “您放心,不花一张布票,这些够你们做一身新衣服了,还有这个。”



       方言还给一家四口都买了尼龙袜子。



       锦纶丝袜,自己真的穿得够够了。



       “哥,我的呢!我的礼物呢!”



       方燕手捧着给自己的花袜子,愈发兴奋,愈发期待自己的那份礼物。



       “呶,这儿呢。”



       方言从帆布包里拿出卡西欧电子手表,以及章瑜、朱时茅等人的亲笔签名照片。



       “哇!!”



       方燕激动不已,“哥,这是不是就是《铁臂阿童木》的那个电子表啊?”



       “是《铁臂阿童木》后面的广告。”



       方言拍了下她的额头,“可别到处乱炫耀啊,被没收了我可不帮你再买一支。”



       卡西欧电子表之所以在国内广为人知,就是当初玩了一手捆绑,卡西欧公司免费赠送中央台,《铁壁阿童木》动画片的播放权,但条件是捆绑播放卡西欧的电子表广告。



       当然,正品比走si货价格高多了。



       “不会的,我绝对不会的。”



       方燕小心翼翼地戴在手腕上,给方言看,给杨霞看,等方红回来了,又给她看。



       “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啊?”



       方红摸着涤纶面料,眼和手就挪不开了。



       “姐,这份是你的。”方言压低了声音,“韩哥的心意也在里面呢。”



       “跃民跟你去杭城,就是买这些东西?”



       方红心情五味杂陈,抿了抿嘴,“没想到他真的停薪留职,去当个体户。”



       “姐,韩哥这么做也不是全为了他自己。”



       方言替韩跃民说好话,“而且只是停薪留职,没有把饭碗给砸了,将来还能回到厂里。”



       “我可不会因为他是铁饭碗,还是个体户,就嫌弃他,再说了,国jia也是支持个体户的,不丢人!”



       说话间,方红到自己房间拿出一份“珍藏许久”的报纸,今年7月7日发行的。



       头版位置明确地刊登了《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



       上面明确指出,个体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



       “姐,原来您一直替韩哥留意着啊……”



       方言嘿然一笑。



       “去去去,少贫嘴。”



       方红羞恼道:“你把这个报纸给他,顺便跟他说,让他放手去干,我全力支持!”



       方言闪到一边,乐道:“这话啊,还是等他过些天准备好开张了,您自个跟他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