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49章 注入新鲜血液

作品:《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二天,方言一大清早就出门。



       先到沈霜家里拜年,随后按照预约好的时间顺序,挨个拜访了章光年、丁铃、汪曾其、沈丛文、艾清、王朦……



       跟万芳预约的是下午两点半,方言准时地出现在万佳宝家中,话题始终在话剧上。



       万佳宝在完成了《商鞅》的初稿以后,肉眼可见地心情舒畅,谈兴很浓,谈到自己年轻时如何写作。



       “当时在川蜀长江边的一条小火轮上,天气闷热极了,我这个人又特别爱出汗。”



       “但就是这么闷热,这么流汗,从早上到夜里,我一点儿也没有分心,我的笔一直追赶着我的思路,一句句一幕幕地写。”



       “那真是我生命中最极乐的时光。”



       “自从《王昭君》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写得这么酣畅淋漓,直到遇到你这部作品。”



       “能被先生这么夸奖,是我的荣幸!”



       方言会心一笑。



       “恐怕我以后是很难再有这样的感觉,再写出这样的大东西了。”万佳宝不无感慨道。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方言劝道:“千万别这么说,您喜欢的托尔斯泰,70多岁的时候依然写出了《复活》。”



       “我怎么能跟托尔斯泰比呢?”



       万佳宝眼神落寞,“就像托尔斯托讲的,艺术创作过程靠的不是逻辑思维,而是狂热的冲动来完成的,要趁着有狂热的冲劲,多写几个大东西出来,这种冲劲我是越来越少,也就在创作《商鞅》的时候,短暂地复燃了一把。”



       “岩子,你没听懂爸爸的意思。”



       万芳半开玩笑道:“他是想你多出几部像《大秦之裂变》的作品,再聊发少年狂几回!”



       “你啊你。”



       万佳宝和方言互看一眼,都露出无奈的笑容,默契地转移话题,既然《商鞅》的初稿已定,除了修改打磨以外,也要开始着手选角。



       “你看看这个吧。”



       在万佳宝的眼神示意下,万芳把一组剧照,以及一摞照片递给了方言。



       “这是?”



       方言接过,定睛一瞧。



       “这些都是《王昭君》话剧首演的演员。”



       万佳宝说自己和导演组商量了下,准备以这個人艺演员班底为主干,再往里填些枝叶。



       方言一张一张地看,一脸认真。



       蓝天夜演商鞅,狄辛演太后,于师之演景监,郑榕演秦孝公,顾威演甘龙……



       好家伙!全是人艺的骨干力量!



       而且,基本上也是《茶馆》的原班人马!



       “你觉得怎么样?”



       万佳宝看他欲言又止,鼓励道:“有什么想说的,就大胆地说出来,不要有所顾忌。”



       方言说:“先生,我是这么想的,是不是可以加入一些新鲜血液,让《商鞅》这部话剧,来个老中青三代同堂?”



       “老中青三代同堂?!”



       万芳听到这话,大为震惊。



       万佳宝饶有兴趣,“继续往下说。”



       “商鞅入秦的时候,年纪在34岁左右,而秦孝公是20多岁,商鞅定蓝老师,我没什么意见,不过这个秦孝公,是不是可以选个年纪小点的,显得锐意进取些,昂扬向上些?”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可是真找个20多岁的,他的演技和舞台经验能驾驭得了秦孝公这么重要的角色吗?”



       万芳皱了皱眉。



       “不是20多岁,而是30多岁。”



       方言建议能不能从人艺表演班、中戏、北电,甚至其他话剧院、话剧团里挑出一批人。



       “看来你心里已经有合适的人选吧。”



       万佳宝笑了笑,“都说出来,大胆说。”



       “比如太后这个人选,我想请吕茽来演。”



       方言说的这位,可是演过《神探狄仁杰》里的武则天、《走向共和》的“我要洋人死”的慈禧。



       “这位女同志,我有印象。”



       万佳宝眼前一亮,说她是人艺老演员吴桂苓(《西游记》镇元子的演员)的妻子,曾经在《雷雨》里演过周繁漪,刻画得入木三分。



       “您觉得她怎么样?”



       “不急,等伱说完了再评价,还有谁?”



       “秦孝公,我想让鲍国庵来演。”



       “鲍国庵?”



       万佳宝大为意外,这人完全闻所未闻。



       方言坦白说燕大话剧文艺汇演的时候,中戏的副院长阮若珊,带着师生代表出席,鲍国庵就是其中的一员,和他接触下来,虽然是学生,但在上学之前,就已经有很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当时就觉得非常适合演秦孝公。



       “你就凭这几面之缘,断定秦孝公非这个人来演不可?”万佳宝眯了眯眼。



       “就是种直觉,就像当初《牧马人》选角的时候,我一眼就认准了朱时茅,形似神似。”



       方言语气肯定道:“没有意外的话,我会向西影厂推荐他来演电影版本的秦孝公。”



       “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见一见这个鲍国庵。”万佳宝生出了浓浓的兴趣。



       可不!



       这个曹操必须见一见。



       方言喝了口水,像曹操这么复杂的历史人物,鲍国庵都能演到“如果历史上的曹操长得不像他这样,那一定是曹操的问题”的水平,秦孝公的表演难度,并没有曹操的那么大。



       “还有呢?”



       万芳越来越感兴趣。



       方言如数家珍地说出口。



       比如,年轻时期的秦惠文王,姜闻。



       要不是陈道名太年轻太面嫩,不是不能给他一个机会,现在只能在里边演个小配角。



       甚至是一句台词也没有的小卡拉米。



       “从人艺表演班、中戏、北电等挑选年轻力量,这个建议,确实值得考虑考虑。”



       “话剧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来继承发扬。”



       万佳宝沉吟片刻,让方言整理份名单。



       “岩子,都在聊爸爸的话剧,你的呢?”



       万芳问:“电影进展得怎么样了?”



       “当然是先等先生的话剧首演,这样我们拍电影的时候,也好多多地学习借鉴。”



       方言半开玩笑道。



       “哈哈,你这个小机灵鬼啊。”



       万佳宝摇头失笑:“就你心眼多。”



       最终,方言的这个提议被保留下来,带回到人艺,跟编导组讨论了以后,才能决定。



       到时候,真的要从人艺培训班、北电、中戏里边选拔,方言作为顾问,自然也要出席。



       “求之不得啊,先生!”



       方言露出淡淡的微笑,随后告辞离开。



       把客人送走以后,万芳笑眯眯地盯着万佳宝,“爸爸,您刚刚没对岩子说实话。”



       万佳宝清清嗓子,“什么?”



       万芳说:“您明明想当托尔斯泰。”



       “休要胡说!”



       万佳宝苦笑道:“你呀你,真是害了我,就我曹某人,还想当托尔斯泰,这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爸爸,您就是想当。”



       万芳把“想”字用力地强调出来。



       弦外之音就是,没说自己就是托尔斯泰了,只不过是想当,想想而已。



       “不要乱说。”



       万佳宝皱着眉头,但在万芳的眼神攻势下,咳嗽了几声,极力反对把这个心愿公开。



       甚至警告她,“如果公开了,我就说都是当编辑的女儿瞎编的,我根本就没这么说过!”



       “爸爸,您呐……”



       万芳哭笑不得,暗自决定写在日记里。



       两人四目相对,父慈女孝,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