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83章 快去请方老师

作品:《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西城,车公庄。



       《十月》每一期的期刊,都会交给新华印刷厂几个厂来负责排字、印刷等一系列工作。



       排字车间里,工人们干得如火如荼。



       自从厂里引入了王选的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不用再把不同的字体和字号的铅字,在铅字版上一一排好,然后放到圆盘机、四开机上印刷,现在已经告别铅与火。



       进入「光与电」的关虹,对着《高山下的花环》的手稿,排起字来,但手上的动作越来越慢,一直到彻底停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呜呜呜。」



       「怎么回事?」



       「哪里来的哭声啊?」



       哭声,一下子吸引众人的注意力。



       「关虹,你怎么哭了?」



       孙栗注意到身旁的关虹泣不成声,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放下手头的活,走了过去。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周围的人,也一拥而上。



       关虹哭得头皮发麻,脑袋空白,就听到耳边有人在问:「是不是有谁欺负了你?」



       「李村葆!」



       「李村葆欺负你啦?李村葆是谁啊?」



       「我们厂里有"李村葆"这号人吗?」



       顷刻间,整个人群热议了起来。



       「他写的,真的是气死我了!」



       「靳开来为什么会牺牲呢!」



       关虹抽哽咽地说出了口。



       「合着你说的"李村葆",是作家啊。」



       众人一听她是看哭的,一时无语。



       「大家伙,散了吧,散了吧。」



       孙栗招呼他们回到岗位上,自己继续安慰关虹,「别哭了,不就是里的角色死了吗。」



       「孙大姐,您没看过,您不知道。」



       关虹抹了抹眼泪。



       「好啦,再哭,就要把主任招来了,到时候非得批评你一顿不可。」



       孙栗安慰了一番。



       眼下,关虹已经不适合继续《高山下的花环》的排字工作,两人一合计,互换一下。



       孙栗坐在关虹的位置上,目光落在这部,心里不禁好奇,里面究竟写了什么,能让整天活波开朗的关虹,哭成这个样子。



       于是,随手翻了起来,这一翻可就停不下来,看到靳开来牺牲,看到梁三喜牺牲,看到赵蒙生为此而疯狂,再也控制不住泪腺。



       「嘶,嘶。」



       一阵阵幽咽声,传到了关虹等人的耳朵。



       「孙大姐?」



       「孙大姐,您这是怎么了?」



       看到「德高望重」的孙栗都哭成这样,众人立刻对《高山下的花环》充满了兴趣。



       在中午吃饭和午休的这段时间里,在人群里竞相传阅,看过以后,男默女泪。



       没看过的,心里更加痒痒。



       甚至为此不惜「违背工作原则」,偷偷地多印了几份校样,一人一份,带回家去。



       结果第二天,一个个红着眼睛,鼻子也有些微红,精神萎靡不振,没有心思工作。



       但当谈论起《高山下的花环》的时候,又一下子来了精神,更加没有人有心思工作。



       三言两语,全是情绪,有兴奋,有感动,但更多的是愤怒。



       整个排字车间,闹哄哄一片。



       「大家伙静一静,静一静。」



       孙栗费心费力地安抚众人。



       然而,没有一点儿效果。



       关虹看着越来越骚



       动的人群,就听到不知道哪个女同志振臂一呼,高喊了一句:



       「如果不写上给靳开来立了一等功,就坚决不给《高山下的花环》排版!」



       「没错,我们就不给印刷!」



       很快地,入戏过深的工友们一齐响应。



       这么大的动静,惊动了车间主任,刚接到消息,还以为要闹罢工,吓得火速赶到现场。



       等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气又笑。



       「胡闹!」



       「简直是胡闹!」



       「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副主任看了眼主任,又看了看工友。



       「我们要见李村葆!」



       「如果不写上给靳开来立了一等功,我们就坚决不给《高山下的花环》排版!」



       「………」



       面对乌压压一片的人,车间主任几番苦劝无果,终于无计可施,让人去打电话。



       「解铃还须系铃人呐。」



       「快去请《十月》的编辑们!」



       「特别是去请方言,他是责任编辑!」



       「请方老师务必把李村葆也带来!」



       「快去啊!!」



       (ps:现实里就是这个情况)……



       「董大爷,谢谢您嘞。」



       方言挂断电话,从门房里走了出来。



       刚刚郭保昌打来电话,月底要来燕京参加北电的毕业典礼,然后把分配到桂西厂的毕业生,接回桂西,顺便代表韦必达,来谈一谈《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改编。



       目前,自己手头上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利剑行动》,一个是《舌尖上的中国》。



       好在文案方面,有新闻纪录电影厂的编辑组,以及汪曾其分担,工作量并没有那么大。



       再写个电影剧本,还是绰绰有余。



       一步,两步,刚走了没几步,就听背后传来董大爷的声音,「方老师,又有您的电话。」



       「新华印刷厂打来的,说出大事了!」



       「什么事?」



       方言一接,一脸懵圈。



       万万没想到,竟然还会出现这种事?



       说给田增翔、章守仁、张仲锷他们听,众人一开始也不信,但看到方言眼神坚定,语气认真,才终于相信,这不是笑话,而是真事。



       考虑到印刷厂这事不解决,直接会影响最新一期的《十月》能否顺利发行的问题,整个编辑部,立刻行动起来,兵分两路。



       一路由章守仁带队,把还在燕京游玩的李村葆找到,火速带去印刷厂,而在此之前,另一路由张仲锷、方言带队,立刻赶往印刷厂。



       在李村葆这个作者没到之前,方言这个责任编辑,必须挑起大梁,安抚工人。



       结果,才刚到印刷厂,立刻就被工人们给围住,张仲锷和田增翔被挤到人群的边缘。



       其中一位女工流着泪道:「方老师,你们为什么不给靳开来立功!」



       「方老师,如果不写上给靳开来立了一等功,我们就坚决不给《高山下的花环》排版!」



       「不给靳副连长立功,天理难容。」



       「对,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



       人群里,爆发出一声声激动的喊声。



       「同志们!」



       方言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声。



       刹那间,一道道目光聚焦于他。



       「我知道,大家希望梁三喜凯旋而归,正逢妻子抱着孩子来看他,一家人其乐融融。」



       「靳开来没有踩到地雷,活下来还拿到一等功,兴致勃勃



       地带回家给儿子别在衣襟上。」



       「因为这样的结局,才配得上这些英雄。」



       「因为他们清澈的爱,只为华夏。」



       「但是!」



       「正是因为如此,才坚决不能改!」



       听着震耳欲聋的叫声,张仲锷一愣,透过人堆的缝隙,望着耐心解释的方言看。



       几句话里,总能蹦出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来。



       「张老师!」



       田增翔用手肘碰了下他,「村葆同志他们来了,我们赶紧过去。」



       张仲锷回过神来,马上跟章守仁、李存葆等人汇合,如实地说明情况。



       「全靠岩子了。」



       田增翔感慨道:「也只有他这样的口才,才能稳住他们。」



       「我们也别站着,赶紧支援吧。」



       章守仁一声令下,《十月》的编辑们纷纷齐上阵。



       当然,改是不可能改,改了的话,那还能是《高山下的花环》的吗?



       苦口婆心地一顿劝,终于勉强地平息了这一场小风波。



       「岩子,真的辛苦你了。」



       李村葆道:「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



       「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方言道:「他们是因为你的才会这么疯狂,你想想等这一期的《十月》正式出版,全国会有多少人会像他们一样,为之疯狂?」



       李村葆心情激动,脑子里已经浮想联翩。



       「你信不信,等《高山下的花环》一发表,记者会像他们一样包围你?」



       方言半开玩笑道。



       李村葆半信半疑,以为方言的话说得未免太夸张了。



       但当这一期的《十月》正式出版,《高山下的花环》正式发表,才意识到自己保守了!



       在《文学报》、《文艺报》等主流文艺报纸的推波助澜下,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前脚,冯木的《最瑰丽的和最宝贵的——读中篇》才刚刚登报,后脚,总政文化bu就下发了《关于组织部队阅读〈高山下的花环〉的通知》。



       一时间,《高山下的花环》得到了读者们空前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



       掀起来的阅读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助推着军事文学的新浪潮奔向新的高潮。



       连带着方言提出的新时期军事文学理念,又被不少文艺理论期刊拎出来研究。



       毕竟挖掘出这篇杰作的编辑,可是方老师!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