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32章 《商鞅》首演前夕

作品:《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2天后,阳光落在堆满稿纸的桌面。



       方格纸上写着《拯救大兵瑞恩》的大纲和人物列表,密密麻麻,全是中文。



       方言原本想纯英文写作,是不是很大胆?



       整部,英文写作!



       就在《拯救大兵瑞恩》这个故事,但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因为自己没这个水平。



       日常的交流和阅读,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写作,够呛,简直就是个半吊子。



       于是,准备像《那山那人那狗》一样,把翻译的工作交给迈克,或者交给白若雪。



       伸了伸懒腰,就在他走出房间的时候,院子里传来一阵“当当当”的金属碰撞声。



       透过窗户,往外一看。



       杨霞正握着煤气罐把手摇上几摇,随后把罐子提了起来,让罐底放在水盆里泡上。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妈,您这样用煤气,可不安全!”



       方言赶忙跑了出来。



       “哎呦,吓我一跳。”



       杨霞把煤气罐拿了出来,说烧饭烧到一半,结果没气了,只能用这个法子挤出点气。



       方言摇头失笑,把煤气罐搬回到厨房。



       “要是能再有一個就好了。”



       杨霞感叹了一句。



       方言调侃道:“妈,当初我把这煤气罐弄来的时候,您愣是七八天都不敢使,把这当成一个‘炸弹’,现在觉着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特过瘾,做饭都不想生炉子了?”



       “去去去,哪壶不开提哪壶。”



       杨霞白了眼,“待会儿吃完早饭,赶紧驮上煤气罐,去煤气站换气去。”



       “得嘞!”



       方言咧嘴发笑。



       自从自个家率先使用煤气罐,越来越多的街坊邻居就纷纷效仿起来,也办起了换气本。



       到后来,一瓶难求,一本难办。



       80年代,煤气罐是每家每户的宝贝疙瘩,一些筒子楼的集体厨房还专门为它上锁。



       甚至,“你家有煤气罐吗”,成了找对象时不能回避的问题,没有煤气罐,相亲一准黄。



       吃完早饭,方言把煤气罐捆在摩托车上。



       一溜烟的工夫,直奔最近的换气站。



       等换好气回来时,跟杨霞说道:



       “妈,中午我上外头吃去了。”



       “晚上回不回来啊?”



       “回来吃!”



       方言拿上公文包,赶着去人艺。



       《商鞅》的最终彩排,就在今天下午。



       在此之前,先上趟人文社,找师兄蹭饭。



       方言坐在章光年的对面,扒着搪瓷杯里的红烧肉,“师兄,您觉得怎么样?”



       “你这武侠,倒是跟香江的不一样。”



       章光年随手翻了翻《一代宗师黄飞鸿》。



       “嘿嘿。”



       方言嘴边粘着一粒饭,说自己的跟香江新派的最大相似之处,就在于把武侠元素融入到华夏历史当中,而区别在于武功的高低。



       章光年满意地点头,准备让人文社多印出几份样本,然后让胡木桥代为转交。



       “师兄,到时候您也得给我一份。”



       方言要把修改好的《一代宗师黄飞鸿》以及创作谈,用ems寄给《城》编辑部。



       “吃饱了吗?”



       章光年慈眉善目,递上个窝窝头。



       “吃饱了,吃饱了。”



       方言摇了摇头。



       章光年道:“这届茅盾文学奖的提名名单出来了,想不想知道自己入围了没有?”



       “当然想啊,师兄!”



       方言脱口而出。



       整个茅盾文学奖实行票决制,评奖委员会的评委会对参评作品阅读、讨论的基础上,选出不超过10部提名作品,然后会在这10部提名作品里,选出获奖的长篇。



       到目前为止,《文艺报》上尚未公布入围名单的10本。



       “你就这么急着想知道?”



       章光年把眼睛眯成一条缝。



       “我只是想知道《大秦之裂变》入选了没有。”方言道:“毕竟,这是老师亲自指导过我的。”



       提到“沈雁氷”,师兄弟二人都陷入了沉默,气氛变得淡淡的伤感。



       半晌,章光年清了清嗓子,“恭喜你啊,小师弟,《大秦之裂变》入围了。”



       “谢谢师兄。”



       方言并不感到意外。



       相比于提名,相比于自己的其他作品,他其实最在意的是《大秦之裂变》能否获奖,因为这本书的意义非凡。



       章光年说,“你也不要高兴得太早,这只是初选,能不能获奖,要看终选评审环节。”



       方言也不再多问,站了起来,告辞离开。



       “别急,一会儿我送你去人艺。”



       章光年说自己也要去看《商鞅》的彩排。



       方言一惊,“您也要去?”



       章光年打趣道:“怎么,不欢迎吗?”



       “瞧您话说的,当然欢迎!”



       方言本来以为章光年参加,只是一时兴起,但当到了人艺之后,才发现大错特错。



       此时,前排坐着陈荒煤、周巍志、冯木、孙罗笋等作协、文化bu等领导,相互交谈。



       一问于师之才知,这都是特意安排的。



       毕竟,在11月25日那天的首演,老人、逸豪奶奶她们都会到场,哪怕是从艺多年的老演员,也难免紧张,更何况这些青年演员。



       《商鞅》这出戏,决不容许有任何的闪失。



       于是,万佳宝把老友们请来,在最终彩排的时候,练一练参演这部戏的演员们的胆量。



       “冯老好!”



       “孙老好!”



       方言挨个打招呼,当看到万芳时,眼前顿时一亮,立马凑了过去,两个小辈坐在一块。



       斜对面,坐着万佳宝、胡木桥等人。



       “叮!”



       电铃声之后,响起了洪亮的报幕声。



       随后,鲍国庵等演员纷纷上台。



       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



       看着一幕幕,周巍志感慨了一句:



       “佳宝公,宝刀不老啊。”



       “老了,老了,已经七十二了。”



       万佳宝扬了扬手,说自己的创作力不比年轻时,《商鞅》这部话剧跟《雷雨》、《日出》、《原野》等相比,还是有不少的瑕疵。



       “虽不及,亦不远矣。”



       听到这么大胆的话,方言放眼望去,想看看谁这么敢说,一看是黄永钰,那没事了。



       这位“猴票之父”,可是写信批评过万佳宝,缺乏草莽精神,创作的新戏缺乏生命力。



       本以为黄永钰还要再批评几句,没想到突然夸了起来,虽然不及《雷雨》、《日出》这些贴近生活、有温度的戏,但比起《胆剑篇》、《王昭君》等历史剧,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是,敢于启用这么多中青年新演员!



       方言和万芳互看一眼,低声交谈。



       “连这位都觉得好,那看来是真的好。”



       “你说的对。”



       万芳听着他的分析,“不对,岩子,我怎么觉得你像是在变着法地夸自己啊?”



       “有吗?”



       方言露出玩味的笑容。



       正当万芳要张口的时候,黄永钰感慨了一句,“可惜今天,巴公、艾公他们没能到场。”



       “是啊,我是多么希望巴兄能看到这一出戏。”万佳宝神情复杂道,“他总是关心朋友,病中还来信嘱我创作,我恨不得早一日把《商鞅》写出来,不使他徒徒操心,如果话剧不见成功,真的是愧对于他。”



       “佳宝公,巴公一定会来看您的戏。”



       章光年笑着安慰了一句。



       冯木、胡木桥等人也纷纷安慰。



       首届茅盾文学奖将在12月6日正式举办。



       在此之前,李尧堂作为评审会主席,要和其他评委一起,选出并确定最终的获奖名单。



       到时候,会和李小琳一起进京。



       “是啊,巴兄为此特意给我来了通电话。”



       万佳宝自然也知道这件事。



       到时候,要亲自跟首都机场去接人。



       章光年说他们作协也要去,正好一起。



       万佳宝欣然同意,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随即转过头,从右往左,扫了一圈后排。



       最终,把目光落在方言和万芳的身上:



       “伱们也跟着去吧。”



       “是,先生!”



       方言郑重其事地点头。



       顺着声音,胡木桥也转头看向他,看似随口地问到首届茅盾文学奖的初选名单结果。



       “小方的《大秦之裂变》,入选了吗?”



       “高票入选。”



       章光年这话一出,方言立马来了精神,竖起耳朵,想要继续偷听。



       然而,胡木桥、章光年他们刻意地压低声音,根本听不见。



       更不用说,舞台上正排演着《商鞅》,演员激昂的声音,回荡在大厅里。



       众人低声交流,章光年忽然说了一句:



       “有些同志一直在顾虑小方的师承,如果让他最终获选,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非议。”



       “这个顾虑确实在评审会里存在。”



       冯木点了下头,一脸严肃。



       万佳宝不无认真地来一句,“依我看,小方最后能不能获选,就由巴兄他们这些评审会评委来决定,由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评判吧。”



       此话一出,众人深以为然。



       一个个若有若无地把目光投向方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