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93章 主编换人

作品:《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全国青年作家座谈会的开幕式一经《文艺报》、《文学报》等文艺主流媒体报导,立刻博得文坛瞩目,特别是方言和先锋派作家们的一系列问答,如同一股旋风席卷而来,一下子掀起轩然大波。



       “马尔克斯不承认自己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



       “魔幻现实主义、幻觉现实主义等文学派别最根本的核心,在于现实主义!”



       “先锋文学丢失了其‘先锋’的本质,完全没有把‘先锋’转化为‘创新’……”



       各种观点和论调,一时之间成为了文学界目前最热门的话题,越多越来的报刊不是打着支持“复兴现实主义”的旗号,就是站在“先锋文学”的立场,纷纷地加入到论战当中。



       以致于全国青年作家座谈会才刚刚开幕,讨论度和关注度就远远超过去年的西湖会议。



       作为这场大会的发起人和主办人的王朦又惊又喜,第一时间地把方言请到了办公室:



       “岩子,这回能有这么风光,全多亏了你啊。”



       “都是大家的功劳和心血,我不过是尽了我自己的一份力而已。”



       方言笑着坐了下来。



       “就算你这么说,这首功也是你的!”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王朦说《人民文学》通过西湖和香山这两次会议,不仅见证了“寻根文学”流派的诞生以及之后的创作风潮,而且号召文坛的作家们回归现实主义文学,算的上是无愧于华夏文学的风向标。



       “我是头功,但这最大的功劳非您莫属。”



       方言道:“自从您担任《人民文学》主编以来,咱们是上下一心,游刃有余,不需太多得会议,太烦琐的讨论,编辑部这条大船就可在波涛澎湃的大海里保持高速,绝不偏离航向,所有的船员都能完全可以尽意发挥自己的才能,一切都在您的庇护之下,不必有任何后顾之忧……”



       两人来了一波商业互吹,《人民文学》在他们一主一副的搭配下,的确是蒸蒸日上,再次伟大。



       但回顾起编辑生涯,唯一让王朦觉得遗憾的就是始终没有组到张婕、铁甯、王安逸等几位当红女作家的理想稿子,他幽幽地叹口气,“其实我一再要编辑组她们的稿,有的还亲自去拜访过。”



       “以后还有机会。”



       方言安慰了一句。



       “只怕是暂时没这个可能咯。”



       王朦摇了摇头。



       “这话怎么讲?”



       方言好奇不已。



       “这件事我只跟你讲,你千万不要向社里的人透露。”



       王朦见他信誓旦旦地保证后,才诚恳地说:“我有个不幸的消息。”



       方言静静地听着,“岩子,和你共同管理《人民文学》到现在,细细想来,虽然不敢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但也是合作愉快,相得益彰,不过现在不得不面临分道扬镳,换句话说,事情已经走到令人惋惜、无可挽回的局面了,我几次三番地想要改变,但最后还是无济于事……”



       一时之间,脑袋一片混乱,完全没有听明白他到底要讲什么。



       “我……要走了。”



       王朦眼里充满着不舍。



       “什么?!”



       方言震惊地上下打量着,误以为他身患绝症,命不久矣。



       “我真的还不想离开,想继续留在编辑部,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



       王朦眉头拧成一团,“把《人民文学》带到更高的高度,以慰茅公的在天之灵!”



       “王老师,我真的太痛心了。”



       方言心里咯噔了下,失落的情绪突然袭来,“您家里人知道吗?”



       王朦说他暂时只跟自己的妻子商量过这件事。



       “什么时候通知您的?”



       “就在前不久。”



       “呃,您还有多少时间?”



       “快的话就12月底,不过我希望能坚持到年底,把我手头上的事交代清楚了再走。”



       王朦语气里透着一丝沉重。



       方言总觉得有古怪,但就是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感觉到气氛变得凝重又哀伤。



       王朦道:“没必要那么难过,我们还是可以在文化部常常见面的。”



       “啊?”



       听到文化部门,方言愣了一下。



       王朦说自己要从人文社升任到文化部门,去顶替朱穆芝。



       方言一个激灵,立马收起了准备擦眼泪的手帕,这才意识到自己从头到尾都误解了。



       合着人家不是病房传噩耗死了啊,而是产房传喜讯——升了啊!



       于是乎,刚刚痛苦难过的心情一扫而空,转而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激动,连声祝贺道:



       “这是好事啊,恭喜您,王老师!”



       “你就不要恭喜我了,这个事要不是实在没办法往外推,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的!”



       王朦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



       方言一问才知,就在召开全国青年作家座谈会的前不久,就在王朦带领一个作家访问团参加活动的时候,碰巧撞上了一些领导,他们正在商量着文化部门该交由谁来继任管理,当时的候选人名单众多,结果在这些人里每一个都没有达成共识,偏偏就看中了自己这个“送上门来”的。



       “我当时是受宠若惊,我说我不行,他们说我能行。”



       王朦苦恼道:“我推脱了三四次,让他们另请高明,反倒让他们更觉得我适合去部里。”



       “王老师,不瞒您说,其实我也觉得这个部长挺适合您来当的。”方言劝慰道。



       “怎么会适合呢!”



       王朦苦笑连连,说自己虽然在《燕京文学》、《人民文学》的几本文学期刊担任过总编辑,也曾主管过燕京作协,但绝对没准备过去掌管文化部门,更没想过自己有能力去管理、去决策、去负责。



       “您这话就说得太谦虚了。”



       方言半开玩笑道:“就凭您把《人民文学》经营得这么井井有条,蒸蒸日上,何止一个部门啊,再说冲您王老师的名声,就是再配作协、文联这么一两个部门都不多呀。”



       “嘚嘚嘚,你啊,还是把这个拍马屁的功力都给我用在编辑和写作上去!”



       王朦没好气地白了眼。



       方言嘿然一笑,“这哪是拍马屁,实话实说而已。”



       “要不是知道你小子不知道这个消息,不然我肯定以为你是给你师兄和领导他们当说客呢。”



       王朦一脸发愁,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文艺工作者提点意见,可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去发号施令。



       方言边给他倒水,边宽慰,您得支棱起来了啊,您都不知道您体内蕴藏多么大的能量!



       王朦浅浅地喝了口水,收敛愁绪:



       “我虽然同意了调令,但我也不是没有条件,那就是我只做3年,3年之期一满,我就辞职,到时候他们就要物色更合适的人选把我顶下来,我也好从案牍之中解脱出来,继续好好地创作。”



       “您这是?”



       方言两眼圆瞪,大为意外。



       “我这一辈子就想好好写,而不是把写作当敲门砖。”



       王朦说自己如今在《人民文学》主编的位置上呆久了,在文学创作上就已经开始力不从心,不像他一样,还有如此旺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任期超过三年,自己对文学的追求可能会违背初心。



       “您真高风亮节,换成我是您,未必能做出这样有魄力的决定。”



       方言咧嘴轻笑道。



       “你小子猴精猴精的,如果换成你,估计比我还一百个不乐意来当。”



       王朦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道:“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在自己创作灵感最喷涌的那几年,没能多写几部让自己、让读者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