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夜

作品:《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夜里的大雨浇灌在长安城,夜幕下偶尔有烛火在雨水间闪烁。



       别苑内,李丽质看着弟弟妹妹正在玩闹着,抬头看向一旁的母后,低声道:“父皇与皇兄这个时候多半也没休息吧。”



       长孙皇后笑道:“让你弟弟妹妹早点休息吧。”



       “嗯。”



       李丽质轻声应了一声。



       皇城中书省内,李承乾吃着眼前的饭食。



       父子相对而坐,李世民吃着东宫送来的饭菜,尤其喜欢一碗萝卜炖的排骨。



       皇帝并不喜欢碗中的排骨,更喜欢碗中的萝卜。



       李承乾素来不挑食,安静地吃着。



       终于,李世民吃完了碗中的黍米饭,缓缓放下碗筷,还在回味着。



       李承乾从大碗中倒出一碗汤水,递给父皇一碗,也给自己一碗。

m.quanzhifashi.com

       父子俩将汤水都喝下,李承乾则是将剩下的排骨都吃完之后,让小福收拾了碗筷。



       中书省内很安静,小福与宁儿默不作声地收起碗筷,俩人提着灯笼站在了中书省门外的屋檐下,等着太子殿下出来之后,她们再跟着一起回东宫。



       雨水不断从屋檐落下,宁儿与小福提着灯笼,看着雨水从落在地面上之后,顺着台阶下的石板,朝着下方流去。



       中书省内,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道:“听说那阿史那杜尔被你治好了?”



       李承乾揣着手坐在椅子上,目光看着门外的大雨道:“儿臣只不过是给他处理好了伤口,让他痊愈的是孙神医。”



       “朕听说了,前几天他还高烧高热不退,现在已可以勉强下地走路了,杜尔还说他的命是东宫太子救下的,以后愿意为你这个太子献上他的命。”



       东阳跟着孙神医学医已有几天了,每隔三天她都会跟着孙神医出诊,妹妹的学习起点很高,这主要是大唐的医疗方式更偏向于实效性,起步就是从临床开始的。



       受限于环境,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用于学习。东阳的学习进度大体上可以归类于实践与理论并行。



       也听说东阳说起过阿史那杜尔的伤势,在伤口清创包扎之后的第二天开始,他便开始高烧不退,只剩下一口气撑着了。



       这人的开放伤口很多,会导致身体的免疫机制发高烧是正常的。



       也就是高烧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最致命。



       要是这人挺过来,也就活了。



       要是挺不过来,也就只能去找颉利合葬在关中。



       老天是眷顾大唐的,准确地来说是眷顾大唐孤这位太子的,阿史那杜尔活过来了,他现在欠东宫太子一条命。



       要得到一个突厥人的忠心,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李承乾甚至怀疑他在这一次险象环生之后,是不是留下了一些不可逆的后遗症。



       “那只能说明,他的命好。”李承乾席说着话,忽然一笑,道:“这个贼老天向来是眷顾傻子的。”



       李世民询问道:“伱觉得杜尔是傻子?”



       “父皇以为呢?”



       李世民又沉默了,儿子这些话,似乎也不无道理。



       李承乾接着道:“杜尔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既然他对孤……”



       “不对。”李承乾又换了一个说法,道:“既然他对大唐忠心,有了这么一个人,孤与父皇就可以利用这个人在突厥的事上做许多文章,尽管他这人在突厥的风评不好,他是阿史那氏,还要喊颉利叔叔,这人是突厥王廷的正统。”



       李世民观察着这个儿子的神情,又问道:“支持他征讨漠北?”



       李承乾摇头道:“这种事……儿臣不懂的。”



       李世民欲言又止,心中觉得有些异样,说不上来的异样,喝下一口茶水,沉默不言。



       忽听到门外有踩着积水,脚步飞快跑动的声响。



       父子俩同时向外看去,李道彦穿着一身甲胄,须发湿漉漉地走入门内,他抱拳道:“陛下,太子殿下!渭北急报。”



       李世民沉声道:“讲。”



       “喏!”李道彦从怀中拿出一张纸,尽管甲胄与甲胄覆盖上的衣衫都已湿漉漉,手中一张纸还很干燥。



       他湿漉漉的手在纸张上漫开一些水渍,急忙将纸张放在桌上,道:“渭北各县五千七百亩地,种出葡萄两千三百石。”



       “好!”李世民抚须道:“好哇,往后关中再也不缺葡萄了。”



       李承乾看着这个数字,纸张上所言的五千七百亩其实是保守数字,因为渭北各县的村落中,还有零散种植的。



       准确地来说,应该在六千亩往上。



       这一次渭北所种的葡萄,都是从泾阳转移过去的。



       现在开枝散叶之后,也就意味着关中的葡萄种植业会越来越红火。



       今年光照很好,因此葡萄也成熟更早了。



       换言之,或许是去年在泾阳种葡萄时,有些方式方法没有用好,第二次种植时,改良了方式方法,提高了果实的成熟期。



       “怎么?你不高兴?”



       李承乾一手撑着下巴,盘腿坐在椅子上,道:“这场大雨让很多葡萄提前采摘了,才会有现在的产量,如今才八月,等到了九月应该还有一批果实成熟。”



       李世民抚须道:“照你这么说,还有许多葡萄可以采摘?”



       屋外的大雨小了许多,转而成了小雨。



       李承乾将纸张收好之后,又道:“道彦兄,送信来的人呢?”



       “回太子殿下,送信来的是崇文馆主簿颜勤礼,人还在朱雀门外等着消息。”



       “嗯,让他回去吧。”



       李道彦抱拳道:“喏。”



       等人离开了,李世民蹙眉看着自己的儿子,笑道:“你不高兴。”



       李承乾站起身,将自己的椅子倒放在桌上,道:“阶段性的成功,说明不了什么。”



       李世民沉声问道:“你还想京兆府那些人做得有多好?”



       “脚踏实地,先从最基础的开始吧,不过今晚算是个好消息,可以睡个好觉了。”



       言罢,父子俩走出中书省,李承乾回头看了眼又陷入漆黑的中书省,将两扇厚重的木门关上。



       两人在中书省门前站了好一会儿。



       “你也觉得现在与漠北开战是不对的,是吗?”



       李承乾揣着手反问道:“父皇现在是要将这些军中之事,也交给儿臣了吗?”



       闻言,李世民忽然一笑,道:“朕回去了。”



       李承乾站在原地,看着父皇在几个太监一前一后地护送下离开,目送许久,对一旁的宁儿小福道:“回东宫吧。”



       “喏。”



       倾盆大雨持续了一个时辰,又成了此刻的淅淅沥沥小雨。



       渭北的葡萄远不止这两千余石,肯定还有很多闲散的田亩没有计算。



       走回东宫的路上,宁儿与小福提着灯笼走在两侧。李承乾一路上很沉默。



       直到走回东宫,太子殿下都没有讲话。



       殿下们不在东宫,现在的东宫很安静。



       李承乾脱去了靴子赤着脚,脱去外衣冲了凉之后,才感觉一天的疲惫结束了。



       太子算不上健硕,身体却很匀称,尤其是开阔的肩膀。



       因长年练习箭术,肩膀的肌肉很结实,平日的身形也因长年锻炼箭术,板正笔直。



       李承乾披上一件单薄的外衣,舒展着四肢。



       宁儿点上驱虫的熏香,低声道:“这是皇后让人送来的,皇后还叮嘱殿下要早些休息。”



       李承乾微微颔首。



       宁儿向着太子殿下的背影稍稍行礼,退出寝殿关上门。



       太液池的别苑,李世民来到这里时,夜色已深了。



       太液池的水声传到了别苑的院内。



       长孙皇后喝着茶水,坐在烛台边正在缝补着衣裳。



       见是陛下回来了,低声道:“承乾也回去了?”



       李世民在妻子身边坐下,叹道:“今天承乾竟然问朕是不是要把军中的事交给他,这个不知轻重的小子,他以为他有多大的本事?”



       长孙皇后叹道:“你们父子又闹了?”



       李世民感慨道:“这孩子心思深。”



       长孙皇后低声道:“承乾让东阳学医也挺好的。”



       “朕没反对他。”



       “凌烟阁也修建好了,往后让承乾把宫里几座年久失修的宫殿也修一修。”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叹息一声。



       长孙皇后低声道:“怎么?是不是要臣妾与承乾说将骊山温泉宫也修一修?”



       李世民的神色多了几分苦恼,心中烦闷都在这茶水中了,有些无奈地低声道:“不用了,以免承乾联合御史台一起来劝谏朕。”



       长孙皇后无声笑了笑。



       夫妻间正说着话。



       “父皇,可以将皇兄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吗?”



       忽听到女儿讲话,李世民回头看向丽质,不解道:“能够立画像在凌烟阁的都是功臣,你皇兄的画像挂在上面做什么?”



       李丽质不悦道:“女儿就知道,父皇就是小气。”



       “你皇兄才是小……”



       李世民刚说到一半,刚刚蓄起来的气势在一旁妻子的目光下顿时萎靡了。



       他低声道:“朕会考虑的。”



       “哼。”李丽质像是早就看穿了父皇的心思,扭头就离开了。



       等孩子走远了,李世民神色有些恼,“观音婢!你看看这些孩子,跟着承乾在东宫都惯成什么样了。”



       长孙皇后继续缝补着衣裳,道:“不论她们怎么样,也都是陛下的孩子。”



       渭北,这片地区山塬纵横,这种独特的地理特征也造就了渭北这片土地十分适合果农业的发展。



       此刻龙首渠边上,有一间库房。



       许敬宗与上官仪,还有郭骆驼三人坐在仓库前,看着一筐筐的葡萄送入了仓内。



       仓前放着一张桌子,许敬宗与上官仪拿着酒碗对饮。



       今晚,整个渭北各县的县民都会是彻夜难眠的。



       许敬宗将一颗葡萄放入口中细细品尝着,“不论怎么吃都觉得,关中葡萄更香甜。”



       上官仪抿了一口酒水道:“下官翻阅弘文馆卷宗时,发现西域葡萄在六月间就能成熟,就连也是六月就能采摘了。”



       “我们关中的……”正说着话,许敬宗回头看去,却不见在一旁的郭骆驼。



       平时郭兄就是寡言少语的,他忽然就不在身后了,



       许敬宗与上官仪一时间都没有注意到。



       在仓库前,还有乡民正在庆贺着这一次丰收。



       于郭骆驼来说这一次丰收很容易,但又觉得是理所当然了。



       只不过将泾阳葡萄种植坊市用在了渭北,郭骆驼与路过的几个乡民笑了笑。



       他们的笑容很真,这让郭骆驼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他走到一间小屋内,点亮这间屋内的油灯,眼前有一个木架子,木架子每一层都放着一个个苗圃,苗圃中是正在培育的幼苗。



       正观察着,郭骆驼注意到有个孩子也走了进来。



       他回头看去,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



       “家父狄知逊。”



       说话间,这孩子的眼睛在昏暗的屋中好似有反光。



       郭骆驼收回目光继续观察着幼苗,笑道:“原来是狄知逊的孩子。”



       狄仁杰抬头问道:“小子知道,你是郭寺卿,太子主持关中农事以来,司农司也就成了太子门下。”



       “本官不懂什么太子门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本官来说便是这世上最满足的事。”



       狄仁杰好奇道:“这些幼苗是用来做什么的?”



       郭骆驼解释道:“渭北是丰收了,可单亩产量却比去年泾阳的产量低了三成。”



       “种田很难吗?”



       郭骆驼低声道:“种田啊,种田就是与四季赶时节,过了这个时节,关中就入秋了,入秋之后就会错过育苗的季节。”



       狄仁杰好奇道:“他们都说是丰收,都在庆贺,你却不高兴。”



       郭骆驼道:“关中的葡萄第一次有如此大的丰收,当然是要庆贺的,这与本官没有关系。”



       狄仁杰觉得外界的喜乐好似与这位郭伯伯没有关系。



       他坐在门槛上,又回头看了看郭伯伯,打了一个哈欠,也不知是什么时辰了,觉得好困。



       等爹爹走来,狄仁杰道:“今晚睡哪儿?”



       狄知逊后知后觉,他一拍脑门道:“为父忘了,一直忙着与许少尹庆贺。”



       狄仁杰勉强地笑了笑,觉得不出所料。



       郭骆驼擦了擦手,手拿着一盏油灯出来,护着火道:“在下在边上搭了一间小屋,你们父子若没地方睡,可以来老夫这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