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百章 最后一蹦哒

作品:《 贼天子

       李云很清楚朝廷现在缺什么。



       缺钱,缺粮。



       要不然,朝廷也不会把楚王都派到江南去搞钱粮。



       现在,中原的河南府不可能收钱粮上来,乃至于整个中原,都被叛军影响,秋税困难,朝廷又多了个朔方军需要供养,这个时候钱粮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一两年时间,还可以勉强维持,时间一长,可能朝廷也会被逼着兵出关中。



       杜谦说的没有错,现在朝廷最希望的就是地方上保持现状,一直保持到他们缓过气来,但是这个前提是,朝廷的核心利益不能受损。



       钱粮,就属于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利益了,李云可以肯定,一旦江南东道的钱粮送不上去,朝廷一定会急。



       一急,他招讨使的职位就有着落了。



       江南东道各州到处都是盗匪,甚至敢抢劫朝廷的税钱税粮,那么理所应当就应该在江东布置一个招讨使,来讨伐这些趁火打劫的“盗匪”。



       当然了,朝廷也可以空降一个招讨使下来,只不过这个时候,朝廷里的那些人要是真派一个招讨使下来,估计这个招讨使,一定是个在朝廷里得罪了太多人的短命鬼。



       这实际上,是李云与朝廷之间的博弈。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世道已经乱了,而且该暴露的都已经暴露了出去,因此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



       不过这么做,自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代价的,按照现在的局势,以及武元佑回京之前的说法来看,二百来年的大周,没有看上去那么脆弱,一场中原之乱,大概要不了它的性命。



       而李云这么做,无疑是会得罪朝廷的,等朝廷从中原之乱中缓过来,说不定就会扭过头来,清算地方上图谋不轨的李云等人。



       不过那至少,也是两三年之后的事情了。



       毕竟哪怕现在中原的叛军立刻原地蒸发,朝廷也需要费一段时间先把中原稳定下来,然后等恢复了一些力气,才能着手处理江南的事情。



       而两三年之后,李云在江南这块地界上,未必就不能跟朝廷掰掰手腕。



       时逢乱世,该争的就一定要去争!而且越早越好,要是畏畏缩缩,婆婆妈妈的,一辈子成不了大事。



       第二天一早,李正跟刘博两个人,就带着两个校尉营,悄悄离开了婺州。



       他们是李云最信得过的亲信,而且这个事情也是他们的老本行,去干这个事情,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这个事情不需要他们百分百的拦截成功,只需要随机劫四五个州,甚至是两三个州,哪怕已经有一部分州把钱粮送出去了,其他各州也都会停止给朝廷送钱粮。



       李云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况且这会儿才刚进十月,距离秋税截止还有一个月时间,哪怕是原先朝廷太平无事的时候,地方州郡纳税也不会这么积极,更不要说是现在了。



       到了第二天,李云一大早就从床上爬了起来,他一醒,房间里的薛韵儿跟冬儿自然也就跟着醒了过来,冬儿连忙去打热水,而薛韵儿则是起床给李云找了件新衣服。



       帮李云穿上新衣服之后,薛韵儿一边给李云梳头,一边笑着说道:“这件秋衣还不错吧?”



       李云看了看铜镜里的自己,笑着说道:“还不错。”



       “衬托的为夫更加英武了。”



       薛韵儿站在李云身后,用手搂住李云的脖子,趴在他耳边,轻声吐气道:“是有人了大半个月时间给你做的呢。”



       李云回头看了看她,轻声笑道:“是夫人亲手做的?”



       “可不是我。”



       薛韵儿笑着说道:“我还没学会呢。”



       李云一怔,若有所思。



       “夫君猜到了罢?”



       薛韵儿给他戴上头冠,轻哼道:“从那天掀了人家的被子之后,一个来月都没跟她说话了,夫君真是铁石心肠。”



       李云这才彻底明白过来她说的是谁,无奈道:“为夫这段时间,忙的脚不沾地。”



       “等几天吧。”



       他站了起来,手放在眉心,轻声道:“等几天,我跟她聊聊。”



       说着,他看了看薛韵儿,摇头道:“夫人你也是,惹出这些是非。”



       “哪里是是非了?”



       薛韵儿给他穿上外衣,轻声道:“咱们李家,人丁单薄。”



       “再加上现在又是乱世,我那妹妹,无依无靠,没个去处,她又倾心于你,就留下来同我做个伴,不是好事?”



       戴好头冠之后,薛韵儿想了想,又说道:“对了,李正年岁也不小了,得给他说一门亲事才成,你这个做兄长的不上心,这段时间我来给他物色个合适的亲事。”



       李云“嗯”了一声,笑着说道:“我这段时间忙的厉害,没时间管这个事,夫人既然有心,就帮他操持操持罢,他也确实到了该成婚的年纪了。”薛韵儿帮他整理好外衣,缓缓说道:“夫君既然走到这条路上,李家一定要枝繁叶茂起来才成。”



       李云自然知道她在说什么,没有多说话,只是“嗯”了一声,起身接过冬儿打来的热水洗了个脸之后,开口道:“我先去见杜受益,等晚上回来,再跟夫人商议这个事。”



       “夫君去吧。”



       薛韵儿笑着说道:“我一会儿,去找苏妹妹说话去。”



       李云哑然一笑,夫妻二人这才分别,他一路到了前衙,没过多久就见到了刚起床的杜谦,李云上前,笑着说道:“受益兄好早。”



       杜谦摇了摇头:“这么多年了,都是鸡叫就起,早已经习惯了。”



       李云拉着他的衣袖,笑着说道:“走,咱们去路边吃点。”



       杜谦笑着点头,很快两个人在刺史府附近的路边摊上坐下,等早点都上上来之后,李云大口吃了几口,然后看向杜谦,开口道:“杜兄,咱们现在,钱粮倒不是特别紧缺,但是缺铜铁,缺工匠,尤其是造诣深厚的工匠。”



       “铜铁的事情,这几天我已经有了个想法。”



       李云看向杜谦,轻声道:“我老家宣州,有个县叫做义安县。”



       “盛产铜矿。”



       李云轻声道:“我派人打听过,当地不止产铜矿,还有冶铜的作坊。”



       义安县的铜官铜矿,是整个宣州乃至于江南西道,都非常出名的铜矿。



       不过这种铜矿,自然是只有朝廷能够专营,而且这玩意儿因为涉及到铸钱,朝廷管控的极为严格。



       比盐道还要严格许多。



       杜谦好整以暇的吃了一口早饭,然后看向李云,问道:“二郎打算怎么做?”



       “还没想好。”



       李云笑着说道:“不过一个县,还是我老家,想来搞到手不会特别难,现在比较难的是缺少工匠。”



       不管哪个时代,工匠对于一个集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群体,如果李云能够拥有一个数百人规模的工匠团体,他的很多“奇思妙想”,就有可能付诸于实践。



       当然了,真要有了足够的工匠,现在要紧的事情也是把麾下将士们的装备给弄上去,毕竟现在婺州兵虽然有好几千人,但是大多数人是几乎没有甲胄的。



       不止是铁甲,连皮甲都不多。



       “征募工匠…可以同征兵一起来。”



       杜谦看着李云,笑着说道:“二郎是一州的刺史,也可以直接发诏令,把各县的工匠,都调到城里来。”



       “那不行。”



       李云微微摇头道:“各个县城,还是要保留一部分工匠的,不能一股脑都给喊到州里来,铸剑虽然重要,但是铸犁一样重要。”



       “这个事情,不能太急,还是要一点一点来。”



       听到李云这句话,杜谦先是一愣,随即正色起来,看着李云的目光,又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别的不说,能有这份见识,李云就已经超过了这个世上绝大多数武将,包括那这个拥兵一方的节度使们。



       二人吃了早饭之后,又一前一后的走向刺史府,杜谦走在李云身后,等进了刺史府,他才看着李云,开口道:“昨天夜里,收到了我父亲送来的家书。”



       李云停下脚步,看了看杜谦,问道:“杜尚书怎么说?”



       “我父亲说,朔方军与朝廷,在年前就会有大动作,太子殿下已经放出来话,最多明年上半年,就要…”



       杜谦看着李云,继续说道:“彻底解决中原的叛乱。”



       李云琢磨了一番,开口道:“这事,恐怕要看朔方的那位韦大将军同不同意罢?”



       “太子已经召韦全忠进京了。”



       杜谦笑着说道:“二郎你猜他会不会进京?



       李云眯了眯眼睛:“他一定要去。”



       “嗯。”



       “他若是不敢去,朔方军立时便进退两难了。”



       杜谦慢悠悠的说道:“不过在我看来,即便最终中原之乱能够解决,这也是朝廷的…”



       “最后一蹦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