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15章 1983

作品:《 1979黄金时代

       “1983年了啊!”



       “范小胖已经两岁了!”



       12月31日,陈奇离港,1号在上海待了一天,去上美影瞧了瞧,在1月2日回到京城,也算过了个特殊的跨年。而他坐在回家的车上,发出如此感叹。



       首都机场的裸女壁画依旧被遮挡,冬季的京城灰扑扑、白茫茫,也还是老样子。



       每次他回京、离京,总有一辆小汽车乘坐。



       他从没问过是哪里的车,猜想应该是小莫单位的,而且他从未见过别的司机,都是在机场等待一会,先行离开的小莫忽然开着车出现。



       从机场到乐春坊,约30公里,且得开一会。



       陈奇坐在后面,随口道:“你们春节都回家么?”



       “不一定,安排值班就不回。”



       “如果回家,记得看电视,大年三十有晚会,雪姐主持,刘德桦唱歌,还能看见阿虹坐在下面呢……”



       小莫和小杨笑了笑,知道他在故意讲笑话,这几人看都看腻了,还用特意在电视里看?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而小杨问:“奇哥,你每次回来都适应么?”



       “不适应啊!”



       “啊?”



       “啊什么?不适应就是不适应,两地有差距要承认,但我们改开就为了搞活经济,让老百姓生活好起来嘛。都得有积累的过程,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怎么,你不适应了?”



       “呃……”



       这话小杨可不敢接,嘿嘿一乐,转移话题:“我家没电视,但邻居有一台,到时候我肯定看,也不知雪姐主持起来什么样?”



       “保准还是细声细气的,雪姐就大声不了。”小莫道。



       “你们在背后编排人,我可告诉她去。”



       “告诉就告诉,雪姐又不生我们气!”



       说着闲话,到了乐春坊,陈奇下了来,那俩人开车离开。



       乐春坊6号也没啥变化,大门半敞着,他推门进去,影壁下面的大水缸里已经结冰了,前院升起缕缕烟气,那都是烧炉子带来的。



       “陈老师回来啦!”



       戴涵涵照例第一个发现,大呼小叫,众人纷纷出来,一诉衷肠,鱼水情深。



       陈奇聊了一会,招呼梁晓生来后院。



       后院就显得冷清萧索,俩人赶紧把炉子点上,烧了一大壶水,梁晓生搓着手,嘴里哈着气,笑道:“回来不习惯吧,那边是不是很暖和?”



       “白天有20度吧,晚上也挺冷,大家都怎么样?”



       “好着呢,《世界奇谭》刚好创办一年,发了6期,最新一期已经突破40万份了。大家干劲都很足,今年的奖金和年货,我想多发点。”



       “你看着办,交给你我放心。”



       陈奇灌了一个热水袋,抱在怀里,问:“有同类型的杂志出现么?”



       “有,但没我们办得好。”



       “再坚持一下,等北影厂的楼盖好了,都去那边办公。”



       “那边不是住宅楼么?”梁晓生不解。



       “盖住宅楼的同时,顺便盖一下办公场所嘛,这是领导默许的。到时屋子里都有暖气,大家不用再哆哆嗦嗦的了。”



       俩人聊了会杂志。



       刚办一年,没啥可说的,稳步发展就行了,销量起码得提升到一百万以上,才能有些影响力。而且改开四大名著读者、知音、意林、青年文摘,要么没创办,要么还没变成公知文。



       公知文大批量出现要在90年代之后。



       那时苏联解体了,美国调转枪口对付中国,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崇洋媚外心理严重,社会环境一团糟,种种因素之下才造成了公知文生存的土壤。



       随后,梁晓生把写好的《黑炮事件》剧本拿给陈奇。



       “张俊钊看了么?”



       “那四个小哥们都看了,喜欢的不得了,恨不能马上就拍,但你又没回来,没个做主的人。”



       “过完年再说吧,我现在主要搞春晚。”



       ……



       梁晓生陪他坐了一会,又去前院了。



       陈奇用炉子把卧室烤热,看看时间,换上一套冬装。现在的冬天比后世冷多了,穿件大衣就想对付那是不可能的,必须穿棉袄。



       刹时间,叱咤香江的陈先生变成了京城土鳖。



       戴好帽子,系好围巾把脸挡上,骑着车子去了北影厂。



       老实讲,他享受香港的现代生活,但不代表喜欢香港那个地方,只想早早把港娱统一,为我所用。内地条件差,环境艰苦,但朋友都在这边,雪姐也在这边,每次离开久了都挺想念。



       到了北影厂,上了筒子楼,摸出备用钥匙开门,里面没人。



       “嗯?”



       “我不是说今天回来么,怎么没乖乖等我?连个纸条也没有。”



       陈奇找王好为、张金玲问问,都不知道,然后又去主楼找汪洋,汪洋也不在。



       “通讯落后就是麻烦,有个手机何至如此啊?”



       “人怎么还丢了呢?”



       他十分纳闷,想了想,或许去央视了?



       于是立即动身,又骑着车子奔央视,先去春晚筹备办公室,人不在,又去演播厅。演播厅依旧那个布置,彩带、拉花喜气洋洋,大家忙忙碌碌。



       见他来了,认识的职工纷纷投来探究的目光,还有几个人幸灾乐祸。



       不认识的悄悄询问,得知身份后,眼神也意味深长……



       “什么毛病?”



       陈奇此刻感觉到不太对劲,找了一圈,谢天谢地,黄艺鹤还没丢。



       “小陈,你几时回来的?”



       “今天刚到,你这里排着呢?”



       “一刻不敢懈怠啊!”



       “龚雪来了么?找不着她人了。”



       “呃……”



       黄艺鹤欲言又止,小声道:“去办公室说。”



       俩人又回了办公室,陈奇道:“到底怎么回事?”



       “龚雪同志被人举报了。”



       “谁?!!”



       他的语气让黄艺鹤吓了一跳,忙道:“你别着急,没大事!可能女同志平时爱打扮,她又是当红影星,用的都是高档货,来了几次演播厅,就有些风言风语。



       说她资本主义作风严重,生活腐化,不能当主持人什么的。



       我不知道是谁反映的啊,但既然有人反映,组织就得问一问,可能正找她谈话呢。”



       啧!



       陈奇一听,皱眉道:“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儿?”



       “不太清楚,应该就这两天吧,因为今天约好了排练,她没来。”



       (腰疼,今天冇了……



       明天补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