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2章 参军入伍

作品:《 从箭术开始修行

       “石哥儿,你真的要去参军?”



       卧榻之上。



       陈三石和顾心兰依偎在一起。



       “是因为顺子家的事儿吗?”



       “是,也不全是。”



       这只是刺激到陈三石的其中一点。



       他联想到了秦风。



       自己杀死秦雄,虽然没留下任何证据,但谁知道他弟弟会不会怀疑到自己身上?会不会也用出这种手段,他到时候怎么应对。



       再或者,对方万一不讲证据,就是要对他下杀手,又能怎么办?



       他甚至连习武之人的境界划分都不知道,光凭一张弓,真能护得住自己这个小家周全吗?



       至于安稳?

m.quanzhifashi.com

       从他穿越过来,被秦雄盯上的那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就算不提前下手,也会被找机会迫害。



       参军。



       不仅能习武,还有机会获得地位。



       往上走,各个方面的往上走,是在乱世求安稳的唯一正确方式。



       陈三石轻声道:“怎么,你不想让我去?”



       “你是一家之主,想做什么你说了算,我就是怕你有个三长两短……”



       顾心兰嘴上说没意见,语气却含着幽怨,杏眼也变得水盈盈的,显然是担心自己变成一个人。



       “乌鸦嘴,再乱说给你堵住!”



       “不要,唔……”



       长达两个时辰的激烈商讨后,夫妻两人达成一致意见。



       陈三石没有急着睡觉,拿起书本翻阅起来。



       不知不觉间,他彻底沉醉其中,熟练度平稳的增加着。



       达到某个节点后,他倏忽间有所顿悟,看着书籍上的文字,觉得变得浅显易懂,以前不能理解的东西,全都豁然开朗,



       【技艺:读书(精通)】



       【进度:(0/800)】



       【效用:七窍玲珑、精神焕发、过目不忘】



       七窍玲珑?



       不同于箭术直接强化身体,读书带来的变化没办法直接看到,需要用心体会。



       陈三石最直接的感受,是看书时能够轻松理解内容,并且融会贯通记在脑子里。



       “对我习武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



       “就是进阶要求,怎么涨这么多?”



       “而且仅靠这本书带给我的提升,越来越慢了,看样子要多读不同的书才行。”



       “箭术也是一样的。”



       “重弓只有军队才有。”



       “参军入伍,势在必行!”



       合上书,他也沉沉睡去。



       ……



       次日。



       太阳照常升起。



       陈三石拎着腊肉和粮食进城。



       “县城戒严了?”



       他远远就看见城门口有披甲士卒挨个盘查进进出出的行人,打听才知道,先前刺杀蛮族县令的武者不仅没抓到,反而潜伏回来,杀了城南云鹤武馆的馆主。



       “狠人啊!”



       陈三石感慨。



       搜身盘问过后,他顺利来到集市,找到老徐头。



       “既然你想清楚了,就跟我来吧。”



       老徐头儿倒也没客气,收下东西后牵出一辆驴车,带他出城:“我带你去找我儿子。”



       大盛军户,是世袭制。



       假如你父亲是军户,那么你家祖祖辈辈都是军户。



       父亲干完儿子接班,即便没有儿子,也会从族内找其他男丁补充,以此来维持军队数量。



       按照老徐头儿的说法,军户户籍是有数的,放在鼎盛时期很少会招收外人,如今想招人,却很难招得到了。



       建国初期那会儿,军户待遇很不错,按家里人口发粮饷,免费习武,冬天还发冬衣,生活水平普遍在中农以上。



       可慢慢的,一切就都变味了。



       军田数量不知怎么就越来越少,士卒们的劳役越来越重。



       老徐头儿说他刚参军那会情况最严重。



       很多军户仅靠粮饷吃不起饭,不得不去给附近的乡绅、武馆当佃农,更有甚者几乎沦为家奴。



       走投无路之下,很多军户干脆逃跑。



       有段时间整个凉州卫,逃跑人数达到夸张的一半之多!



       直到后来内阁首辅严良上任,耗费十年心血力挽狂澜,才让卫所制度维持至今还未崩溃,但战斗力却是很低下了。



       凉州边疆名义上足有二十九卫,十六万余军户士卒,实际上能有十万往上就算不错了……



       真正镇守长城的主力,是督师大人手底下的八大镇北营,那才是震慑蛮族的精锐之师。



       八大营待遇优厚,但是只収精锐,只有先在卫所混出名堂,才有机会加入镇北营。



       两人一边聊着,不知不觉间就离开鄱阳县城。



       鄱阳县城以西,是虎头山脉,以北,是边境长城。



       县城和边境长城中间,就是军队所在之处。



       卫所驻扎并非电视里的大片大片的营帐,而是建造了一个个居住的乡村。



       如果不打仗,士卒们也就过着日出耕种日落回家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各个乡村之间的军营,相当于指挥所和训练场地。



       “鄱阳县虽为边境,但因为有龙虎山脉隔着行军困难,一般不需要直接面对蛮族的大部队,往往都是小股的骑兵,相对而言还算安全。”



       “吁——”



       老徐头儿把驴车停在军营外,示意少年跟着进去。



       “你要参军?”



       老徐头属于老来得子,他儿子年纪不大,约莫不到三十岁,留着短须,精神十足。



       得知是老爹熟人的孩子,也没多问,帮忙登记入册。



       “军户每年免粮税。”



       “如果你是一个人的话,月饷四钱银子,有妻子的七钱银子,五口以上一两银子。”



       “我爹说你会打猎?”



       老徐头抢先说道:“小石头可了不得,鄱阳县城外方圆几十里的村村落落,如今都知道他是打猎的好手!”



       徐斌点点头:“你之后如果当不上武卒,也不用去阵卒,可以当弓兵,月饷有一两五钱银子。”



       来到军营里负责管理军籍名册的登记上报,又领了一身旧甲,一顶红笠帽,和一册功法秘籍。



       泛黄的线装册子封皮上,写着《兵卒基础枪法》四个大字。



       拿好东西,才此刻开始,陈三石就是一名大盛朝的边疆士卒了。



       他所在的单位全名,叫做“安定府戍边前卫鄱阳左军千户所”。



       “最近零零散散,也算是招了些人。”



       “明天你正式来营报道,到时候百户大人,会在演武场上讲话,并且向你们传授武艺。”



       “记得好好准备准备,参军一开始的表现,关乎着你一辈子在军中的前途。”



       “一旦沦为阵卒,这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