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91章 各奔东西

作品:《 单机南北朝

       孝昌元年,六月初一。



       北境,六镇,武川。



       贺拔度拔袭杀卫可孤,又被铁勒部所杀,武川群豪成了叛军追杀的目标。



       贺拔兄弟连父亲的遗体都没抢回来,只是带着卫可孤的头颅逃出了重围。



       三兄弟勇武过人,再加上贺拔家的部曲都忍着悲痛,倒是最先突围来到了白道城下。



       而袭杀卫可孤的名声已经在北境传开了,白道城守将李神轨立刻打开城门,验明卫可孤的头颅后,李神轨立刻将三兄弟送往平城。



       无论如何,袭杀卫可孤,也是朝廷在北境取得的难得好消息,虽然这个捷报和平城的官军没什么关系,但只要是能振奋朝堂的捷报,也能给平叛大军争取更多的支持。



       而且贺拔兄弟勇武的名声在六镇也出名,广阳王元深是个知兵的人,一定会重用他们兄弟。



       贺拔兄弟在平城安顿下来,等待新任北讨大都督元深抵达平城。



       有人想要进步为父报仇,也有人对战争感到厌倦了。



       比如宇文肱的长子战死,老友贺拔度拔在袭杀卫可孤后也失陷于铁勒人中战死,打了一辈子仗的宇文肱,不愿意在六镇这个绞肉场继续厮杀了。

m.quanzhifashi.com

       他带着剩余的三个儿子宇文连、宇文洛生和宇文泰隐姓埋名,装作是普通六镇南下的流民进入恒州。



       接着宇文肱没有和贺拔兄弟那样前往平城等待元深,而是继续南下前往定州避祸。



       定州,战国时期是中山国的领地,古称中山,后世就是河北保定一带。



       宇文肱之所以来定州,是来投奔定州别将葛荣的。



       定州别将葛荣也是出身六镇,先后在武川和怀朔任职,也算是宇文肱的老上司了。



       葛姓也是孝文帝命令鲜卑人改的姓,原为“贺葛”,葛荣出身非是甲等高门的鲜卑八姓,但是葛氏也位列乙姓。



       葛荣离开六镇后,官运一直不好,在几个边州兜兜转转,在定州也只能担任别驾。



       在宇文肱看来,定州、瀛州、冀州已经是大魏最腹心的地区了,六镇之乱怎么也不可能闹到定州来。



       朝廷已经取消了六镇军籍的限制,允许六镇流民南迁避祸。



       下定决心带领儿子们投奔葛荣,宇文肱就想要在定州安顿下来。



       独孤信却做出了另外的选择。



       比起宇文父子和贺拔兄弟,单独一人的独孤信带着部曲,好不容易才到了平城。



       等到独孤信到了平城,恰好遇到了被侯莫陈顺安排到后方的侯莫陈崇兄弟们。



       独孤信和侯莫陈顺也是旧识,见到故人幼弟们,自然也就照顾上。



       此时后方已经传来消息,侯莫陈顺在五原和破六韩拔陵决死一战,最后力战不敌跳入黄河。



       得到这个消息后,侯莫陈崇的几个弟弟妹妹都痛哭不止,唯独十岁的侯莫陈崇眼中没有泪光。



       独孤信惊奇的问道:



       “阿崇不为兄长哀伤吗?”



       侯莫陈崇坚毅的说道:



       “当日离别的时候,兄长将弟弟妹妹托付给我,没有安顿好弟弟妹妹,崇还不能哭。”



       听到这句话,就连一直很高傲的独孤信都夸赞了侯莫陈崇。



       一个十岁的孩子,在战乱时候带着更小的弟弟妹妹,独孤信觉得他们能活着走到平城都是一个奇迹。



       独孤信说道:



       “我和你们兄长也是故交,今后你们就跟着我吧。”



       侯莫陈崇点点头,但是接下来何去何从,他一个十岁的孩子也茫然了。



       兄长只让他们离开六镇,现在到了平城,接下来去哪里,以什么为生,全部都不知道。



       独孤信扶了扶冠帽说道:



       “去关中。”



       “啊?”



       独孤信说道:



       “我在平城打探了,如今除了六镇之外,关中也在动乱,朝堂命令丹阳公萧宝夤坐镇长安,主持关中平叛。”



       侯莫陈崇问道:



       “独孤兄长是让我们投靠丹阳公?”



       独孤信摇头说道:



       “丹阳公看似宽雅,求贤爱才,实际上用人只重门第,非吾等之主。”



       萧宝夤是前齐皇室,甚至比北魏还重视出身。



       没办法,南方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就是萧衍上台后,也勘定《百家谱》,给南方的家族定品。



       相比之下,北方的汉人门阀势力还要弱一些。



       独孤信说道:



       “我们去投平西将军苏泽,当年苏平西曾经辅佐李大将军在六镇抵抗柔然人,我曾经在他麾下效力。”



       “苏平西用兵如神,在关西也打了不少胜仗。”



       侯莫陈崇点点头,当年苏泽在六镇的时候,给六镇人带来了一些震撼。



       甚至武川人和怀朔人都不愿意向叛军投降,也是因为苏泽率领的禁军精锐,让他们觉得叛军赢不了。



       可没想到,离了苏泽,官军如此的不堪。



       当年独孤信单骑搬救兵,苏泽就曾经招揽过他。



       既然武川已经失陷了,独孤信干脆就要去投苏泽了。



       独孤信带着侯莫陈崇兄弟们,离开平城就向关中而去。



       相比之下,武川人还算是幸运的。



       他们有了袭杀卫可孤的功劳,可以通行官军把守的白道城,直接前往平城避祸。



       高欢、司马子如和窦泰他们的怀朔人,虽然早一步武川人逃跑,但是他们是投降过叛军的,不敢从白道城去平城。



       所以高欢和司马子如商议了之后,决定从武川镇向东,沿着长城走到怀荒镇后,再向北逃入燕州。



       怀荒附近的长城年久失修,上一次柔然人南下的时候,一部分袭扰白道攻打恒州,另一部分就是从怀荒进入的燕州。



       所以等到武川人都到了平城安顿下来后,高欢等人才绕过长城,他们又伪装成逃荒的队伍,这才进入到燕州。



       和高欢同行的,还有很多怀荒镇民。



       靠着天生的魅力,高欢和这群镇民的首领杜洛周结交,要不是这些熟悉地形的怀荒镇民们引导,高欢等人也不会这么顺利进入燕州。



       杜洛周邀请高欢一同前往上谷郡。



       上谷郡是燕州的大郡,从战国时期就是燕国抵御北方的游牧民的要塞了。



       杜洛周是怀荒镇民,以前也和上谷郡的豪族有些接触,和他们做过一些生意,所以准备带着同族弟兄们去投靠。



       高欢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和司马子如以及窦泰商议。



       高欢说道:



       “原本我们计划离开六镇后就去平城,投靠我岳家,但是如今只剩下这点人马,怕去了平城让人看不起。”



       比起武川人是有准备投降卫可孤的,所以贺拔宇文这些武川镇将,他们的部族都是单独编练成军的,逃跑的时候也是一起逃跑的。



       高欢这些怀朔人,就被打散成军,高欢等人逃跑的时候,只是纠集了几十同乡。



       而逃亡的过程中,被追杀或者身体撑不住又死了不少人,如今就剩下三十多骑,还包含了娄昭君这样的妇孺。



       娄家是平城望族,那时候娄昭君下嫁高欢的时候,娄家就有些看不起高欢。



       现在顶着叛军身份,手下又没有兵马,高欢也有些不愿意投靠岳家。



       司马子如和窦泰也是同样的想法。



       高欢又说道:



       “当年我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和秀荣的尔朱荣,以及在关西平叛的苏泽结交。”



       司马子如和窦泰都眼睛一亮,秀荣尔朱荣兵强马壮,苏泽在关西也打了很多胜仗。



       而且两人都是会用兵的人,如今天下乱世,他们这些武人也有被重用的机会。



       但是高欢说道:



       “可我们身上盘缠不足,先暂时去上谷郡安置一下,然后再作计划吧。”



       众人点点头,也认同了高欢的计划。



       ——



       孝昌元年,六月初三。



       朝廷新任命的讨北大都督元深抵达平城。



       抱病多日的李崇终于拖着病体,在城门迎接了元深。



       见到李崇后,元深是吃了一惊。



       原本洛阳上下都认为李崇是装病,但是今天见到后,元深确定李崇是真的病了。



       出征之前的李崇虽然也年纪大了,但是还能骑马,说话也是中气十足。



       但是现在的李崇,在左右搀扶下才能站稳,身体也单薄的如同纸一样。



       元深见到这样的李崇,快步上前扶住他说道:



       “大将军!又怎么能劳您出城迎接呢,快快上车吧!”



       元深是知兵的,深知李崇能在逆境下将军队带回平城,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堂就这点兵力,和全部造反的六镇怎么打?



       作为接替李崇来收拾烂摊子的元深,对重病的李崇也产生了物伤其类的感觉。



       元深想到了汉末和黄巾军作战的皇甫嵩,又想到如今朝堂混乱的局势,心中不由的叹息。



       胡太后重新临朝,但是清河王元怿已经死了。



       胡太后迅速找了两个男宠,荥阳郑氏子弟郑俨,以及江阳王元乂的余党徐纥。



       胡太后迅速任命郑俨为中书令,又让徐纥出任中书舍人,让他们自由出入宫廷,甚至日日夜夜留宿在宫闱中。



       甚至连胡太后自己母族的侄子胡僧敬,都在进宫的时候劝谏胡太后:



       “陛下母仪海内,岂宜轻脱如此!”



       胡太后大怒,从此禁止这个侄子进宫。



       而郑俨和徐纥把持中书,接着又控制尚书台,公开卖官鬻爵。



       就连协助胡太后政变的高阳王元雍,都只能暂避锋芒,称病不去门下省办公。



       李崇交接完大都督印信后,就立刻坐上马车返回洛阳,他的儿子李神轨也卸了白道城守城的差事,护送父亲返回洛阳。



       元深离开洛阳之前,就已经派出使者,快马前往柔然王庭。



       在元深抵达平城的时候,他的使者也来到了柔然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