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52章 天下望

作品:《 单机南北朝

       这次击溃兖州军,高欢是出了大风头。



       但是风头出了,实际上高欢也很艰难。



       葛荣其实对高欢的支持是很有限的,打仗用的都是怀朔兵,骨干都是高欢这些年从怀朔带出来的。



       葛荣最大的支援,就是一千套甲仗,但是这些也就够武装一个营罢了。



       此外粮草这些东西,葛荣给的支持是让高欢“自筹”,所谓的自筹,不过是让高欢到了冀州自己去抢劫罢了。



       对于义军来说,这也是最大支持了,本身他们就没有基础的官僚和后勤体系,能够拿出来的东西也不多。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高欢还是击败了元延明,在邺城下取得了大捷。



       高欢的部众们欢欣鼓舞,可是等待了葛荣的使者,最后的赏赐却让高欢有些郁闷。



       高欢晋升为冠勇将军,手下的司马子如、尉景、窦泰也都晋升为渠帅,除此之外,就没了!



       至于这个冠勇将军是个什么头衔?到底有什么政治地位,使者也说不清。



       高欢也没有为难使者,在义军中有什么头衔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手上有多少的实力。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也就是说,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葛荣对于高欢的奖励就是一堆不值钱也没人看中的官职,然后就一点都没有了!



       这名使者也是怀朔人,他要知道这次葛荣不地道,可是如今葛荣自己的大军还饿着肚子呢,缴获的官军战利品葛荣自己的嫡系还不够分呢,哪里有什么多余的来赏赐高欢。



       看在同乡的份上,他委婉的向高欢表示,葛荣允许他们劫掠邺城来奖励士卒。



       高欢送走了这名使者后,将手下召集起来议事。



       高欢将葛荣的赏赐告诉众人后,并且说明使者暗示高欢可以劫掠邺城,司马子如首先说道:



       “将军,不可!”



       司马子如说道:



       “邺城已经遭遇了几次劫掠,城内也没有什么东西了,我军如果再次劫掠邺城,那以后就别想再进邺城了。”



       高欢也点点头,这次其实他赢的也不轻松。



       高欢的计划是诈败后退,吸引元延明孤军深入,然后拖长了兖州军队的补给线,再一举击溃他。



       但是计划是计划,打仗不是游戏,高欢在几次撤退后,士气也散了,不少士卒都开始逃跑。



       等到高欢败退到了邺城下的时候,他的军队也已经溃散了一半。



       元延明倒是一路高歌猛进,士气如虹,眼看着就没有后退的路了,高欢最后在邺城下拼死一搏,击溃了元延明的军队。



       此战能够胜利,其实也和邺城有关。



       当年元洪业守卫邺城,战败后投降鲜于修礼,邺城已经被鲜于修礼祸害了一次。



       这一次元延明打着诛杀反贼的名义,邺城当年投降的官民也害怕官军再来一次劫城。



       没办法,这年头官军的信誉也就和贼军没什么两样了。



       高欢好歹还知道维持军纪,没有在邺城搞劫城,所以邺城最后还是支援了高欢,最终合力击溃了元延明的兖州军。



       在守卫邺城的时候,高欢还吹牛编造自己是渤海高氏之后的身份,和地方上的士族豪门拉近了距离,才有如今的亲近关系。



       邺城的士族豪强也未必看得上高欢,但是双方好歹是各取所需。



       如果放任士兵劫掠邺城,那么高欢和邺城内士族豪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丝信任也就崩溃了。



       所以司马子如坚决不同意劫城犒赏军队的计划。



       但是窦泰却说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若是再不给儿郎们好处,怕是我等项上人头不保了!”



       窦泰说的也是实话。



       这群士兵跟随高欢打仗,袍泽兄弟不知道死了多少,在上战场的时候高欢也许诺了不少好处,可是如今得到的只是一些没用的官职,义军的官职是能当饭吃?



       得不到赏赐的士兵是可怕的,高欢身为主将无法给士兵好处,那必然会被士兵抛弃。



       而在义军中,没有自己的军队那就没有任何地位。



       高欢咬牙说道:



       “无论如何,邺城不能劫,我再去城内和那些大族商议下,凑一点物资出来劳军,另外本次作战的战利品我分文不取,全部拿出来赏赐士兵!”



       高欢也是被逼急了,东奔西走这些年,家底甚至比当年和娄昭君成婚前还要薄,攒下一点家当全部都用来养军队了。



       看到高欢这么表态,司马子如、窦泰和尉景也纷纷表示自己分文不取,和高欢一样将家底都拿出来劳军。



       经过这么一折腾,邺城内的士族又同意凑了一点绢帛粮食,高欢好歹将这次的赏赐发了下去。



       劫掠邺城的事情没有发生,但是邺城周围的乡镇就遭了殃,那些没有大族庇护的村落纷纷被高欢手下的军队攻破,抢走粮食后留下了衣不蔽体的女人。



       不过这一次高欢也不是没有收获,他亲近士族豪强的名声总算是传了出去,甚至有些寒门读书人听说他是渤海高氏之后,也来出仕投靠他。



       而高欢趁机就留在了冀州,并且和冀州附近几州的逃难豪族暗通款款,保护他们留在冀州的家人和族产。



       那些被挤出了自己老巢,侨居在其他州的士族豪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被当地官府和豪族排挤。



       而朝廷又逼着他们出兵反攻,比如东冀州刺史高翼的几个儿子就在冀州附近活动。



       当他们听说了元深和元延明大败后的消息,对朝堂也失去了信心。



       渤海高氏子弟高乾和高敖曹听说了高欢的事情,高敖曹决定潜入冀州和高欢接触,想要通过高欢和葛荣搭上线。



       ——



       高欢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家底,有人却家底再次输的精光。



       贺拔三兄弟从平城逃出来后,手下的士卒不断的离散,等到了肆州的时候,身边的三百多骑仅剩下一百骑。



       三兄弟欲哭无泪,这三百骑兵是他们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都是甲仗齐全的骑兵,战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可以说是贺拔家最重要的资产,也是他们的父亲贺拔度用命换来的。



       现在折损了大半,等于在平城的积攒全部打了水漂。



       好在前方就是肆州的雁门关了,此关是肆州和恒州之间的重要关隘,只要入了雁门关一行人就安全了。



       次日,贺拔三兄弟护送着广陵王元恭,打出元恭恒州刺史的番旗,就见到雁门关上出现一群强弓手,紧接着一名身穿两当铠的武将站在城门上道:



       “吾乃骑兵督尔朱兆,奉尔朱将军之命守卫雁门,尔等何人竟敢闯关?”



       尔朱家的人?



       贺拔三兄弟和元恭对视了一眼,朝堂不是才任命了肆州刺史吗?怎么雁门关已经落入尔朱家的手里了?



       贺拔兄弟中幼弟贺拔岳的脑子最快,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贺拔岳大声对着城门上的尔朱兆说道:“尔朱都督!我们是从平城南下,一路护送广陵王来投奔尔朱将军的官军!”



       接着贺拔岳又将广陵王的番旗挥舞了一下,只可惜城门上的尔朱兆是个粗人,根本不认识什么宗王的番旗。



       尔朱兆族侄擅长骑射,很得到尔朱荣的喜爱,自小就跟在尔朱荣身边,接受了尔朱荣的军法操练。



       所以尔朱兆虽然跋扈,但是叔叔尔朱荣给他的任务就是在雁门关接收南下的官军残部,他派人出雁门关核对了众人的身份后,这才将一行人放入到雁门关内。



       尔朱兆这个人头脑简单缺乏谋略,对于人情世故也非常匮乏,做人也是恣意妄为,但是有一点他懂得带兵,所以才能被尔朱荣看中。



       他一眼就看出来,贺拔三兄弟带领的骑兵是精锐。



       所以在贺拔三兄弟进入雁门关后,尔朱兆立刻和三兄弟攀谈,当听说他们是斩杀卫可孤的贺拔度拔之子,尔朱兆赞叹说道:



       “叔父曾经夸赞过贺拔将军的勇武,今日一见诸位麾下的精兵,果然是武川勇士也!”



       但是作为此行队伍最高的广陵王元恭,尔朱兆却连正眼都不看他一眼,气得元恭的脸色铁青。



       尔朱兆拉着贺拔兄弟的手说道:



       “你们兄弟这样的勇士,叔父一定会重用,如今叔父就在九原城,你们速速去投吧。”



       尔朱荣已经在九原了?



       贺拔三兄弟默契的对视了一眼,尔朱荣都已经在肆州治城九原城了,那就是出兵吞并肆州了啊?那是彻底不装了啊。



       本就有投靠尔朱荣想法的三兄弟立刻对尔朱兆行了一个军礼道:



       “多谢尔朱都督指点,吾等立刻南下去投尔朱将军!”



       一行人在雁门关是简单的停留,就马不停蹄的南下九原城,果不其然在九原城内见到了正在接管肆州的尔朱荣。



       这时候就体现出声望的重要性了。



       贺拔三兄弟随父袭杀了卫可孤,本身是朝堂体制内的将领,素来又有勇武的名声,尔朱荣听说他们来投之后,亲自迎接了三兄弟,在看到三兄弟所带领的骑兵后,尔朱荣更是直接任命三人为别将。



       三兄弟立刻向尔朱荣宣誓效忠,尔朱荣拉着三人笑道:



       “有你们三兄弟匡扶,吾可安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