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烟盒给我留着

作品:《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王老师是了解周益民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且工作还是采购员,确实不差那口吃的。



       “拿着吧!当学生孝敬的。”



       “好!”王老师高兴道。



       尤其是周益民承认是他学生,这句话让他很得意。



       以后别人也不能说是他自己一个人一厢情愿地吹嘘。



       他回到家,将那瓶花生油往桌上一摆,跟家里显摆道:“看,我学生益民送的。”



       “哟!是花生油,当家的,益民真是个好学生,还记得你。”王老师的妻子拿起那瓶油,满心欢喜。



       隔壁院的周益民,她本来就有印象,来过她家吃饭。那时候,周益民还读小学,没有现在这两三年那么困难。



       而最近,益民上了报纸,不仅隔壁四合院的人在宣传,街道办也大张旗鼓,谁不知道呀?



       “怎么说我也教过他三年,油放好,别让耗子偷了。”王老师说道。



       他妻子、孩子无语。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就他们家的情况,耗子来了也得哭着离开。



       前两年开始,全民除四害,耗子也很少冒头了。



       四害就是指麻雀、老鼠、苍蝇、蚊子。



       1958年开始,除四害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全民动员、人人动手,让麻雀上天无路,老鼠入地无门,蚊蝇断子绝孙。



       上至干部,下至农民,大至六七十岁的老人,小至三岁的孩童,皆形成了除四害的意识。



       还专门开“除四害”誓师大会,成立“总指挥部”,并用广播宣传车载着死麻雀死老鼠行驶街头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报纸、广播、漫画铺天盖地都是除四害,文人们则创作了除四害的诗词、歌曲、快板等。



       小孩大人们成堆的掏老鼠洞,抓捕到之后,有人还往老鼠屁股塞上花椒避免细菌、疾病传播,尾巴串成串卖。



       次日,周益民把每日特价区的商品秒下来,今天是100斤花生,以及100斤香蕉。



       花生就不说了。



       香蕉是热带水果,北方老百姓很难吃得到。现在交通、物流不发达,南北物资交流有点困难,尤其是那些不耐放的东西,比如水果等。



       因此,南方的一些作物,在北方就是稀罕物。



       周益民买了三大罐的宝塔糖,足够让村里所有小孩都吃上两颗。1000斤土豆,800斤高粱,以及800斤玉米。



       另外,还打算给学校30斤花生油。



       就当顶了那箱子印章的数。



       在后世人眼中,简直黑到没有边了。



       但放在今时今日,能换那么多东西,就感恩戴德吧!



       周益民从厂里把三轮车开出来,又去借了一辆,将用麻袋装着的高粱和玉米放在其中一辆上,土豆和花生油则是在另一辆三轮车。



       “没事干吧?跟我去一趟周家庄。”周益民拉罗大鹏的壮丁。



       罗大鹏也不废话,点头:“那走吧!”



       昨晚去黑市,又挣了三块多。



       最近,他抽的烟比他老子的还要好,连他大哥都来蹭烟。他大哥,现在多多少少有点羡慕。老弟抽的烟比他好,零花钱也比他多,工作轻松、自由。



       “拿着。”



       “啊!是香蕉。益民,你的朋友是真的神通广大呀!”罗大鹏惊喜道。



       不怕人笑话,他长这么大,见过香蕉,但还没吃过。



       这次,周益民直接给他五根那么多。



       “都给我?”



       周益民点头:“友德的那份,我给他留了。”



       罗大鹏高兴地掰下两根,先放着,三根拿回家去给老娘他们分。等回来,他自己吃一根,另一根则是拿去装逼的。



       “等等我。”



       说完,跟做贼一样,鬼鬼祟祟溜回家。



       “娘,你看这是什么,没吃过吧?”他献宝一样,将三根香蕉拿出来给自己老娘。



       他娘瞪大眼:“大鹏,你哪里来的?”



       “那你就别管,你自己吃一根,别都喂卫军他们。”大鹏叮嘱道。



       他将香蕉拿回来,主要是给父母吃的,尤其是自己老娘。对大嫂、还有侄子,他可不太感冒。



       就怕老娘将好吃的都喂了孙子,那可不是他要的结果。



       大鹏他娘说不感动是假的。



       她最疼小儿子,但个個都说大鹏最不懂事,是她惯出来的。如今,小儿子孝顺她,让她感到欣慰和高兴。



       这些年的宠爱,没有白费。



       “行,娘知道了。”



       等儿子走后,她还是只吃半根,留下半根给大鹏他爹。剩下的两根,则是给卫军他们。



       大鹏看到三轮车后面的东西,他也没问是什么,踩着一辆车,跟上周益民的步伐,一前一后往周家庄去。



       周家庄村口的附近,好像永远都有人看风一样。



       任何人进村,他们都能第一时间得知。



       看到两辆三轮车进村,带头的还是周益民,他们明白,应该是给学校准备的粮食到了。有些人还羡慕去上学的那帮小子、丫头。



       村里人谁不知道学校饭堂以后吃得比村食堂还要好?



       这是周益民定下的事情,全村没有一家反对。



       谁不想让自己家孩子吃好点?还反对个屁,举双手赞成都来不及。



       “停这里,抽口烟。”周益民掏出一包中华,给罗大鹏丢了一根。



       罗大鹏刚想说,自己也有烟,但看到是中华,硬生生把话憋了回去。中华呀!他还没抽过。



       “那盒子别扔,记得留给我。”大鹏很没出息地提要求。



       周益民翻了个白眼,干脆将那包中华一并丢给他。



       罗大鹏乐得找不到北,数了一下,还剩五根烟,将那根重新放回去,抽自己口袋里的大前门。



       老支书带人赶来。



       “学校的厨房还没盖好,先放村食堂的库房,谁都不许动呀!谁敢伸手,我剁了他。”老支书严肃地警告道。



       1000斤土豆,800斤高粱,以及800斤玉米,还有三十斤花生油。



       这些粮食,足够学校用三个月以上了。



       吃得肯定会比他们在村食堂好,毕竟村食堂只有红薯和土豆。



       “记得单独放,别搞一起。”大队长也开口道。



       “支书,这是宝塔糖,给孩子驱虫的,您来分一分,应该够所有孩子每人两颗。”周益民指着三轮车后面那三大罐宝塔糖说道。



       “好!我来分。”



       大家心中感叹,周益民为了村里的孩子,真没少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