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初识同僚

作品:《 世子稳重点

       走出皇宫,赵孝骞有些恍然。



       直到此刻才发现,自己竟然掌权了,虽然只是个正七品小官儿,但权力是真的不小。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这个,可能还不行,皇城司没那么大的权力,赵孝骞也不敢这么干,否则不等群臣参他,赵煦就先把他一片片剐了。



       太祖赵匡胤开国时便定了规矩,不杀士大夫。即所谓的“君子政治”。



       无限抬高文臣,无限贬低武将,开国便矫枉过正,大宋的弱,从开国时便已埋下极深的隐患。



       “君子政治”,意思就是,朝堂上政敌之间争得再激烈,目的不过是把政敌斗到丢官免职,或是贬谪地方,到此便可止矣,基本不会要了政敌的性命。



       比如当年的苏轼,乌台诗案这么大的案子,“诗文毁谤君相”这么大的罪名,结果也只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大概相当于黄州民兵队的副队长。



       说到苏轼,赵孝骞对这个未曾谋面的文豪颇为神往。



       如今的苏轼还活着,大约在海南岛住海景房,吃生蚝,钓龙虾,摸当地土著姑娘小麦色皮肤的大腿……



       别怀疑,他一定会摸的。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大文豪不摸姑娘大腿,怎好意思称“大文豪”?



       想到苏轼,赵孝骞就很想跟他换换。



       他的人生,赵孝骞的梦。



       一千年以后去海南岛度個假,知道多贵吗?



       既然大宋有所谓的“君子政治”,那么皇城司打压旧党势力,最多只能将他们扔进大牢,除非罪大恶极,否则轻易不可杀人。



       出了右掖门,赵孝骞正打算上马车,却突然被人叫住。



       一个大约三十多岁的魁梧汉子走过来,他穿着绿色官服,容貌颇为……嗯,只能说五官齐全,特点是毛发浓密,整张脸布满了胡须,胡须茂密得连五官都遮了一半。



       再配上他穿的官服,像极了天庭当官的弼马温,官服穿在身上怎么看都不伦不类。



       这人走到赵孝骞面前,先拱手行礼,然后挤出一丝微笑。



       看得出,这个微笑真的挤得很努力了,他显然不是爱笑的人。



       “楚王世子当面可是?”声音粗犷沙哑,阳刚气十足。



       赵孝骞也笑着回礼:“正是在下,不知尊驾……”



       “下官皇城司勾当公事魏节,拜见世子。”魏节再次行礼。



       赵孝骞恍然,平级的同事啊。



       皇城司勾当公事一共有三人,赵孝骞和魏节都是。



       “原来是魏……嗯,魏勾当?”赵孝骞有点不确定,总觉得“勾当”这词儿像骂人。



       魏节可不知“勾当”这词儿在后世是贬义,闻言很自然地拱手表示谦逊。



       “下官表字‘立衍’,世子直呼下官表字便可。”魏节道。



       赵孝骞很随和地笑道:“你我都是勾当公事,你不必自称‘下官’,看你应该长我几岁,以后便称你立衍兄吧。你亦可唤我子安。”



       魏节慌忙道:“怎能直呼世子表字,太折煞我了这也。”



       “都是男儿大丈夫,不必在这种小事上推来推去,就这么定了。”赵孝骞不耐烦地道。



       魏节唯唯称是,但嘴上还是称世子。



       尊卑有别,赵孝骞的出身背景是魏节拍马也比不上的,官场上不拘小节的人,官儿大抵是当不了多久的。



       从赵煦下旨任赵孝骞为勾当公事那一刻起,魏节就很清楚,以后皇城司不再是三足鼎立的格局,多半要以赵孝骞为尊了。



       宗亲任实职,官家敢打破祖宗规矩,必然有他的打算。



       赵煦亲政未久,天下待兴,这般时节,或许唯有宗亲兄弟更能得到他的信任,将赵孝骞塞进皇城司,魏节用屁股想都知道,赵煦大约是要把皇城司掌握在这位同姓宗亲兄弟手中了。



       皇城司是一柄锋利的刀,刀柄握在什么人手里才能让官家得心应手,这个很重要。



       所以魏节见赵孝骞的第一面,便主动降了身份,以下官自居。



       人家投胎技术太高,必须尊敬一下。



       “同僚初识,要不要庆祝一下?”赵孝骞笑问道。



       官场如职场,有些应酬是免不了的,谁不希望自己有个懂事又大方的同事?



       魏节粗声道:“下官正有此意,与世子小酌一番,下官做东不如。”



       赵孝骞眨了眨眼。



       刚才魏节说第一句话时,赵孝骞便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说了几句后,赵孝骞终于听出来了。



       “立衍兄何方人士?”



       魏节道:“下官青州人,元丰年入汴京步军殿前司任指挥,元祐四年调任皇城司被官家。”



       赵孝骞恍然,青州大约是后世的山东潍坊一带。



       难怪那么喜欢用倒装句。



       “来,立衍兄跟我念,‘元祐四年被官家调任皇城司’。”



       魏节很听话地跟着念:“元祐四年被官家调任皇城司。”



       赵孝骞满意地笑了。



       魏节却不解地道:“这话有啥别的意思吗我说。”



       赵孝骞立马泄气,叹道:“你高兴就好我觉得。”



       摸了摸怀里的银子,鼓鼓的一包,估计不少,赵孝骞有心请魏节逛青楼,顺便自己也能得偿所愿。



       然而赵孝骞对大宋青楼的消费实在缺乏了解,赵颢说他有次给花魁娘子砸了一千贯都没能成为她的入幕之宾,搞得赵孝骞有点底气不足。



       “吃饭喝酒总不会太贵,我请。”赵孝骞大方地邀了魏节上马车。



       马车晃晃悠悠又来到御街路口。



       赵孝骞掀开车帘,如同导游介绍名胜古迹似的,指着路口道:“此地是我扬名之所,当初我一个大逼兜,差点打爆刘挚的狗头。”



       然后赵孝骞恶狠狠地捏拳:“谁敢不听我的话,我也打爆他的狗头,形如刘挚!”



       马车内,魏节脸颊抽搐了一下,叹道:“世子恐吓下官不必如此含蓄,官家既任世子为勾当公事,下官自然听伱的。”



       赵孝骞迅速收起了凶恶的嘴脸,展颜一笑:“误会,立衍兄误会了不是,你我同僚,我怎会恐吓你,不过是一时兴起,宣扬一下我当初的丰功伟绩而已,立衍兄切莫以为我在针对你。”



       魏节脸颊又抽了一下,不知是应酬式微笑还是表示无语。



       “是是,世子虎威,天下何人敢犯,皇城司以世子为首,日后当横行汴京我觉得。”



       短短几句话,赵孝骞确定了自己在皇城司的地位。



       好不容易得了个掌实权的官儿,总不能被同僚架空吧,现在的发展赵孝骞颇为满意。



       青楼去不起,吃吃喝喝没问题。



       在魏节的推荐下,二人来到潘楼东街一家名为“第一楼”的地方。



       敢在美食遍地的汴京自称“第一”,自然有着不凡的本事。



       第一楼最出名的是主食,是一种名叫“灌汤包”的东西。



       没错,就是后世开遍全国的灌汤包,它的真正发源地是大宋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