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15章:在太子面前,全是弟弟

作品:《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魏王从来没有像是今天这样,看到夺嫡的希望。



       这几年来,因为父皇的偏爱,加之在五姓七望的支持下,魏王党的快速扩充。



       让魏王生出了夺嫡的心思。



       只是朝廷重臣对太子的支持,让他也明白,真正让父皇废掉太子,实际上是一件非常之艰难的事情。



       不过皇位的诱惑,哪怕这希望非常的渺茫,也总是要忍不住去尝试一二。



       更何况,有父皇的榜样在前。



       父皇当年,也不是嫡子啊。



       那为什么不能夺嫡呢。



       原本一切都顺利发展,太子荒唐,私德败坏,魏王取而代之。



       可谁想到,一步走错,父皇斩杀乐童,令太子醒悟。



       曾经的那个大兄,又回来了。

m.quanzhifashi.com

       甚至是比当年还要更加强势。



       几个月的时间里,魏王就已经感觉到自己处处被压制。



       有时候夜里,李泰甚至忍不住偷偷在想。



       算了吧,放弃吧。



       只是五姓七望,还有自己的这些心腹们,他们又哪里肯同意。



       唯一的希望,也就是在征讨高丽的事情上,超越太子。



       可就算军功比太子更大,他魏王就能夺嫡吗。



       治理天下,什么时候是靠的军功了。



       直到今天,房玄龄来文学馆,给他说的一番话,才让他捡回了自信。



       走出文学馆大门的时候,整个人都还有些飘飘然。



       “魏王,房公都说了些什么。”



       柴令武有些好奇的问道。



       魏王进去了很长的时间,也不知道跟房公谈了些什么,但出来后,柴令武感觉魏王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有些不同了,很是精神焕发。



       “不要多问,该让你知道的,会告诉你。”



       “事以密成,有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李泰淡淡的说道。



       先前柴令武算是他的心腹谋士,可是比起房公来,感觉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是,魏王。”



       柴令武嘴里有些苦涩,他没想到跟随魏王这么久,劳心劳力。



       结果房公只是一番话,就让魏王如此对待自己。



       虽然柴令武心中明白,自己肯定是跟房公比不了。



       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李泰也感觉到柴令武心情低落,知道可能是刚才的话伤了他的心。



       便低声补充道:“房公那边的谋划,暂且我也不知道详细,不知道怎么跟你说。”



       “大致是跟太子谋反有关,便是都交由房公安排即可。”



       “明天正旦大朝,届时房公需要去一趟大理寺,到时候需要我等安排一二。”



       柴令武闻言,顿时就来了精神,方才的失落一扫而空。



       “太子真有谋反?”



       李泰道:“等房公安排便是。”



       ——



       东宫。



       房玄龄去魏王文学馆的事情,很快就传了过来。



       毕竟延康坊的武侯铺,就是苏定方安排的人,时刻关注着魏王府的一举一动。



       这样大的事情,自然要快速上报。



       李元昌骂道:“看来房玄龄这个老家伙,是铁了心还站在魏王那边了。”



       “早前这老狐狸,就纵容次子房遗爱,去跟青雀搅合在一起,如今看来,早有筹谋。”



       这个时候,陆仝已经离开了,只有李元昌跟赵节在。



       赵节迟疑道:“先前李安俨不是让人传话来,说回太极宫的时候,陛下跟房玄龄单独聊了,想来就是跟魏王有关。”



       “也许房玄龄本意不是要站在魏王那边,只是陛下授意,不得不从。”



       房玄龄的影响太大,站到魏王阵营的话,对于太子党来说,可谓是不小的冲击。



       房玄龄综理朝政,诸多政务很少开口,然一旦开口,便能直接定下。



       更不要说对军队的影响了。



       论影响力,即便是长孙无忌,都要逊色一筹。



       李承乾微微摇头道:“不管是陛下授意也好,还是房玄龄被逼无奈也罢。”



       “他如今已经去了魏王的文学馆,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不过也不要担忧太多,即便有房玄龄相助,魏王还能翻天不成。”



       “我们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在朝堂之上,当年陛下夺嫡,靠的是什么,难道靠的是文官的嘴吗。”



       “只要我们手里有足够的兵马,任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你们来得迟,没遇上德謇,我已经跟德謇说了,这次回长安,就不用走了,来我东宫任左卫率。”



       听到这番话,李元昌当即附和道:“殿下说得没错,魏王靠着那些世家的人,能翻起什么风浪。”



       “房玄龄也不敢真的插手军中事务吧。”



       “即便如此,有德謇之助,也不惧他房玄龄这个老匹夫。”



       就军中威信而言,李靖是毫无争议的第一。



       赵节道:“恐怕卫公可不见得会让德謇过来。”



       对于李靖的一些情况,赵节也是清楚的。



       要是能来东宫当差,早就过来了,不至于到现在。



       不过很快,赵节就被打脸了。



       李德謇正好来了。



       只是面色有些狼狈。



       “殿下,往后得求你收留了。”



       李承乾见状笑道:“跟卫公吵架了?”



       李德謇点头道:“回去后,跟父亲说了来东宫当差的事,父亲怎么也不肯同意。”



       “任凭我怎么跟他说都无济于事。”



       “说是我若离开,便断绝父子关系。”



       李元昌好奇问道:“那最后你如何来的。”



       赵节无语道:“人都在这了,你说如何来的。”



       看着李德謇一脸苦笑,李元昌不由道:“你真断了?卫公难道没把你双腿给打断吗。”



       李承乾适时笑着说道:“倒是要问问卫公,我这东宫,难道是什么魔窟不成。”



       “过来当差,还需要断绝父子关系,如此行径,岂非是把我这个太子架在火上烤。”



       听到这话,李德謇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跟父亲闹翻,其实很大程度也是做给外人看的,严格来说是做给陛下看。



       现在太子这么一搞,问题可就变得严重了。



       “瞧把你吓得,跟你开玩笑呢。”



       李承乾笑哈哈的说道。



       赵节跟李元昌也反应了过来。



       “好你个李德謇,逗我们玩呢。”



       场面的气氛,顿时变得欢快起来。



       哪怕是说明面上,李德謇跟父亲李靖闹翻,实际上作为李靖长子,他的存在依旧有着强大的影响。



       别人可不会想着说父子决裂就如何,毕竟这可是跟的太子。



       只需要在面子上,陛下那边有个交代就行了。



       ——



       正旦初一,大朝会。



       天还没亮的时候,李承乾就已经起床更衣了。



       对于大唐朝廷来说,每年正旦初一的大朝会,就是最为庄严肃穆的时候。



       大朝会是皇帝展示其至高无上地位和统治权威的重要场合。



       举办地点是太极宫内,太极殿前的太极广场。



       偌大的广场,站满了群臣,但凡有些品级的官员,此刻都要在太极广场参加。



       不仅是大唐官员,包括藩属国的使臣,同样如此。



       李世民身着冕服,端坐在宝座之上,接受群臣和各国使节的朝拜,向天下宣告其对国家的统治权。



       这种仪式感极强的活动,强化了皇帝作为天子的神圣地位,让臣民们更加敬畏和忠诚于皇权。



       作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正旦大朝会是向各国使节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重要机会。



       各国使节带来奇珍异宝和贺礼,同时也目睹了唐朝的宫殿建筑、礼仪文化、军事力量等方面的强大实力。这不仅让各国对唐朝心生敬畏,也有利于唐朝在世界上树立威望,拓展外交关系。



       听起来很威风,仪式感满满,但是对李承乾来说,就有些无聊了。



       李世民跟李承乾,全程是不需要说话的。



       当然,就这样的场面,扯着嗓子喊,远一点也听不到了。



       皇帝跟储君,就跟吉祥物一样,坐在太极殿前,台阶之上,看下方人头攒动。



       按照章程,首先是朝贺仪式。



       随着钟鼓之声响起,李世民则站起身来,李承乾也随着起身,站在身后侧。



       而后就是万国群臣跪拜在地,山呼万岁。



       接着是进贺表,由中书令等高级官员代表群臣向皇帝进献贺表,贺表中表达对皇帝的祝福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贺表通常用华丽的辞藻书写,字体工整,装裱精美,一式十八份。



       然后是特意挑选出来,嗓门很大的十八个宦官,跟西方唱诗班那样,一起高声朗诵。



       随后是各国使节依次上前,向皇帝献上各自国家的奇珍异宝和贺礼。



       鸿胪寺官员在一旁高声唱名,介绍礼物的来源和意义。



       接着就是封赏表彰。



       最后的环节就是歌曲表演了。



       当最后的秦王破阵曲开始后,也就预示着差不多结束了。



       这时,基本上已经到了晌午。



       全都结束后,群臣跪拜,山呼万岁,最后退场结束。



       此后便是大宴会了。



       五品及以上官员才能参加。



       还有诸位皇子。



       李承乾也见到了自己那诸多兄弟们。



       加上李承乾在内,总共九个皇子凑一桌。



       吴王李恪,魏王李泰,齐王李佑,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晋王李治,纪王李慎。



       齐王李佑虽然被贬为庶人,但还是被特赐参加了这次宴会。



       李承乾首位,左右则是魏王李泰,晋王李治,三嫡子。



       其他则按长幼顺序排列。



       宴席开始,作为最为年长的魏王李泰,端起酒杯,起身向李承乾道:“敬大兄。”



       这就是太子的威风了。



       其余七皇子,也纷纷端起酒杯:“敬大兄。”



       李承乾也站了起来,举杯道:“同饮!”



       这是难得一次,兄弟见面的机会。



       不过很显然,大家都很拘谨。



       毕竟魏王跟太子之间的斗争,心里头都明白着呢,谁也不想,不敢参合进去。



       “老三啊,听说你在安州最近干得不错,安州那地方,土地肥沃,要记得多带百姓开荒种地,兴修水利。”



       安州就是后世湖北安陆,亦是著名的粮食产地,只是在唐朝开发程度偏低。



       听到大兄训话,吴王李恪起身作揖行叉手礼:“谨遵大兄教诲。”



       李承乾摆摆手,接下来是魏王李泰。



       “老四,你扬州正在造船,可是要多造一些海船,把控质量,这往后不管是打高丽,还是伐倭国,可都要靠你了。”



       李泰起身作揖,皮笑肉不笑的回道:“是,大兄。”



       “老五。”



       齐王李佑一个激灵,赶忙起身作揖。



       “诶坐下吧。”



       李佑苦涩道:“是,大兄。”



       众兄弟脸色各异,齐王李佑谋反的事,基本上都知道了,这次能参加,来年可就不见得了。



       “老六。”



       蜀王李愔心中叫苦,起身作揖:“大兄。”



       李承乾语气凌厉:“你这个混账东西,在封地都干了些什么破事。”



       “殴打官员,破坏民生,简直是无法无天。”



       “若此番回去再不整改,就给我到高丽打仗去。”



       蜀王李愔性情暴躁,但在太子面前,吓得瑟瑟发抖,连忙道:“谨遵大兄吩咐。”



       “老七。”



       蒋王李恽躬身作揖:“大兄。”



       李承乾训斥道:“也不是个好东西,再贪婪的官员,都没有你这么贪财。”



       “要那么多钱财干嘛用,任个安州都督,意欲招兵买马造反乎?”



       蒋王李恽都要吓哭了:“臣弟万万不敢啊。”



       “那就跟老三一般,好生开垦荒田,再让我听到你在安州横征暴敛,仔细你的皮。”



       “谨遵大兄吩咐。”



       李承乾冷哼一声,而后喊道:“老八。”



       越王李贞底气就比较足了,起身作揖:“大兄。”



       李承乾道:“你还是不错的,但不要听信小人谗言,明白吗。”



       “马上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该有自己的主见了。”



       越王李贞面色闪过一丝惊讶,而后回道:“谨遵大兄吩咐。”



       “稚奴。”



       李治起身作揖:“大兄。”



       李承乾语气温和:“马上就是元宵佳节,你既身为右金吾卫大将军,治理万年县,那就要担起重任,维护长安秩序,可是明白。”



       李治恭声道:“谨遵大兄教诲。”



       “老十。”



       纪王李慎起身作揖:“大兄。”



       李承乾语气有些唏嘘:“我最放心的人,便是老十你了,大兄没记错的话,当年你就藩时,才八岁吧。”



       “转眼间,七年就过去了,你在封地的表现,大兄很欣慰,没有像你其他兄长那样胡作非为,以后也要保持仁厚之心,善待百姓。”



       纪王李慎听到大兄认可,心情激荡,眼眶都有些红了。



       声音略带哽咽:“谨遵大兄教诲。”



       太子一番训话,众人心中生出畏惧。



       魏王李泰的面色,更是阴沉得要滴下水来。



       原本大家都以为,大兄的心思,是放在跟魏王的斗争上,但结果对于所有人在封地的情况,皆是一清二楚,如同是在每人身边都安插了细作。



       可没人觉得太子是在胡说八道,对于自己的情况,自家最为清楚。



       此刻,宴席之际。



       房玄龄称病,早早出宫休养。



       但出了皇城后,却并未回务本坊,而是另行坐上另一马车,往大理寺方向而去。



       今天的大理寺。



       不管是大理寺卿,还是少卿,皆都参加宴席去了。



       大理寺侧门,早已经有人等候。



       马车停下,房玄龄随着等候之人,快步向着大理寺监牢走去。



       一路上连巡逻的侍卫都没见到,显然早已经安排妥当。



       很快,房玄龄就到监牢深处,见到了想见的人。



       “阴中丞。”



       阴弘智抬头一看,惊讶道:“房玄龄,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