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77章:若太子号召全城百姓谋反,将如何

作品:《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次日清晨。



       李承乾从睡梦中醒来,感受到身上的情况,不由有些失效。



       相比太子妃的娇羞,狄奥多西要更加的大胆跟奔放。



       就像是一匹肆虐的野马,即便是第一次初尝禁果,也是要如飞蛾扑火那样,完全燃烧。



       按照皇宫的规矩,正常情况下,妃子是不能留宿的。



       太极宫是这样,东宫也是这样。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礼仪,是为了皇帝跟太子的身体健康考虑。



       然而昨晚内侍提醒的时候,狄奥多西怎么也不肯走,可能是体质的不同,一波结束,哪怕是浑身瘫软,也要继续缠绵。



       最后是李承乾开口,便由她任性这次。



       于是,早上的狄奥多西,就像是八爪鱼一样,紧紧的贴在李承乾的身上。



       微微一动,狄奥多西就醒来了。

m.quanzhifashi.com

       “殿下。”



       这眼神,都要拉丝了。



       身体上的接触,很快就有了异样,一番风雨。



       “沐浴。”



       “是,殿下。”



       狄奥多西道:“我要一起。”



       “可。”



       沐浴过后。



       太子妃苏玉儿也来一起早膳。



       自然也听说了昨晚的消息。



       好个西方妮子,真不害臊。



       李承乾边吃早膳边问情况:“邸报的事,现在是什么状况了。”



       内侍文忠回道:“昨晚宵禁后,邸报已经送到到每个坊间,清晨已经开始售卖,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来。”



       宵禁后送东西,这就是太子特权,金吾卫对此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看到东宫的人,也不可能说上前阻拦。



       以前送冰块是这样,现在送报纸自然也是这样。



       “多加关注。”



       “是,殿下。”



       这时狄奥多西道:“殿下,大唐要打高丽的事情,现在各国使臣都对此非常关注。”



       “很多人都在看着,看看大唐会怎么教训这不听话的属国。”



       作为东亚地区的宗主国,大唐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局势产生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高丽发兵这样的大事。



       大唐很强,但到底有多强,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没有个具体概念的。



       狄奥多西之所以说起这事,也是因为大唐对高丽的发兵,会很大程度到影响到欧亚的政治格局。



       因为先前大唐太子在朝堂上给罗马使团说话的关系。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食国内,并且得到重视。



       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不得不考虑大唐的态度,这会对他们现在的局势产生极大的影响。



       毕竟大唐的强大众所周知,如果大唐真的要介入到中东地区来,那么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将会受到遏制,不得不调整现在的战略布局。



       再之后,罗马公主入住大唐太子宫殿的消息,更是让阿拉伯帝国更为紧张起来。



       而现在,大唐要对麾下的属国进行讨伐。



       大家便可以从这其中,看到大唐军队的情况。



       到底是强大,还是虚弱。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高丽很强,然大唐的威严,不容许被任何的侵犯。”



       “为高丽国而战的高丽士兵,会被判处战争罪名,在大唐服劳役二十年。”



       “这次东征之后,天下再也高丽之国。”



       霸气的宣言,让狄奥多西的眼里满是崇拜。



       “殿下一定会胜利的。”



       太子妃苏玉儿则有些担忧:“山高路远,殿下还需小心身体才是。”



       她不是担忧战争的胜利,对于太子妃苏玉儿来说,这么远的路程,太子肯定会很劳累。



       而且她知道的,太子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的缘故,几乎常年住在皇宫中。



       后来身体转好了,也没怎么出去过。



       可以说太子自从出生起,就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这次一下子就是长途跋涉五千里路。



       这一路上,太子肯定会很不习惯。



       吃不好,睡不好。



       这让她如何不担心。



       “玉儿放心,我的身体,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李承乾调侃道。



       苏玉儿面色一红,瞪了一眼狄奥多西。



       狄奥多西:???——



       对于长安的百姓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好像换个一个长安那样。



       全城徭役修改暗渠后,整个长安都换了模样。



       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堆新的规矩,一堆太子教令。



       太子教令:不得随地大小便,不得随地吐痰,不得随地乱扔垃圾。



       违者罚款百文,举报者赏五十文。



       这就很很多无所事事的长安百姓,直接化身监督小能手。



       东西市,朱雀大街。



       只要见到,立马就拉住罚款。



       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还不好意思。



       但是当第一个获利者出现,传开消息,靠着在大街上抓人,仅仅是一天时间,靠着抓了十个人,就赚了五百文的事情传开后。



       这下子长安各坊,顿时就轰动了。



       一传十,十传百。



       于是整个长安就变得热闹起来,许多人一大早就在街上溜达,眼睛发亮的四处盯着,就看有谁会违背太子教令。



       这就出现了特别有趣的现象,有个人吐口痰,周边四五个人都过来拉着他。



       最后武侯铺的人也没办法,奖赏的五十文,让几个人平分。



       为了不让自己口袋里的钱变成别人的钱。



       于是垃圾入垃圾桶,大小便去公厕,很快就养成了习惯。



       毕竟街道上每数百米就有垃圾桶,一里之地内就有男女分开的公厕。



       举报这门生意,逐渐就暗淡了下来。



       但还是有人做的。



       毕竟长安总会有大量的外国商人,外地人过来。



       不过长安各个城门,都已经张贴了告示。



       新入城的人都会被告知在长安城内要遵守的规矩。



       清晨,常安防。



       这里地处长安城西南角,算是大唐贫民窟。



       房价也是最低的一块区域。



       “陈叔,那是干嘛的?”



       单瑶看着坊间告示栏旁边,一堆人在小木屋前排队,有些好奇的问道。



       自从上次在芙蓉园刺杀太子计划失败后。



       单瑶整个人都心灰意冷了。



       毕竟高丽武士那样的情况都没能刺杀得了太子,皇帝的护卫肯定更加森严。



       她还能有给父亲报仇的希望吗。



       听说太子的箭术,就是跟皇帝学的,那么皇帝肯定也很强吧。



       这让单瑶一度没了目标,最近过得浑浑噩噩。



       “听说是卖邸报,也不知道这邸报是什么东西。”



       陈明的目光有些好奇。



       人都是喜欢看热闹和八卦的,对于大部分长安百姓来说,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能有什么新奇的事情,自然都会过来瞧瞧。



       “又是太子搞出来的?”



       单瑶的语气有些复杂。



       她跟皇帝有杀父之仇,所以对于太子自然也没什么好印象。



       尤其在徭役的时候,巴不得凑热闹,让所有人都反对太子。



       可却很快被镇压下来,这让单瑶觉得,太子已经失去了民心。



       在她的心里,太子残暴不仁。



       连渗井都要掩埋,岂非是连百姓的生活都不顾了。



       还有一堆乱七八糟束缚百姓的罚款,让百姓们怨声载道。



       看来这大唐要完。



       有谶言说大唐三世而亡,肯定就应在这个太子身上。只是反转来得太快,单瑶很快就被打脸了。



       徭役过后,原本都在偷偷骂太子的人,突然就对太子感恩戴德起来。



       一连串的太子教令。



       让赚了钱的人都在说太子的好话。



       单瑶听着那些言论,都快要气死了。



       这时,一名路人经过,听到单瑶跟陈明的对话,停下脚步道:“小娘子还不知道吧,这邸报啊,就是太子做的。”



       “就跟文书一样,上面会写上大唐最近的情况,甚至是朝廷的一些事情,都会写在上面。”



       “啧啧,这也就是太子了,往前谁敢写这些出来。”



       “还全部用俗字写的,我这不读书的,都能认得几个字。”



       “这么大一张纸,才卖十文钱。”



       路人说完,就急匆匆去排队了。



       单瑶跟陈明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



       十文钱不多,也要去凑个热闹。



       小木屋的排队看似很长,但动作很快。



       毕竟一手交钱,一手就拿邸报。



       “后面的人,别插队,按规矩来,插队可是违反太子教令,要罚款的。”



       “买了邸报不识字的,就去旁边的茶楼。”



       “里面有说书人,会给你们将邸报的内容,对照着看就是了。”



       小木屋里就一人,边收钱拿报,边大声吆喝。



       终于轮到单瑶,交了十文钱买到报纸后,就好奇的看了起来。



       通体是用俗字写的,单瑶本身也是读过书的,识字不难。



       俗字看起来也没那么费力。



       “去旁边的茶楼看看吧。”



       陈明建议道。



       单瑶点点头。



       旁边不远的茶楼。



       平日里冷冷清清,今日却人满为患。



       不过还有几个空桌。



       堂倌过来介绍道:“这位郎君,小娘子,还请海涵。”



       “这人多了,桌子不够用,如果不买茶,就不能坐桌子。”



       茶楼掌柜也没办法,人太多了。



       大部分也不愿意买茶喝,可这样买茶的人没桌位也不行。



       于是只能出此下策。



       大部分人还是表示理解的。



       单瑶出了几文钱,买了壶茶坐下。



       上边有说书人,正在逐字逐句的讲解邸报,还会附带上自己的一些看法。



       “要我说啊,这高丽真不是好东西,当年汉武帝就曾经把他打服过。”



       “汉武帝是谁?那是几百年前的皇帝,把匈奴人的国家给打没了。”



       “高丽一直就是咱们中原的属国,是臣子。”



       “不好好上贡也就算了,还经常派兵去骚扰咱们的边关。”



       “生活在营州的百姓哦,那真叫一个惨啊,好不容易种点粮食,有了收成,那高丽人就过来抢,卖儿卖女的才能活命。”



       “你们说,这高丽,该不该打?”



       说书人一问,听书的百姓们,顿时群情激奋:“该打!”



       “芙蓉园大家都听说过吧,前段时间,太子就在元宵节写了一首词。”



       “青玉案元夕,啧啧,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小老儿我也没读过什么书,但就这词听着,就是好啊。”



       “我给大伙念念,大伙可以对着邸报右下角看,就是那首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部分来茶楼听邸报的,基本上是不识字的,但听着这么念,似乎又回到了元宵佳节那天的热闹场景里。



       青玉案元夕并不复杂,通俗易懂,哪怕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听起来也会感觉到那股子意境美。



       “彩!看赏。”



       有那激动的,当即大喝道。



       赏钱不多,几文钱,一人开头,就有人紧随。



       说书人眉开眼笑,连连作揖。



       单瑶也跟着赏了几钱。



       告一段落后,说书人继续道:“可就是这样的太子,遭人妒忌啊。”



       “高丽人知道咱们太子是个才华的人,圣人之后,太子即位,咱们大唐肯定是更加繁荣强盛啊。”



       “不满诸位,小老儿曾经也在心里埋怨过太子,可当今想起来,就想给自己两巴掌,太子的心里,是为了咱们百姓好啊。”



       “看看如今的长安城,诸位也是有感受的,干干净净,没了那发臭的沟渠,多么舒服,从前到了夏季,简直就跟生活在茅厕一样,臭不可闻。”



       “太子出钱,给咱们修公厕,给咱们装垃圾桶,自从那渗井被埋了后,井水都甜了几分。”



       百姓们顿时议论纷纷,对于说书人的话很是赞同。



       大家曾经,都误会了太子。



       现在享受好处,自然就铭记太子了。



       说书人继续,语气有些愤慨:“可就是这样的好太子,处处为咱们百姓着想的好太子,在写这首青玉案元夕词的那天,就在芙蓉园里,被刺杀了。”



       “高丽人狼子野心啊,暗中派了几百个高丽武士,偷偷从那芙蓉园的曲江池里,修了密道,几百手弩啊,差点就把咱们的太子给杀害了。”



       “幸亏太子不仅文采出众,那武功也是一等一的。”



       “只见太子手持大弓,嘿,便就是那么一射,立即就能毙命一个高丽武士。”



       “再弯弓,再射,又是一个高丽武士。”



       说书人手舞足蹈,模拟着射箭的姿势,让众人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太子射箭的英姿,顿时喝彩。



       “就是这般,一箭一个,那高丽小儿,便遭受不住,纷纷逃命去了。”



       “话说泥人也有三分火气,经过这么一刺杀,太子还能不生气?”



       “于是就下了教令,把大唐境界的所有高丽人,都赶回去。”



       原来是这样,众人恍然大悟。



       前些时间,金吾卫赶走高丽人,很多百姓不知道缘由,觉得这样做太过分了。



       现在这么一听,原来是这么个事,顿时就理解太子了。



       有人喊道:“要我看啊,太子还是太仁慈了,只是把他们赶走。”



       “这些高丽人里,肯定有很多细作,就应该全都抓起来,在大牢里好好审问一番。”



       这话顿时赢得大多数人的赞同。



       说书人顺着说道:“所以啊,在邸报上就写了,朝廷就决定打高丽。”



       “祸害咱们大唐的百姓,还刺杀咱们大唐的太子。”



       “大家说,这高丽,该不该打!”



       众人激奋:“该打!狠狠的打!”



       说完太子,说书人又开始讲述丝绸之路,农事生产。



       太子造曲辕犁,造福天下百姓。



       听着众人是一脸沉迷。



       在先前,大唐的百姓其实很多事都是不知道。



       朝廷也不会宣传政事之类。



       太子被刺杀的事情,也只有官员勋贵们知道个消息,多数也就知道个大概,哪里有这么详细。



       曲辕犁在大唐已经发到大部分百姓手里,然而就是这样的事情,八成长安百姓都不清楚,甚至都不知道这曲辕犁是什么样的。



       有了邸报宣传,大家一下子就了解了。



       茶楼现在所发生的事情,不过是长安城东一个缩影。



       在今天的长安,每个坊,每个茶楼,都在发生着差不多的事情。



       大量的说书人有了门道,茶楼的掌柜有了生意。



       百姓们多了个知晓消息的去处。



       民心,正在逐渐的凝聚。



       这就是邸报的威力,能够真正的把百姓们的思想统一起来,从上层延伸到下层去。



       民心是什么,就是大势。



       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若太子刘据有邸报凝聚民心,养出大势,号召全城的百姓谋反,说不定还真能成事。



       单瑶听着却不舒服,起身直接走了出去。



       对于大唐的皇帝太子,她在心里认为,是昏君。



       可一桩桩,一件件,又让她没有反驳的地方。



       听着说书人,还有茶楼百姓对太子的吹捧,让她感觉到很是憋屈,可又说不出什么理由来。



       只能是负气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