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6章 老朱眼里的纸钞【求追读】

作品:《 带着铁路到大明

       说起来,朱元璋虽出身低微,缺乏经济方面的知识,可他对于乱发纸钞之弊也并非毫无了解。



       因为元末百姓所遭受的一大苦难,便是元廷乱发纸钞,致使百姓所拥有的钱财变为废纸!



       所以,大明建立之初,汲取前元弊政经验,朱元璋并没有一开始就发行纸钞,而是铸造铜钱——洪武通宝。



       然而不过几年,朱元璋便发现,相较于大明所需要的钱,洪武通宝远远不足用,即便算上一些宋朝铜钱,也不足够。



       主要原因是铜料稀缺。



       次要原因则是铸钱受技术、工艺所限,每年所能铸造的铜钱有限。



       后来钱荒甚至到了一些地方百姓不得采取以物易物的古老方式进行交易,就连朝廷税收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见此,朱元璋不得不于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钞。



       因曾受前元乱发纸钞之苦,在发行宝钞之初,朱元璋便下旨,言明宝钞与铜钱价值对等。



       一贯大明宝钞等于一贯铜钱,等于一两银子。



       四贯大明宝钞等于一两黄金。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宝钞可以用来替代铜钱做任何交易,包括向朝廷交税!



       可以说,大明宝钞发行了几年,虽然仍有些官吏、商贾、平民抵触宝钞,但其并无贬值之象。



       去年,考虑到发行的第一批宝钞已经因长期使用而纸面磨损、字迹模糊到难以辨认的地步,朝廷甚至颁布了《倒钞法》,允许百姓向有司以旧钞换取新钞。



       朱元璋自认为,相较于前元以纸钞掠取百姓钱财,他发行大明宝钞后又颁布种种政策,是真心想让宝钞如铜钱般实用,乃至替代铜钱,解决钱荒的。



       可刘宽却说后来大明宝钞也如前元纸钞般,贬到一文不值,这让他如何肯相信?



       又如何能接受?



       他必须让刘宽给个说法!



       过去几日,刘宽通过与府中奴婢、司院同僚闲谈,乃至到市面上购物,对当下的大明钞法也有一定了解。



       他知道,目前大明宝钞还很坚挺。



       既未贬值,更没有到后来官府都拒绝百姓以宝钞交税的地步。



       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大明钞法存在巨大漏洞的事实!



       因此,刘宽略一思考后,道:“陛下,其实后世几乎所有国家都是以纸钞替代金银铜为钱币。”



       朱元璋听了讶异,“哦?这岂不说明咱发行大明宝钞替代铜钱,正是可为之钱法?”



       刘宽摇头,“以纸钞取代金银铜作为钱币流通,确实是钱法随着时代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步。”



       “但即便是后世,仍有一些国家因滥发纸钞,使百姓苦不堪言,乃至纸钞作废,国家经济崩溃。”



       “而真正的强国、大国,其纸钞之法都是在汲取前代诸多失败经验后所得来的。”



       “就这一点而言,大明钞法汲取宋、元两代经验,其实已颇为完善,唯有一大漏洞未能发现,更为能弥补。”



       只有一大漏洞?



       朱元璋来了兴趣,急问:“什么漏洞?”



       刘宽道:“大明宝钞发行时没有保证金,亦未对国民生产总值和货币需求进行估算。”



       “这就意味着,宝钞发行全凭陛下心意——陛下想发就发,想发多少就发多少。”



       “或许如今陛下尚且记得前元滥发纸钞之祸,对大明宝钞的印发有所克制。”



       “但陛下如何保证十年之后,感到朝廷财政困难时,不会多发一些纸钞来缓解财政困难?”



       听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打断刘宽的话,道:“小子,咱也不怕告诉你,咱之所以要发行纸钞,就是看在印刷纸钞远比铸造铜钱方便、便宜。”



       “既如此,在朝廷财政困难之际,多发些许纸钞以缓解,有何不可?只要别如前元那般滥发即可。”



       听到这话,刘宽差点儿没忍住笑了。



       你说老朱经济观念质朴吧,可他也精明,知道纸钞就是用来超发的。



       可你说他精明吧,他竟说出这般话,似乎完全没察觉到纸钞印刷不受约束的弊害。



       暗自摇头之后,刘宽便道:“陛下如何保证超发纸笔之时只是超发了些许,没有到滥发的地步?”



       “另外,陛下可以克制自己不滥发纸钞,又如何保证大明后继之君皆如陛下般贤明,不滥发纸钞?”



       “事实上,据微臣所知,历史上再过十年,大明宝钞便不可控制的开始贬值,其中一大原因,便是纸钞超发。”



       “于是朝廷开始要求百性交税必须用部分铜钱。而等到后来宝钞贬值厉害,朝廷收税时更是完全拒收纸钞,最终使得宝钞彻底作废!”



       “陛下之后,大明尚有永乐、洪熙、宣德三代贤明之君,皆曾设法遏制宝钞贬值之势,不仅没有成效,反而越来越糟。”



       “说到底,都是大明宝钞没有设立保证金,又无法估算国家生产值的缘故。”



       听到这里,朱元璋眉头深皱。



       他虽仍不愿相信刘宽所言,却也知道刘宽不会在这上面欺骗他。



       于是问:“发行纸钞为何要设立保证金?又为何要估算那什么国民生产值?”



       刘宽反问,“陛下可知上古之时未有铜钱,人们以何为货币?”



       “没有铜钱时,人们难道不是以物易物?”朱元璋不解。



       刘宽摇头,“以物易物自是一种交易方式,却也有类似铜钱的东西,比如说贝壳。”



       “贝壳?”朱元璋惊讶,“那东西海边多得是,也能被古人当做钱币?”



       刘宽道:“远古时人们稍有生活在海边的,贝壳流入内陆,自然就成了稀罕之物,在金银铜尚未被发掘之前作为钱币使用。”



       “金银铜以及布帛、贝壳、纸钞都能作为钱币,这就说明,钱币只是用来交易的一种工具而已,是一种信誉符号。”



       “以上几种,除了纸钞外,其本身都足够珍惜,或具有一定价值,所以才被人们信任。”



       “纸钞本身价值低廉之极,想要成为百姓信赖的钱币,就必须有信誉保证才行。”



       “保证金便是由此而来——后世国家发行纸钞,都会以黄金作为保证金,也有金银并用的。”



       “一般而言,发行一文钱的纸币,最好是有一文钱的保证金。”



       “虽然就现实而言,朝廷一般都会钞法,但必须有限度。”



       “根据后世对古代钞法的研究,主要是参考宋代钞法的经验,纸币钞法最好不要超过保证金的三倍。”



       “至于估算国民生产值,其实是对纸钞的另一重保证——主要是为了避免民间钱币过少或过多的。”



       “对于大明此时来讲,要估算国民生产值太难办到,也没有后世那么大的意义。”



       “想要保证大明宝钞的价值,其实只需设立保证金制度,再允许百姓向官府有司以铜钱兑换纸钞,便足够了。”



       至于允许用金银进行交易,乃至向官府有司以宝钞兑换金银的事,刘宽没提。



       后世都不允许这么做,大明不允许也是行纸钞之法的必然政策。



       朱元璋听完一阵沉思后,看向朱标,“标儿,你怎么看?”



       朱标道,“父皇,既然妹婿已经道出我大明钞法唯一的、也是核心的漏洞,我们便依后世经验,设立保证金制度便是了。”



       朱元璋点头,道:“既如此,刘宽你回头便写一份保证金相关的奏本交上来吧?”



       “对了,你关于六部改革的奏本还没写完吗?到底何时能交上来?”



       刘宽尴尬。



       他最近忙于科技司的事,关于改革六部的奏本都忘了,好在他本就要写完了。



       于是道:“过几日,微臣会将两份奏本一起呈上来。”



       马皇后此时道:“重八,宽儿既要忙科技司的事,又要给你写什么望远镜、银镜制法。”



       “这六部改革、保证金之事虽然重要,却不紧急,你便多容他些时间,也能思量的更加周全。”



       刘宽听完,心道:还是丈母娘疼女婿啊。



       不像老朱,就知道压榨他。



       朱元璋听了马皇后的话一笑,“也罢,便多容你几日,把奏本写好些。”



       经过这么一番谈话,午宴菜肴早就摆了上来。



       由马皇后把关的宫廷菜肴味道依旧不错,刘宽却没了品味的心思。



       他匆匆吃完,便向老朱一家告退,离开紫禁城,径直去往科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