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79章 钢成,提醒,圣心【求追读】

作品:《 带着铁路到大明

       刘宽等人在小土坡上熬到了子时——倒也不冷,只是容易渴,龚正便让杂吏拿来水瓶、茶杯和几张椅子。



       子时方过。



       高炉边上的工匠便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成钢了!”



       “绝对没错,看这光色就是钢水!”



       “快!送去搅拌炉搅拌!”



       欢呼声稍歇,工匠们便在大匠的指挥下,将转炉练出的钢水送去搅拌——按照刘宽所给的资料,这一步可以少许提升钢材品质。



       搅拌时间并不长,在钢水温度稍降后,便被送入模子中浇灌。



       大多数都是浇灌为成段的钢材,少数则是浇铸成某物的粗坯。



       忙碌好一会儿,汤大匠才带着几个工匠,将一段钢材送到小土坡这边。



       “刘副郎、厂督、厂长,我等幸不辱命,用高炉、转炉成功铸造出了钢材!”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此钢材品质绝不下于以前铁场炒炼出的钢材,诸位老爷可当场检验!”



       汤大匠说话时,花白胡须一翘一翘的,红红的圆脸上尽是兴奋、激动之色。



       刘宽等官吏此时也很兴奋,且相信汤大匠不会说谎,但还是命人当场检验钢材品质。



       方法很简单,拿锻炼好的三十炼钢刀劈砍便是。



       试验的将士一刀劈下,便将钢材砍出一道明显的刀痕,可钢刀刀刃也崩出个缺口。



       随后龚正拿起钢材细看那刀痕处,只见纹路隐现,确是好钢材无疑!



       刘宽凑近看过后点头,然后问:“这一炉估计能出多少斤钢材?”



       汤大匠冶炼经验十分丰富,虽然炉中钢水还没全部弄出来冷却称量,他心中却已经有了底。



       闻言答道:“回副郎老爷,至少能出钢材两千八百斤!”



       这个数据跟刘宽等人之前计算的差不多。



       在后世,各方面条件更好,铁水送入转炉后出钢率几乎达到1:1。



       如今六合钢铁厂条件不能跟后世比,出钢率能有九成多,已经很不错了。



       事实上,因为铁水中杂质就那么多,出钢率也不可能低到哪儿去。



       刘宽又道:“大钢锅可铸造了?拿来看看。”



       “自是铸造了。”



       汤大匠答完,便挥手示意几个工匠打碎某个模子,将浇铸的粗坯抬过来。



       待到近处,王不群等人便瞧见,那是一个直径接近九尺、深过三尺的大锅粗坯!



       明初铸造技术虽已颇为发达,可想铸造这么大的铁锅却也很难——倒不是说铸造不出来,而是难以保证质量。



       因为铁锅越大,就越容易破碎。



       眼前由钢水铸造的超级大锅看着不足一寸厚,被几个工匠放到地上时,本身却几乎没什么颤动,已显其坚固。



       刘宽上前用力踹了脚,脚都踹疼了,这大锅却也只是整体微晃,本身并没有什么形变。



       “结构看着倒是挺稳固。”刘宽笑了笑,“将它翻过来,再去拿大小铁锤过来试验。”



       工匠们照办。



       大钢锅被掀翻,盖在地上。



       工匠拎来大小三种型号的铁锤。



       刘宽又是亲自上手,将铁锅敲得邦邦饷。



       这次铁锅上倒是出现痕迹了,却只是小凹痕,而非结构性凹陷。



       随即,刘宽又让一个专业铸造铁锅的工匠检验了一次。



       这工匠检验完,兴奋地道:“启禀大老爷,这个大铁锅没任何问题,只需打磨一番,足可用上好几十年,甚至当做传家宝!”



       刘宽点点头,带着笑意道:“看来此番新炉炼钢确实是成功了,诸位皆有功劳。回头王主事、龚厂长拟一份名单上交,司里会论功行赏。”



       “稍后你们要总结此次冶炼经验,看还有那些环节可以改善,明后日再开炉炼一次。”



       “这第二次冶炼若无问题,就按本官给的图纸,先铸造几个锅炉出来。可都听明白了?”



       在场的官吏与众工匠当即一起应道:“明白!”



       事情吩咐完,刘宽便离开了,回往六合县城的驿站休息——来大明一个多月,除了第一夜和新婚那一夜,他还是头回熬夜到子时之后呢。



       ···



       五天后。



       刘宽带着随行队伍回到京师,并带回了三个大小不一的锅炉坯体,以及两车各种各样的钢铸机件。



       从仪凤门入城后,队伍直奔石灰山下的动力项目组大院。



       郭天问闻讯,带着一群人在院门口迎接。



       当见到刘宽等人时,他却是连行礼都忘了,眼睛仿佛被三辆大车上载着的锅炉吸住。



       不待大车停下,郭天问就爬上了最前面的一辆,伸手在锅炉上抚摸、敲打。



       “好!好!”他双眼发光,咧嘴大笑,“不愧是钢铸的锅炉,摸着手感都不一样!有了它,我们总算是能进行真正的蒸汽机试验了!”



       刘宽见状直摇头,又不得不提醒:“郭主事小心点,这锅炉上毛刺锋利得很,别划伤了手。”



       郭天问置若罔闻,竟又翻到锅炉里面查看,待大车停在了院子里,他才从锅炉里翻出来。



       因为锅炉一路落了不少灰尘,郭天问也弄得灰头土脸,却仍一脸开心的笑容。



       他又看了另外两个锅炉及两大车钢铸机件后,这才过来向刘宽行礼。



       随后道,“刘副郎放心,如今有了钢铸锅炉,我们一定尽快完成试验,造出蒸汽机!”



       见郭天问有些忘乎所以,刘宽不得不重声道:“郭主事!蒸汽机试验重在稳妥、安全,而非赶时间!”



       “你若是拎不清轻重,因疏忽大意弄出大事故来,可莫要怪本官临阵换将!”



       听到这番重话,郭天问一愣,随即收起笑容,神色肃穆地一揖,“下官明白了——方才只是太过高兴,真到试验时,下官定会谨记刘副郎嘱咐,以安全为重!”



       见郭天问态度端正,刘宽总算是松口气,道:“你明白就好——蒸汽机是划时代的发明,对大明意义也极大,只要能成功造出,多花些时间也没什么。”



       “下官知道了。”



       随后,趁着卸货的时间,刘宽又在动力项目组大院各处视察了一番,见没什么问题,这才离开···



       奉先殿。



       朱元璋将一份奏本扔到篓子里,面色不悦。



       “居然还有人就六合铁场改革之事上奏劝谏,真是不知所谓!”



       朱标恰好在。



       他将那份奏本从篓子拣出来看了看,道:“依儿臣看,这成御史跟前些日子上奏本的那几位一样,都是只见改革存疑、有害之处,不见其利,上奏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



       朱元璋哼道,“道听途说之事,不明究竟,就胡乱进谏,这叫为朝廷着想?分明就是沽名钓誉,还没脑子!”



       朱标无奈笑了笑,将奏本扔回篓子里。



       朱元璋又提声道:“拟旨,将前日子这些上奏反对六合铁场改革之人都召回京师,朕要让他们瞧瞧铁场改革的成果,看他们还有何话可说!”



       朱标听了心中一动,“父皇是想让这些人一起观看新炮试射?”



       朱元璋笑了,“你倒是一猜就对。”



       原来,刘宽在六合钢铁厂成功冶炼出钢水后,就写了一份奏本,让人送回京师,禀奏朱元璋,请工部军器局派人去六合钢铁厂协助铸造三种新炮。



       隔两日,军器局的人就到了六合县。



       因此,在刘宽离开六合钢铁厂时,新炮铸造工作已经开始。



       不出意外的话,过段时间,由六合钢铁厂造的第一批钢铸火炮便可运抵京师,交由天子亲军进行试射。



       若火炮没什么问题,也会优先装备天子亲军。



       可以预见,在装备了钢铸的野战炮、速射炮、虎蹲炮,并熟练相关战法后,明军战力将会提升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