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五章:上岸

作品:《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这几日,当地乡民又作何反响?”



       西门豹找来自己的仆人,问他去城中乡野打探来的消息。



       在考查了邺县四周的环境,以及寻访了不少本地人后,西门豹得知,漳水虽急流,足以令人物落水后转瞬而逝,然要说发水的频率,却是不多。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惜当地乡绅吏员却借此和巫婆勾结,谎称这是“献祭鬼神”的回报,年年敛财。



       乡野之民不通学问,少知天文,只当这的确是祭祀的功劳,因此熬了这么多年,大多只在实在负担不了的情况下,奔逃他处。



       除此之外,因城池地势较高,开垦出来的田地距离漳河尚且有一段距离,取水不便,加之巫婆吏员时时催促,年年鞭挞,使得乡民疲惫贫困,逃亡日多,田地一荒,天日一高,便有干旱之事。



       因此,



       西门豹便有意在邺县修建水渠。



       但修渠之事,并非一朝一夕可成。



       看邺县乡民被巫婆哄骗得团团转,便可知要当地人思虑长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西门豹只能趁着自己新官上任,还没有烧完那三把火,将修渠的命令传了出去,规划出几条引水之渠的路线,召集民夫奴隶,做了个还算不错的开头。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只是日子一长,便有不少人开始抱怨,说自己是邺地土生土长的,这么多年挑水运水也算过来了,却是比不得邺令修渠的辛苦。



       “抱怨的越来越厉害了。”仆人如此答道,“就连之前受恩惠的人,也有些抱怨。”



       在和当地乡绅商议结束后,西门豹便从他们那里要来了不少钱,一部分用于修渠建庙,一部分则是补还给受“河伯娶妻”之害者。



       因为多年以来,邺县逃亡的乡民太多,留在本地的少,对于补偿之事,本就出了不少钱的乡绅也不怎么吝啬,既然县令索要,他们便各自吐了一些出来。



       后者收到钱财,自然对邺令西门豹大为感激。



       只是世间通透人太少,在被征发去修渠之后,西门豹的恩德便被一些人忘到了脑后,抱怨起了邺令的“没事找事。”



       对此,西门豹只道,“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现在他们因为修渠的辛苦而抱怨我,可百年之后,他们的子孙会记得我的功劳!”



       “你继续去乡野巡视,若乡民只是抱怨,就不用去管;若是有人想要因此破坏修渠之事,再来汇报于我!”



       仆人应了一声,又退了出去。



       而另一边,



       调试多时的何博终于成功让自己上了岸。



       也许是权能所限,



       在漳河时,他能随心所欲,自有“此间全知全能”的威风和感觉。



       可是一上岸,



       便犹如鱼儿离了水,草木失了根,处处不利索。



       好在感觉差归感觉差,总归不似在发鸠山或黄河边那般,有滔天排斥之意,让何博难以存进。



       此时何博的感觉,



       就如同人踩在了河边长久糜烂的河泥之中,初时未查有变,过了段时间,就慢慢为河泥吸附,拔腿都艰难。



       不过若是真的撑不下去了,何博念头一动,他所幻化出来的这假象就地消散,再回漳河之中,也就是了!



       后路无忧,



       何博自然可以忽略那股不适之感,背着手在河岸边来回踱步,享受起这数年未曾有过的“脚踏实地”。



       等他享受的差不多了,这才有了更进一步的心思。



       何博向着邺县城池所在的方位走去,看见许多人正在挖掘渠道。



       他耳聪目明,隔着老远,也能看到打着赤膊的乡民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然后对自己的同伴说道,“这水渠能不能修好且不说,就是不知道修了能有多大作用。”



       “我们邺地,眼下就这么些人,哪里用得着太多的水?”



       人少,



       需要的粮食就少,



       需要耕种的田地自然也跟着少,



       在有些人看来,与其辛辛苦苦的挖这么几条水渠,还不如只在农忙的时候,去漳河边挑水。



       “瞧你这话说的……有种农忙的时候别嫌挑水麻烦!”



       也有明白事理的人说道,“忙一时和忙一世,这点道理你不知道?”



       “这水渠修好了就在这里,难道还能被人拿走成自家的了?”



       “去年,你挑水挑来挑去,一桶倒了半桶,还差点累趴下,躺在床上嗷嗷叫,忘啦!”



       那人被臊了一脸,不跟对方搭话,但还是梗着脖子,“哼!”



       “修渠是从漳河引水过来,只怕得罪河伯呢!”



       “嗯,要说河伯……我这几天听说了点事,也是挺有意思的!”



       正好累的不行,有人起了话头后,立马又有人加入进来。



       此世消息流通,



       既方便,



       也不方便。



       要说一夜之间,传遍南北全国,自然不行。



       但一些奇人异事,在一地同乡之间,却是迅速。



       一来城池本就不大,传起来方便。



       二来,便是人与生俱来的看热闹本性。



       几日下来,乡绅们所做的怪梦,自然被人传播了出来。



       此前恨不得把人剥皮抽筋的贵人们突然转了性子,主动出钱修庙修渠做补偿,在乡民们看来,若非鬼神真的显灵了,他们又怎么会如此?



       “啊,那我们修渠引水,别真让河伯震怒了!”



       这漳河之水,



       可是河伯的“家财”!



       岂能容忍一群凡人盗取?



       只是短短一阵谈话,乡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河伯”信仰又活跃起来,担心修渠会不会引发一些不好的事。



       到时候县令可以换人,



       他们这些本地人却是不好逃脱的。



       “一些河水而已,河伯哪里会这么小气!”



       何博一边暗中观察乡民的聊天,一边慢悠悠的走过来,停留在了已经挖出来的,一段渠道的上方。



       乡民们站在渠道里面,撑着锄头仰观这位未曾见过的年轻人——



       对方背对着太阳,有些看不清长相,但也能看出其人身材高大,面红齿白,是个没有留胡须的年轻人。



       露出来的双手留贵人常见的长指甲,但指甲缝里面没有泥巴,可见也是个不用做活的。



       穿着有些像县令常穿的那身……不过听说贵人穿衣打扮,是用来彰显身份的。



       既然相似,那么应该和县令西门豹是差不多的。



       无论如何,



       都足以俯瞰他们这些挖渠挖了一身泥巴的乡民。



       “你是什么人?”有人问道。



       “我算得上是本地人。”何博思考了一下,如此回答。



       “那为什么以前没见过你?”



       “我过去不曾出门。”



       “这怎么可能呢!你不参加河伯娶妻的仪式?”



       那般动静,可是全城人都去参与了的,不然,就是对河伯不恭敬,也不知道第二年,巫婆会不会带着弟子上门,说你家女儿同河伯“有夫妻的缘分”。



       “要真说的话,我每年都参加!”



       “你这人真是好笑!”有人上前两步,仰头对何博说道,“你既说自己不出门,又说每年参加仪式,难道你没觉得自己的话有问题嘛!”



       “我如实说而已。”



       何博回之以笑容。



       今天难得出行,他自然心情良好,对方的争论,也只是“不知者无罪”。



       “不出门还能参加仪式,难不成你是河伯?”



       有人发出一声轻佻的贱笑,然后引起其他人一块笑出声,顿时一派欢乐。



       何博摇了摇头,没有直接认下。



       毕竟,他的幻术还能用,可不想这么早暴露身份,润回漳河之中。



       “修渠是一件好事,此时的邺令是有为之人,你们按照他说的做就好。”



       “有些苦,自己吃了,子孙后代便不用再去吃了。”



       乡民们撇了撇嘴,又有人说起自己“本地的活到现在,什么没见过”等等的话。



       何博听他们抱怨,也只当是在说笑话,暂且记下来,方便日后引水渠修好,充当“合订本”来取笑说这些话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