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章 助人亦自助!

作品:《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而在驴车的里面,竟然还存着诸多的吃食,有满满的一筐面饼、一筐煮熟的鸡蛋,一筐肉脯之类的吃食,甚至还看到几坛好酒。



       苏轼顿时有些吃惊。



       两个兵丁看完之后有些为难,那个被打的兵丁犹豫着道:“苏小哥,这有些不太符合规矩……”



       苏允呵呵一笑,道:“是不太符合规矩,我听说官员就职地方,差出勾当公事,可得一份走马头子以及一份驿券。



       凭“走马头子”可以调用驿站与递铺的官马,凭“驿券”则可在各地驿站免费食宿,这些我叔父可都没有吧?”



       另一名兵丁道:“苏小哥你说笑了,那是差出勾当公事得是因公出差才行的。



       比如被委派到外地鞫治狱案、抚恤灾民、巡视地方,或者入朝奏事等。



       官员可以向枢密院、户部或地方的转运司申请,可苏员外并不符合这些规定的。”



       苏允点头道:“所以啊,我自己备车还不行么?”



       两个兵丁商量一会,过来与苏允道:“苏小哥,我们起行吧。”



       这算是默认。

m.quanzhifashi.com

       苏允笑道:“车上有肉有酒,这一路上可不会太寂寞。”



       两个兵丁闻言眼中露出喜色,这差役是苦差,但若是路上有酒有肉,那可不算苦。



       毕竟这会儿当兵的想要吃上酒肉,也没有那么简单的。



       至于符不符合规矩……嗤,先不说有没有这规矩,就说有这规矩,大宋朝破坏规矩的还少么?



       如此说罢,一行五人,便这么出发。



       苏允仔细观察苏轼,发现苏轼在驴车离开汴京城的时候并没有恋恋不舍,反而是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苏允暗自叹息摇摇头,苏轼这是被折磨出来心理疾病。



       根据后世的传记记载,苏轼初到黄州之时,连门也不敢出,写诗词半点也不敢涉政,甚至连酒都不敢多喝,生怕喝了酒,又说不该说的话,写不该写的诗词。



       不过,苏允又微微笑起来。



       诗家不幸,文坛之幸。



       于苏轼来说,眉山是他出生的所在,而他真正生命的开始,却是这黄州!



       苏轼的人生高度、思想高度,很大程度便是取决于黄州几年时间。



       而苏轼在黄州区区四年时间,却塑造后世人精神世界的半壁江山,而自己,将有幸亲眼……哦,不,一定要亲身参与其中!



       那将让自己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



       曾经的苏允半是吃到时代的红利,半是他自己能力的确是超出同侪,大学毕业后投身商海,短短几年时间挣到一生都花不完的钱。



       然后他就迷失了。



       金钱给他带来所有想要的东西,也带来空虚。



       后来也是空虚摧毁他。



       重生之后,苏允亦是迷茫许久。



       若只是为生存,他无须几年便可以成为眉山首富,再给十年,成为大宋首富也未尝不可能。



       但那又如何呢?



       苏允思考了几年,仔细在想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最终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后来他便把目光投放在苏轼的身上。



       论精神世界之丰富,古往今来,大约少有人能够及得上苏子瞻的。



       而黄州四年,却是苏轼一辈子中最为重要的四年,他的精神世界便是在这里彻底被塑造起来的。



       若是能够亲眼、亲身参与到其中,或许……可以让自己明白所谓人生?



       这便是苏允千里迢迢出川,冒着严寒跟着苏轼前去黄州的本意。



       报恩什么的,不过是他的借口而已。



       不过他父母的确是受过程夫人的恩惠,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托辞。



       当然,苏允在这个过程中算是在利用苏轼,但他也会尽可能让苏轼少吃些苦头,就比如这温暖且载满吃食的驴车,就算是回报吧。



       至于更多的,比如说让苏轼重回朝堂之类的……哈,苏轼若是回朝堂,那自己怎么参与到他的精神世界里面去?



       那自然是万万不能的!



       苏迈驱着驴车,大约在寒冷冬天里还要赶路,倔驴有些火气,因此脚步颇快,累得后面跟着苏允以及两个兵丁不得不快步跟着。



       苏允一边想着自己的事情,一边迈开大长腿跟在驴车的后面。



       湿滑的泥泞雪路、凛然的寒风都没有减缓他的脚步。



       他的身材高大昂藏,就算隔着厚厚的冬衣,亦能够令人感受到他身上蕴藏的强大力量!



       苏允轻松地跟在驴车后面,而那两名兵丁却是气喘吁吁的远远落在后面。



       那名被打的兵丁是汴京人士,姓祝名大,他的伙伴叫他阿大。



       祝阿大看着苏允高大的背影,又是惊惧又是羡慕,喘息着大声道:“这苏小哥若是从军,当是万人敌啊!”



       这段路他们迎风而走,这北风极大,非得大声说话,才能够让身边的人听到。



       另一名兵丁亦是汴京人士,姓田名三,祝阿大唤他为阿三,闻言喘息着大声道:“你当年在边军也算是一把好手……在他手下怎么就跟鸡仔一般……他真有那么厉害?”



       祝阿大叹息着喊道:“他就按住我的肩膀,一揉一搓,我便觉得浑身没了力气。



       他捣我两拳,我当时感觉自己就要死了,现在看来,不过是他手下留情罢了,不然他当真可以一拳打死我。”



       田三不由得咋舌道:“这么厉害?”



       祝阿大紧紧盯着苏允的背部,道:“他一定是个练家子,而且是那种高来高去的侠客。



       就像李白所说的那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大侠。



       你看他走路,飒沓如流星,再回想一下他对待我们两个公门中人的态度。



       寻常人谁敢斜睨我们一眼,他说打就打,而且是那种肆无忌惮的感觉,啧,他一定是个大侠客!”



       原本田三还听得颇为认真,眼见着祝阿大越说越不像话,顿时啐道:“你马尿喝多了吧,越说越不像话。”



       说起这个,两人顿时咽了咽口水,他们扶苏轼上车的时候特意瞄了一眼,车上的肉脯、鸡蛋、酒坛尽皆历历在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