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5章 镇国上将军

作品:《 大明第一国舅

       对于即将‘出征’的事情,马寻真的不算担忧。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率领着主力在北伐,邓愈率领偏师接应,大明开国的‘六国公’有五位在主导这一场战争。



       傅友德、唐胜宗、汤和、郭兴等大将也都在军中,这是大明军事实力最为强盛的时期。



       马寻就算是去了北边,基本就是打酱油的角色,只是代为犒赏大军而已。



       换好甲胄的马寻自顾自的站在铜镜前打量着,“我看着还有些像将军的样子,孔武有力!”



       徐蛾就笑着说道,“老爷要是再魁梧些就更好了,好在老爷肩宽,撑得起来甲胄。”



       何大就说道,“这身甲胄以前是陛下的,记得那年打陈友谅的时候,陛下就穿过这身甲胄。”



       马寻也习惯了朱元璋将自己不穿的衣服送给亲戚,他和李贞就负责穿老朱不要的一些衣裳。



       不过马寻低头仔细看了看,松了口气,“还好没有僭越。”



       何大立刻笑着解释,“那会儿陛下都没有称王呢,谈何僭越?”



       也对,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朱元璋是元末乱世之中最不急着称王的,有些义军头领占了一座县城就称王,朱元璋则是打败了陈友谅之后才称王。



       徐蛾耐心叮嘱说道,“老爷也别嫌天热,丝绸衣裳一定要穿在里头。虽然老爷穿的甲严密,只是一旦被箭矢射穿了,说不定就得靠丝绸挡着。”



       “拔箭容易,要是没有丝绸挡着就真射进肉里了。”何大也跟着说道,“国舅是贵人,不要吝惜衣裳。”



       马寻从善如流,不过他也好奇,“蛾子,听意思你也是打过仗?”



       何大帮忙解释,“先前说过她是在和县跟着皇后,我们过江后元鞑子袭扰和县,就是皇后殿下领着人守城,都是登过城墙。”



       徐蛾继续说道,“那年陈友谅险些攻破京城,我也是跟着殿下巡视四处,只可惜没能手刃几个敌人。”



       看着和和气气的徐蛾,马寻立刻感觉到果真是女中豪杰。自家老姐是乱世中的巾帼英雄,她的心腹岂能是简单的人物?



       马寻忽然有些灰心丧气,“这么说来,咱们府中就我没打过仗?”



       “老爷说笑了,除了这些护院,也就是我和敏儿穿过甲。”徐蛾笑着帮马寻扣上披风,说道,“她胆子小,只敢哭哭啼啼的帮人拔箭矢。”



       “敏儿,厨房的那个胖厨娘?”马寻顿时压力山大,“这么说来,我算什么?”



       何大等人都笑了起来,他们在国舅府过的非常舒心。虽然国舅爷是贵人,可是从来都不会因为小事发怒,也喜欢和大家说笑。



       不愧是皇后殿下的弟弟,仁善不说,对手下的人也极好。



       国公出宫开府不到一个月,府里的侍女全都嫁出去了,何大这些人的妻女、子孙等也都被安排到国舅爷的田庄里。



       国舅爷可不只是一座府邸,皇帝赏赐了国舅爷庄田一区。



       所谓一区,就是一个地区,马寻的庄田就在宿州灵璧。不过这是‘遥领’,在应天府外,马寻有庄田五十顷。



       换好甲胄的马寻就要出府,旺财踢踢踏踏的靠近,马寻瞬间呆愣住了。



       我堂堂镇国上将军,未来的徐国公,难道要骑驴上战场?



       “一边去!”马寻推开旺财的脑袋,“画风不符,你一过来气场全没了!”



       旺财立刻扯着嗓子开始叫,国舅府的人早就习惯了旺财有事没事嚎几嗓子。



       也怪国舅宠溺它,不舍得打骂。



       “牵着它,你们牵着它跟着。”马寻就对何大说道,“我打仗的时候骑匹马,后头跟着头驴。”



       真要是败了的话给旺财套上车轱辘,到时候就能和高粱河车神一较高下了,都是赶驴车,我家旺财这么聪明,肯定能跑的更远!



       马寻刚出府,常家三兄弟就跑了过来,“舅舅,带着俺们去打仗呗?”



       “滚一边去!”马寻趾高气昂,坐在马背上意气风发,“等我打完仗,你们最多是我帐下一小卒!”



       常升不服气的叫嚷,“俺爹是大将军,俺亲舅舅也厉害着!俺才不要在舅舅帐下当小兵,俺要当先锋大将!”



       马寻心里一跳,常遇春,现在的常遇春还活着,杀的元顺帝狼狈逃窜。



       得想办法救下来常遇春啊,徐达、李文忠、冯胜对垒王保保不占便宜,加上从无败绩的常遇春呢?



       想着这些事情,马寻驱马赶向皇宫,他要正式的领旨准备率军北上了。



       刚进皇宫,马寻就被带向太庙东侧。那里有徐王祀,朱元璋和马秀英在宿州为马太公立坟修庙,在皇宫也修建祀堂方便祭拜。



       看到马寻威风凛凛的样子,马秀英既骄傲也心疼,“本该是让你在京享福,你飘零许久归来,又要让你北上。”



       马寻笑着开口,“姐,我四处飘荡习惯了。再说了,我才二十,哪能这个时候享福。老头要是看我这么威风,不知多高兴。”



       马秀英想了想,才问道,“要不要去找找你娘亲遗骨?”



       “我倒是想啊,我只知道在浙江,老头也没细说。”马寻叹气说道,“以后天下太平了我再去找找,现在也只能祭拜了。”



       马秀英很照顾马寻,让马寻娘亲的灵位也得以供奉在祀堂,在宿州老家那边的族谱、坟茔也给安排了。



       也就意味着马寻是马太公续弦之子,不是妾生子。



       祭祀结束,马秀英拉着马寻的手,仔细的嘱咐着一些事情。不只是这一次的公干要点,也包括一应将校之中哪些人可以信任。



       在马秀英认真叮嘱一些事情的时候,朱元璋也没有闲着。



       朱元璋直接下令镇国上将军马寻率羽林左卫和飞熊卫北上。



       明朝卫所制基本成型,在称吴王时,朱元璋罢废诸翼统军元帅,设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这羽林卫河飞熊卫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也就是‘亲军上十二卫’,更特殊的是明代的卫所极其庞大复杂,分为直属皇帝的亲军京卫和大都督府下辖的卫所。



       马寻所率领的就是独立于大都督府的亲卫,是朱元璋手里最为忠诚、战斗力最为强大的卫所。



       朝堂上的刘伯温欲言又止,他不放心准女婿出征。虽然和马寻接触不多,但是他知道马寻对于军事几乎一窍不通。



       而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则是觉得需要拉拢马寻,帝后对于那位国舅爷喜爱的没边。



       元帝南顾,依然妄图南下。



       虽然王保保在甘肃、兰州一带还有十多万兵马,但是此刻战事暂时停歇,元帝已经从开平逃窜了。



       现在让这位马国舅过去,说什么犒赏大军都是假的。



       无非就是年底的时候徐达、常遇春等人要率军凯旋,这位国舅爷到时也在军中,混个名正言顺的军功。



       两个战斗力最为强大的卫所被指派到马寻手底下,沐英和郭德成为指挥使。



       沐英是帝后的义子,郭德成是郭宁妃、郭兴、郭英的弟弟,都是皇帝的心腹不说,而且战功卓著。



       虽然比不上一些大将,但是这两位久经沙场的将军,现在就归马寻统领,上哪说理去?



       更让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郁闷的事情是筹集的粮草、辎重等事情是他们做的,但是运到北边的会是这位马国舅。



       功劳呢,自然也是这位国舅爷为首功!



       为了捧这位国舅爷,帝后是脸都不要了!明摆着在敲打李善长等人,毫不掩饰的在让淮西集团之外再有一股子势力。



       以前觉得只有李文忠,现在看看多了一个马寻,大明的外戚集团或许要和淮西人、浙东人分庭抗争。



       有着帝后的拉偏架,外戚集团很可能迅速崛起。就算压制不了淮西人,也可以让他们如鲠在喉。



       而文官们、浙东人,老老实实的当好老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