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能医天下

作品:《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城郭苍茫外,山河浮眼底。



       好在眼下各地大抵平静,即使山贼盗匪。



       见荀彧一行二十余骑,还有几个披甲骑士,知身份不凡,也不敢出来阻拦。



       况且一路经过亭、舍,也是较为安全。



       日头渐渐西斜。



       青州高唐县地界,已可眺目远望。



       河畔之隔,对岸是大片的长林丰草,不远处一亩亩耕田,农夫正在辛勤劳作。



       灌溉的木质水车,借着水势缓缓转动辐条刮板,装满了的河水被逐渐提升上去。



       临顶后,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进开辟的沟渠,灌溉到农田里。



       好一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景象。



       待船官谨慎的检验完“过所”和身份后,寻问了句,为何公干而来?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荀彧身为作主的人,站出来不慌不忙施礼道:“听闻卢公闲居在平原,故特来拜访。”



       “路过此处,需暂借歇息一晚,明早再赶路。”



       船官闻言轻微颔首,侧身子指着县城:“往此面再行七、八余里有传舍,可以暂住一宿,但马匹的粮草还需另付。”



       “这是自然。”荀彧则点头轻笑,温雅如故。



       哪怕在冀州一路过来,草料也皆需付钱。



       更何况在人生地不熟的青州。



       他有些好奇地问了管理渡河船只的船官。



       “日暮将至,为何农夫还不返家歇息,尚在田中劳作?”



       船官回答道:“如今处于小麦的拔节期,主茎长出穗部,不赶紧除虫除草,运筹肥水等收麦时,哪会有好收成?”



       “况且如今不多存储粮食,万一旱季突然而至,如何生存?”



       “使君常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身为肩挑粮秣的农夫,更要如此!”



       “青州时人皆知,天下万民以食为天,人无粮数日不可活,农事强则天下兴。”



       船官昂首挺胸手抚长须,说的凛然大义。



       动作神情极为熟练。



       每回外人来到青州,都像外乡人去到京都一般,问这问那,好奇不已。



       他早就摸索出一套,令人钦佩莫名的举止。



       往往那些人听到后边那一句,都不由感慨。



       不愧是卢公高徒,击破四十万黄巾的刘青州。



       话语里都蕴含深意。



       叫人思索后,又回味无穷啊!



       不知为何,每当这个时候,船官的心里就特别爽快。



       就好像赞扬他一般。



       “唔!?”



       怎么此子还不上套?



       船官转过身去,静停了会儿。



       笑容略微僵硬,但身后的文士却并无反应。



       苦哉!屡试不爽方法,今日竟然失效。



       看来又要换,另一套方法了。



       还是刘使君说的对,东方不亮西方亮,此套不行,不如换别套。



       转身头瞥了眼,陷入沉思的文士,以及远处取水囊喝水,并未过来的骑士众人。



       暗道一声,无趣。



       正准备要走,却听见——“等等!”



       船官不耐烦的回过头去,只见头戴巾帻的文士,郑重朝他揖礼:“长吏所说的使君,莫非是卢公弟子刘青州乎?”



       来了,这该死的熟悉感终于来了。



       船官压下欲要翘起的嘴角。



       负手在背,语调清淡道:“正是唔……刘青州!”



       那副语气,云淡风轻的语气,仿佛说出的是他自己。



       荀彧却没想这么多,急忙追问道:“此言语不啻有蕴含深意之处,即使为官多年的大臣,也未必有这番感悟。”



       “没想到在青州,竟会路人皆知,还能教化百姓,刘使君果真非同一般。”



       船官神秘笑了下,就知道你会这么问。



       手指田间跟着忙碌的诸多少年。



       “呐!”



       “就是那些农学僮,十人一队,将刘使君的许多名言,编成歌谣到处传唱。游走在各乡县,帮忙务农。”



       “这些年青州战乱,可出了不少孤儿,使君于心不忍,于是成立了新的农官学。”



       “卢公担任博士祭酒,成学后,与先汉时期的孝、悌、力田者相同,更能为乡里小吏。”



       荀彧能够听出对方话里的羡慕。



       试问道:“既然是小吏,应该也有不少门槛吧,若不然岂不是人人皆可为吏?”



       “并非如此。”



       “毫无门槛可言,无论豪族还是百姓,家有少年,皆可自愿入学。”



       “前提是,须家中父母双双亡故…”



       船官也无奈,身为多年小吏,自然知道有层吏属的身份,会有多便利。



       还想把自家孙子送进官学,这比去做军吏士卒安全多了。



       可惜看见唯一入学条件,就让他望而却步。



       总不能为了做小吏,回去就把儿子儿媳,一齐送走吧?



       杀人者,按律也是死罪。



       自己难逃一死,肯定要送市问斩。



       自家孙子就真成孤儿了。



       不值当,不值当!



       殊不知,这个条件不止把他拦住,还把一般的百姓,以及想在卢植这位天下名臣、大儒面前混个熟脸的豪族子弟也通通拦住了。



       卢公金口玉言,不忍心孤儿流离失所,遂让刘使君建郡中官学。



       虽然他只是挂个博士祭酒的名头。



       但总不能找卢公去闹腾吧?



       还要不要在士林间混了?



       荀彧缓缓点头。



       他听明白了,原意是卢公拿自己的名望在全力支持刘玄德。



       使他不禁生出几分好奇。



       小事便可窥豹一斑。



       听说刘备出身极低,真值卢公这般下重注吗?



       来到青州,看来不免见见,最近一年间,除袁本初除外。



       名扬天下的刘君了。



       与船官礼别,与随行的骑士继续上路。



       路过小道田间,荀彧似乎隐约能听见,少年与孩童在欢笑唱着:



       “纵使万苦,耕耘为本。”



       “虽有百业,农事当先。”



       “农以当先…”荀彧低头笑着感慨了一句。



       大汉天下,最严重的恶疾,不就是缺粮吗?



       才导致各地兵戈不断。



       青州比他见过的其他州郡,都要重视粮食农产。



       用水车本不稀奇。



       昔日孝灵皇帝命十常待之一的毕岚,作翻车渴乌转水入宫,后又用在洒水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但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本该享乐之物的车水,竟可以用来提水浇灌农田。



       看来许多东西,不在于器,而是在于人。



       听闻最善医者,能医天下。



       此刘备,莫非就是医天下的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