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望眼欲穿的滋味

作品:《 天子宁有种

       一大早,郭氏就在龙津桥头等着。



       她听说卫国夫人…不对,现在应该叫皇后,半个月前皇帝从前线传回诏书,说要封卫国夫人为皇后。



       反正这些事郭氏弄不太明白,她只知道皇后昨天就去了上蔡驿迎接皇帝。



       大军好像在上蔡驿歇了一晚,应该在今天就会回到东京。



       郭氏不免在心底埋怨起皇后来,你自己想念丈夫就算了,还非要耽误这么一程。



       难道别人就不想念自家人,不想要快点见到他们嘛。



       可人家是皇后,尊贵无比的女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郭氏也就只能在心底发几句牢骚。



       不过一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男人即将回来,郭氏对于皇后的埋怨却又消散大半。



       皇后愿意任性就任性吧,反正我家奕哥儿要回来了。



       在禁军出征的这几个月,前线不停的有消息传回东京。



       最让郭氏意想不到的,竟然是奕哥儿真立下了大功。

m.quanzhifashi.com

       据说阵斩了那什么北汉第一猛将,后来还击退了辽国的军队,还砍了对方的大将。



       如今开封内外都传颂着奕哥儿的事迹。



       郭氏听那些来铺子里吃饭的人都说,内殿直的李奕是这次出征的首功。



       每次听到这些话,郭氏都异常激动,她很想跟那些人说:他们谈论的人是自己的小叔子,是她的奕哥儿。



       但郭氏也只敢在心里这么想想罢了……真让她当众说出来还是很难为情。



       其实郭氏不在乎李奕立了多大功,又或者是得了多大的赏赐,只要他平安回来就胜过一切。



       不过听到有人夸自己的意中人,她还是忍不住自傲骄傲,因为她的奕哥儿本就该是这样的人物。



       奕哥儿从小就有大志向,他现在如愿以偿建功立业,郭氏发自心底的替他感到高兴。



       六月的东京,白天的太阳还很毒辣,郭氏在这等了一天,晒得脸色通红,浑身黏糊糊的汗,内里的亵衣都湿漉漉,粘在身上很不舒服。



       但她已经不在意这些了,甚至这几天连早饭铺子都没开,她满心都念着奕哥儿,根本提不起劲去做其他事。



       今早郭氏一直都等在这,到现在连饭都没吃,只在中午热的实在受不了,才跑到旁边的茶摊铺子下躲了会儿,顺便喝了几大碗冰凉的卤梅水。



       眼见太阳往西边越落越低,军队的影子却都没见到,郭氏不免开始焦急起来。



       听别人说禁军从下蔡驿过来,必定是要走南熏门进东京,然后沿着御街一路往北,再穿过朱雀门进入内城。



       这条路线一定是会途径龙津桥的。



       所以郭氏也就没跑到城门那里去跟一群人挤,反正也挤不进去,她索性就在铺子旁边的龙津桥等着。



       可现在郭氏有些怀疑,传这消息的人是不是弄错了,禁军并不是从这边走的。



       唉——



       这种望眼欲穿的滋味实在熬人……



       ……



       及至黄昏,后周大军终于抵达东京城下。



       出征的时候走的是北边的陈桥门,而回来的时候由于去了一趟嵩陵。



       所以大军是从城南的南熏门进的城。



       此时天色已暗,东京城内外依旧热闹非凡,很多百姓都来围观凯旋的禁军。



       其中很多都是禁军将士们的家眷,一大早就过来等候,翘首以盼着大军返回。



       对于亲人们来说,荣誉和赏赐或许没那么重要,只要自己的丈夫、儿子或父亲,平平安安的归来就够了。



       活着回来的将士们,就算没拿到什么赏赐,起码还有个大活人在,能和家人们相拥而抱,述说思念之苦。



       而那些埋骨他乡的人,亲人们连尸骨都见不到,流尽了泪水也只剩痛苦。



       马革裹尸说得好听,实则也就挖个坑埋掉罢了。



       若是战事比较紧迫,甚至都来不及收尸,曝尸荒野许多天也常见。



       人死了却连个念想都没给亲人留下,又是何其的悲哀?



       没一会儿。



       皇帝的车驾率先进了城,御街上倒是一片坦途,只因这是皇帝专用的道路,平常是不给百姓们走的。



       不过御街两边的巷陌倒是挤满了人,不少禁军家眷在人群中挥手大声呼喊着自家爷们。



       更有人挤上前使劲给将士们塞食物茶饮,还有拉着自己男人的手,跟着队伍一边走一边哭的妇人。



       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各部将领们连呵斥都懒得做,全然当做看不见,甚至有些将领自己都脱离队列跟家人相拥交谈。



       但同样的,有人欢喜自然也就有人愁。



       有的禁军亲眷没在队列里看到自家人,着急的去问同在一队的将士。



       当得知某某已经战死,他的家人要么哭天喊地,要么瘫软在地心如死灰。



       悲欢离合似乎都同时出现在了同一个地方。



       内殿直的人马紧跟着皇帝的车驾。



       李奕骑马行在队列最前面,他并没有披挂盔甲,而是穿着华丽的锦袍,腰间还系着一条玉带。



       正所谓,击裘骏马骄春风,锦袍玉带真英雄。



       这是皇帝赏赐的衣物、配饰,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荣誉。



       在五代时期,武将们若是立下大功,皇帝就会赏赐这两样东西。



       有那么点像是后世荣誉证书的性质。



       李奕的这一身打扮,在内殿直的队伍中十分显眼,他其实并不想这么骚包,但奈何是皇帝要求穿戴的。



       一来是让他这个首功好好享受一番开封百姓们的崇拜。



       二来也是替皇帝长脸,以此来告诉百姓们,这次出征打了大胜仗。



       但你还别说,果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



       李奕本身就长得相貌堂堂,再配上这一身华贵装扮,颇有几分世家公子的气度。



       “李都使倒是风光了,只可怜那些个小娘,夜里要睡不着觉喽!”



       “你们瞧瞧,咱们李都使要本事有本事,要相貌有相貌,怕是只要他招招手,不知有多少小娘赶着趟凑上来。”



       马仁瑀又开始管不住他的那张嘴。



       不过李奕现在根本没有心思去搭理他。



       没来嘛……还是说不知道禁军今天回来?



       往路旁的人群中瞅了半天,却没看见郭氏的身影,李奕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自己现在发达了,享受着万众瞩目,却少了那个想要一起分享这份喜悦的人,再大的快乐也没了滋味。



       禁军的队伍行进到龙津桥头时,李奕下意识扫了一眼早饭铺子的方向。



       突然,他笑了。



       郭氏站在桥边的柳树下,老远就看见骑在马上的李奕,那一身花里胡哨的打扮,想不一眼注意到都难。



       奕哥儿肯定也看到自己了……哼,笑得像个傻子一样。



       郭氏使劲揉了揉眼,她觉得自己应该要高兴才是,奕哥儿不仅活着回来,还立了天大的功劳。



       自己怎么能哭呢?



       可不知为什么,眼泪就是止不住。



       郭氏暗骂自己不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