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5章 治蝗灾,胜天半子

作品:《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



       ——这场大胜于人心上的振奋作用,其实要远远超过具体利益。



       在当前这种天灾不断的情况下,没有什么比一场大胜更能提高士气。



       顾熙想要的也正是如此。



       此战刚刚结束,他便命人于天下之间散播消息。



       当这消息彻底传开之后。



       朝野皆震!



       如今的大汉庙堂与当初顾晟顾康时可不同。



       多年的摄政已经让顾熙与其他大臣拉开了明显的差距,没有人会在意顾熙到底还能立下多大的功劳。



       毕竟再怎么立功,顾熙也只能走到这儿了,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如今听闻大胜自然皆是大喜。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而对于刘祜与邓绥而言。



       顾熙只要安全便对大汉而言是一件好事,更别说大胜了。



       至于民间的反应则要更为激烈许多。



       许多百姓都将此次大胜的功劳,归功在了当初顾熙的洛水祭祀上。



       在这种情况之下。



       关于朝廷的一些谶纬迷信的传闻也是不攻自破。



       加之朝廷的赈灾始终都没停过!



       就在这种种传言之下,大汉的人心回来了!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



       哪怕天灾仍旧不停。



       但只要人心上的阴霾渐渐散去,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这一系列的天灾还是不可能动摇到大汉的国本。



       最关键的是,顾熙的手段这还未完。



       在察觉到民心的转变之后,顾熙又马不停蹄的安排起了一桩桩人工祥瑞之事。



       什么古碑显字、神鸟传书、白雉惊现世间、麒麟现世等等各种传闻。



       他甚至连演都不演一下。



       只是让人去传。



       流言的力量从古至今,皆如隐匿于暗处的潮水。



       看似无形,却能在关键时刻掀起惊涛骇浪,左右着局势的走向。



       借着此次大胜的东风。



       这一桩桩的流言,以惊人的速度流向大汉各地。



       “什么?有白雉现于山林?最后竟自己走进了京城?哎呀,此乃大兴之召啊!”



       “听闻了嘛?泰山之巅降下一块巨石,上面现文,说我大汉之天灾只是上苍的考验,若是能够渡过天灾,便可万世昌盛?”



       “景星现于夜空之下?此事可是真的??”



       “.....”



       到了最后,甚至都不再需要顾熙再去安排什么,当这种传闻彻底传开之后,百姓们自己便会搞出极多的神迹接着传下去。



       回来了...



       都回来了!



       昔年那个国威滔天的大汉似乎是真的回来了!



       哪怕仍有术士仍想散布谣言,但仍是挡不住这种大势,甚至都出现了百姓愤起而直接殴打术士之事。



       而顾氏的声望竟然也在这股东风之中疯狂上涨。



       这一切可谓是让顾易看的瞠目结舌。



       怎么感觉....顾熙对于鬼神之说的态度,比顾康顾晟他们还要更加不屑呢?



       这要是真的能继续传承下去。



       顾氏子弟的思想究竟能领先多少啊?



       而且这事对于政治手段高的人而言,有很大的几率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确实是完全出乎了顾易的预料。



       ......



       整个大汉庙堂都在等着顾熙归来。



       尤其是刘祜。



       王圣的突然溺水而亡,这让刘祜十分的伤心。



       他自幼便对这个乳母有着很深的感情。



       如今王圣一死,他对于顾熙的那种依赖感就更深了,无时无刻都在等待着顾熙的归来。



       不过顾熙却并没有打算直接归朝。



       如今大汉人心已定。



       他就是要利用这次机会,彻底将大汉于水火之中拉出来。



       赈灾!



       他不打算再坐镇于朝廷之内总览全局了。



       各地的赈灾方略已经基本确定。



       接下来的便是要抓细节。



       赈灾之事的油水极大。



       顾熙虽然一直在盯着这件事,但是在利益面前,人心总是显得过于薄弱。



       如今庙堂安定,人心渐暖。



       若不趁着这个机会展开全面的行动。



       那大汉若想真正的彻底渡过这一次的劫难,注定要用极为漫长的时间。



       他先是去了并州、凉州受灾最为严重的州郡。



       亲自监督着官员赈灾的进度。



       并借用他如今的声望,来安抚当地的民心,再通过实际的考察,来对赈灾计划进行更为细致的改变。



       这种效果是惊人的。



       顾熙的声望太高了。



       如今的他甚至都可以说是已经超越了当初的顾康。



       有着摄政的身份在,他对各地官员都有着生杀罢免之权在。



       各地官员畏之如虎。



       当听闻顾熙竟亲自赶到之后,根本没有人敢在赈灾上做任何的手脚。



       无数百姓对顾熙可谓是感恩戴德。



       顾熙真的就成为了那一束光,要破开那笼罩在整个大汉之上多年的阴霾。



       然...事情注定不可能一直顺利。



       天灾并不会因为人力而做出半点的改变。



       ——永初四年。



       各地仍是发生了蝗灾。



       其实蝗灾这种灾害就是如此,只要一地发生了蝗灾,当年的蝗虫便会留下数之不尽的虫卵。



       次年再来。



       这是目前这个时代难以处理掉的难题。



       顾熙亲自赶往了灾地进行观察,并着人将顾康当初留下的所有书都取了过来,开始细细的钻研。



       顾康于农耕方面的才能就不用多说了。



       在顾易的教育之下。



       他的农耕水平对于当前时代就是碾压。



       而顾康自然也留下了一些应对蝗灾的方法。



       顾熙在认真研究之后。



       决定行翻土之策!



       这是顾康留下来的方法,与当前时代大部分的办法都不同。



       就是在蝗虫产卵的时候进行大规模翻土。



       并且这次翻土还要更深一些。



       将所有虫卵都埋在地下,增加其孵化出来的难度,并更换当地一向种植的作物。



       这是顾康关注农耕多年才发现的经验。



       虽然顾熙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解决如此大的蝗灾,但既事已至此,又何须忧虑?



       而邓绥这个女子最大的特点便是极有魄力。



       她根本不像是普通女子那般面对大事之时便会慌张,犹豫。



       在收到顾熙的书信之后。



       她根本就没有犹豫,直接便答应了此事,全权交于顾熙。



       当然,顾熙自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此事于全天下施行。



       且不说大汉能不能撑得住如此的消耗。



       若是此事无用的话,对于刚刚才有所恢复的民心会造成重大打击。



       他只是选择在蝗灾最为严重的州郡开展实验。



       ——冀州!



       没错,此次蝗灾最为严重的便是冀州。



       冀州本就是产粮大州,人口密集。



       且因为有着顾氏的存在,如今冀州的人口其实远比历史之中还要多。



       在农耕方面的发展,可谓是远远超过其他州郡。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次涉及天下的蝗灾对整个冀州的打击是最大的。



       而且作为顾氏经营多年的大本营。



       于冀州开展,百姓绝对会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此事,注定惊天动地。



       就亦如昔年的顾康治理大河一般,顾熙就是要以人力来对抗天灾。



       数代先人留下来的国力,让顾熙有了十足的底气。



       就在永元四年,秋。



       顾熙亲自于冀州,开启了这场注定会名垂青史的浩荡工程。



       他命令各地官府组织百姓。



       并亲自督工,制定标准。



       蝗虫的虫卵一般于地下一寸左右,在当前的这种封建时代,要想完全做到标准化的工程那是不可能的。



       顾熙只能尽可能的让百姓将土翻的更深一些。



       顾氏子弟于农耕方面的才能天下皆知。



       更别说顾熙现在的声望早已是扬名整个天下。



       各地百姓本就苦灾害久矣。



       面对这个政策,根本就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更何况顾熙还带头下田?



       整个冀州都开始动了起来。



       甚至就连各地大族,都在纷纷配合着此事。



       天灾是不分人的。



       相比于正常的百姓,甚至他们这些拥有着更多土地的大族更怕灾害。



       只不过不同的是他们还能活下去。



       而百姓活不下去。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其实他也不知道这种举措到底有没有作用。



       按照原本的历史来看,整个东汉在这段时间的天灾是源源不断的。



       别的不说。



       就单说蝗灾,便足足持续了整整六年之久。



       将整个东汉历代先帝留下的底蕴,几乎榨干。



       虽然如今之大汉相比于原本历史强盛了不少,但人口的增加亦是加大了粮食的消耗。



       顾熙具体能不能提前结束这一切,他亦不能确定。



       .....



       顾熙虽然于外总督着冀州一切。



       而大汉庙堂内,却也并没有停下来。



       十月。



       沿海州郡传来消息。



       说是有海贼袭击城池,劫掠百姓。



       这种事自然不用麻烦顾熙。



       邓绥迅速便制定了策略,派遣王宗、法雄等将领率军前去灭贼,连战连捷。



       并且邓绥在监督着其他州郡赈灾的同时。



       亦是没有放弃对于人才的招揽。



       张衡等人相继临朝。



       而刘祜如今也是有了转变,或是因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被处置,亦或是因为顾熙当初的承诺。



       当他渐渐安心下来,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邓绥之后。



       竟真的发现邓绥其实并不如他之前所想的那般。



       无论是从治国上来看也好;



       亦或是其他方面也罢;



       邓绥与当初的窦太后完全不同。



       而且最关键的是,随着他开始更加刻苦之后,邓绥亦是渐渐减少了对他的说教。



       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皇帝哪怕无权,但却亦是皇帝。



       当这个皇帝与摄政太后渐渐走到了一起后,那对整个朝堂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整个大汉好像都变了。



       冀州土地虽广,但耕地却有限。



       在顾熙这种身份之人,捷力要去做成一件事时,并不需要废多少时间。



       就在翻地完成之后。



       顾熙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排查。



       要求百姓种下与往年完全不同之作物。



       昔年种粟,那便改种豆!



       昔年种豆,那便种粟!



       虽然这样做或许会影响产量。



       但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止住蝗灾才是重中之重。



       ——永元五年,春耕之时。



       顾熙与随行官员于整个冀州之地督查。



       看着那一个个于田地之中奔波的百姓,官员们的心情皆是有些沉重。



       他们的样子与表情完全不同。



       常年的天灾,早已将他们逼到了绝境,身形看上去都是有些瘦弱。



       大族的佃农也是如此。



       但他们的脸上皆带着浓浓的期盼之色。



       显然,都在期待着今年的收成。



       顾氏出手治理蝗灾,这给了他们很高的希望。



       这是最为纯粹的期待。



       亦是信仰带给他们的力量。



       “太傅……”跟在顾熙身后,袁敞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若是今年仍旧有蝗灾,我等该当如何啊?”



       袁敞是袁安的第三子,现任司空,性格刚正不阿,深受顾熙的器重。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之中他此时早都已经死了。



       至于原因便是因为与邓绥不和。



       但如今因为有着顾熙的存在。



       他完美的成了这些大臣与邓绥之间的缓冲段,所以这才还在世上。



       “能如何?”顾熙表情平静,淡然说道,“唯有换其他办法,继续治灾罢了。”



       闻言,袁敞沉默了下来,深深叹了口气后,才再次说道:



       “这老天不知要考验我大汉到何时啊。”



       哪怕再有才能之人亦是逃不过时代的局限性。



       袁敞显然也是如此。



       听到这话,顾熙渐渐停下了脚步。



       看着那一个个于田地之中忙碌的农户,看着他们脸上期待的表情,旋即又抬头看向了天空。



       他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可以说,一切的担子几乎都是他再抗。



       但是对于顾熙而言,他只是有着自己的坚持。



       绝不能让大汉在他手中出错!



       沉默了片刻后,顾熙忽然开口,似在喃喃自语一般,“若我等当真是在与老天对弈...”



       “那我也要胜天半子。”



       他语气一顿,转头看向错愕在原地的众官员,格外坚定地继续说道:



       “我绝对不能让大汉倒在我的手里。”



       “绝对不能!”



       说罢,顾熙再次踏步向前而去。



       看着顾熙的背影,群臣满脸愕然。



       天下目光皆汇聚于此。



       对于此次顾氏子弟治理蝗灾,天下百姓们的反应几乎都是相同的。



       ———都有着极大的期望。



       随着春耕结束,各地作物相继长出。



       最不愿听到的消息仍旧传来。



       大汉十三州,有九州之地爆发蝗灾。



       而冀州亦在其中。



       只不过相比于其他州郡的蝗灾与冀州去年的蝗灾,今年冀州的蝗灾却要小了许多。



       顾熙只是让各地百姓依照旧法,进行捕杀...



       竟就把这蝗灾压了下来!



       虽然还有遗留同样也是对作物造成了伤害,但却远不及达到灾情的地步。



       此事一出,天下震动!.....



       —————————



       “永元四年,时并凉大饥,饿殍塞道。



       太傅顾熙平叛班师,未诣雒阳奏捷,独率虎贲百骑径趋并州督赈。



       是岁夏,冀、兖、豫、青、徐诸郡蝗起蔽天,翅震如雷,昼夜晦暝者三日。



       熙虽忆文成侯所留旧典,乃督冀州民掘地二丈,将蝗蝻固封于地下。



       躬执耒耜于钜鹿郊,背胝渗血,渍于耒柄。



       百姓见紫袍染尘,皆涕泣力作。



       翌岁,九州蝗炽,唯冀境田畴间偶见飞影,较诸郡十不存一。



       帝尝叹:“顾公裂背以活万民,此社稷之祯也。”



       ——《后汉书.顾熙列传》